飘天文学 >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封功论赏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封功论赏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

    郑云回所下的第二道皇令,不再是任命的皇令,也不是什么问罪追责的皇令,而是一道封赏的皇令。

    最先封赏的,是奋力抗击大雍入侵的士兵将领们。

    封在雁州大战中牺牲的仪鸾卫大将军宋定边为兵马总管,追赠司徒,定谥为“勇”,并优待其家族子弟,三代可荫封出仕;

    封在雁州大战中断去一臂的雁西卫大将军为雁西兵马大总管,统领雁西卫、剑南卫,优待其家族子弟,三代可荫封出仕;

    封在雁州大战中驰援的岭南卫大将军关寒松为岭南兵马大总管,统领岭南卫、江南卫,优待其家族子弟,三代可荫封出仕;

    封在雁州大战中牺牲的雁西卫都尉穆宜为巾帼大将军,特许以大将军礼仪下葬,厚其父母兄弟;

    封……

    封……

    稚嫩的话音,说着一道道封赏的旨意,震动了殿中所有官员的心。

    这些封赏,是对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将领的恩恤,是对那些付出了一切乃至性命的士兵将领的褒奖,更是……在国朝竖起了无数支功勋柱。

    史笔如椽昭后人,丹心似血知忠义。

    这是国朝有功之臣,值得被刻录在青史之中,最初由郑云回这一个稚嫩的皇帝提出。

    也正是在此之后,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大安朝牺牲了二十万士兵的大战,正式定名。

    史称“雁州大战”,此后史笔刀工才能昭功彰忠,成为后世所铭记的典范。

    这一刻,郑云回声音稚嫩,心情沉重。

    这些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都是一条条性命,再多的封赏,也都只是身后之事。

    原本,这二十万士兵不用牺牲的……

    就算他成为了帝王,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封赏了。

    他却不知道,他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大战之后,不管是韦皇后还是十皇子都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

    新帝登基第二道皇令是封赏,首先封赏的不是有从龙之功的官员将领,而是封赏在雁州大战中死去的士兵将领,这……这……

    官员们心潮带起伏,久久不止,看向郑云回的目光似多了一些先前没有的东西。

    是,皇上年纪是很小,但能下这样的皇令,这还是让他们对以后生了期待和信心。

    年纪小又怎么样,只要其背后教导辅助的人足够清醒厉害就可以了。

    他们眼神有高兴,有欣慰,有期待,难以一一名状。

    没有给这些官员们太多思虑消化的时间,郑云回在安静了片刻之后,继续说话了。

    他这样说道:“朕得以登基为帝,多赖诸位爱卿相助,特别是朕的姨父汪印……”

    听到这里,所有官员的耳朵都高高竖了起来,都不由自主屏息等待着。

    皇上这么说了,那接下来就是要封赏汪印了!

    皇上会给汪印什么样的封赏?

    这是宣政殿中所有官员的疑问,同时他们心中也在暗暗推敲着。

    国朝三师已经有了,这三师对皇上登基的贡献,还在汪印之下。

    皇上已经给了这三个人三师之位,那么可以给汪印的封赏是什么呢?

    公侯之爵?位极之权?

    他们想象不出来,一则是因为汪印的功劳太大,二者也因为汪印对皇上来说有着特殊的身份。

    汪印是皇上的姨父,又是保护皇上的人,可以说,没有汪印的话,皇上绝对不能成为皇上,甚至还不能活着。

    毕竟,当初韦皇后对是多么的深恶痛绝,要是皇上当时没有被救出宫中的话,绝对不可能活着。

    到了如今,他们这些官员当然也知道了,带着皇上躲藏起来人,正是汪印的夫人。

    汪印对皇上,不仅有拥立之功,更有活命之恩。

    这么大的功劳,得配什么样的封赏?

    官员们在等待着,也在脑海中演算自己接下来的应对。

    若是望皇上给汪印的封赏大于其功劳,或者说汪印真的位极人臣,那么他们是跳出来反对呢?还是跳出来反对呢?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严格的考核啊!

    和这些官员屏息等待的不一样,汪印听到郑云回这么说之后,神色依然十分平静。

    若是官员们有读心术的话,就能发现,汪印此刻非但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感到有些无奈。

    封功论赏,是每一个皇帝登基之后要做的事情。

    但对于汪印来说,他其实不需要任何封赏,他只想局势平稳,只想尽快离开宣政殿,回家好好陪着阿宁,等候他们的孩子出生。

    然而,当前的情势却不由得他拒绝这个封赏。

    封功论赏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酬功,更是为了稳住朝廷,安抚人心。

    真正需要封赏的人,是跟在他身后,始终支持小殿下登基的那些人。

    对刚刚登基的小殿下来说,需要用封赏这样的方式,来肯定支持他的那些人,让他们的心安稳下来。

    只有这些人的心安稳了,国朝才不会生乱。

    对这些官员叫你来说,封赏就是最好的证明,证明他们先前的支持和付出,都是值得。

    同时,对那些保持中立和观望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鞭策和推动。

    因此,封赏乃一箭三雕,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小殿下登基为帝,他居功至伟,如果他不接受封赏的话,那么其他人如何能接受封赏?

    如此,他才没有拒绝这个封赏。

    他知道这是国朝的需要,同时也知道这是郑云回的心意。

    坐在皇位上的郑云回,目光始终还是落在汪印身上,落在他姨父身上。

    按照他的本意,汪印值得最高的封赏,就算不是公侯之爵,也要是三师这样的位置。

    在他的心目中,汪印才是真正教导他、引领他、保护他的人。

    他想起了跟随姨父前去江南道所经历的一切,不管是书院论道还是洪水之灾,姨父所经历每一件事情所做每一件决策,都让他在其身边。

    姨父不会说得太多,只会告诉他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来看待国朝的百姓,来看待国朝所遭遇的灾难。

    他又想起了姨父在离开京兆之前,曾带着他夜行京兆。

    姨父带着他去了东市西坊,带着他去看了繁华无比的万映楼,也带着他去见了寥落冷清的西坊,最后还带着他去了长平塔。

    在长平塔上,姨父告诉他有关皇家的秘闻,引导他开悟。

    他在江南道的时候感受过儒道,也感受到生死,最后在长平塔时感受到民生之艰和帝王之难,内心逐渐坚定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皇上。

    他想为国朝开太平,想为百姓谋福祉,引导他这样想的人,正是他的姨父!

    他的姨父汪印,虽然没有为师之名,却做到了为师之责。在他心目中,姨父就是太师!

    在雁州大战中,姨父不畏生死,千里驰援雁西卫,并且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姨父的德行,足以成为太傅。

    此外,他之所以能够活着,是姨父一直派人保护着他,在他危难的时候,将他救了出来。

    姨父保住了他,保其身,保其生,这不就是太保之责吗?

    在他的心里,三师之位,可以集于一人,那就是他的姨父汪印!

    如果有可能,他想将姨父封为太师太傅太保,然而,不能有这样的可能。

    即便当时在护国公府内,他身边围绕的人,都是无比支持他的人,也都是他所能信任的人,他都不敢将这样的心思说出口。

    对国朝而言,三师职责怎么可能集于一人?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绝对不可以。

    这样的事情,非国朝之福,反而是祸乱之源。

    倘若他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就将姨父将他自己将国朝置于无比危险的境地。

    姨父必定受到所有官员的攻击,乃至受到天下人的唾骂;朝中的官员会认为他是小儿心性,不足以成为明君;国朝权力集于一个不是皇上的人,那就有被颠覆的可能。

    因此,他不仅不敢这么做,甚至连半点心思都不敢透露。

    三师不行,封公封爵,姨父也拒绝了。

    他再三衡量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想到了一个勉强合适姨父的封赏。

    于是,在所有的官员的注视之下,郑云回端正身子肃穆脸色说道:“朕潜龙之时,多亏了缇骑忠心护主。传朕旨意,重新设立缇事厂,为正三品官衙,令汪印为缇事厂督主,所有缇骑官擢一等。”

    是了,在先帝的时候,缇事厂已经被废除了,所有的缇骑都已经解散了。

    如今新帝登基,重新设立缇事厂,任命汪印为缇事厂督主,这实在是太正常的事了。

    缇事厂督主原来只是四品官职,现在擢升为正三品,已经算是飞速擢升了,但想想汪印的功劳,三品官员,其绝对有资格担任,

    缇事厂重新设立,汪印官封三品,在朝中官员看来,这都是基本操作了。

    事实上,因为缇事厂和汪印太过瞩目,没有人能够忽视,如果不是现在郑云回郑重其事进行封赏,他们还差点忘记了缇事厂其实被废除了,缇骑也都被解散了。

    因此,在他们看来,这个不是对汪印的封赏,更多是对缇骑的封赏。

    那么汪印呢?皇上对汪印真正的封赏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