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糜汉 > 第一百九十一章 申耽猜想 大军编制

第一百九十一章 申耽猜想 大军编制

作者:酱油拌历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糜汉 !

    为何申耽在听到糜旸委任吕乂为郡丞后,且主管军粮调动一事后,眼神中会有笑意呢?

    乃是郡丞一职的特殊性。

    郡丞一职起源自秦朝,顾名思义乃是辅左太守的二把手,在边疆地区的郡丞称为长史。

    虽然在官方的定义中,郡丞是郡中的二把手。

    但与郡中的其他官职不同,郡丞大多乃是中央朝廷直接委派,不是太守自行辟除的僚属。

    本来中央空降的官员,在地方就很难有话语权。

    再加上郡丞大多乃是中央亲自委派,有着监督太守的责任,所以郡丞亦得不到太守的器重。

    久而久之,郡丞一职形同虚设,它的职权大多被主簿、功曹两职所瓜分。

    时至今日,天下大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降,郡丞一职更是不受待见。

    在时人的士子中,更流传着一句谚语:「宁为一曹,不任一丞」。

    建安以来,甚至很多郡的郡丞都是太守直接委任。

    但因为经过几百年的不受待见,在目前的地方官制中,郡丞一职大多不具备行政权力,只是一个地位颇高的虚职。

    大多由一些有名望的名士担任,充当着一个吉祥宝宝的作用。

    毕竟有着主簿与功曹二职在,乃怕有些郡丞想行政,他也没地方下手。

    糜旸委任吕乂为郡丞,而不是主簿或者功曹二职,名为重用,实则是在暗示申耽,他无意插手郡政。

    而且糜旸又在众人面前指定吕乂担任郡丞后,只负责粮草筹措调动一事,更是在众人面前,宣告他的真正意图。

    那就是他只对保证大军稳定的粮草有兴趣,至于其他政务、人事,他都没有插手的意思。

    糜旸的这副安排,完全符合他身为一个名将的表现。

    糜旸目前的打算是,想欲擒故纵降低申氏兄弟的戒心。

    但是糜旸目前毕竟不是毫无名声在身,并且初出茅庐的一个贵公子,若真是如此,那反而好办。

    糜旸现在在天下间的名气都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糜旸若表现得过于软弱或过于对任何事都不关心,那反而会引起申氏兄弟的疑心。

    所以凡事要讲究一个度。

    既然目前天下人对自己的印象都是名将,那糜旸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固有的印象。

    糜旸在申耽与申仪面前,露出一副对军事在意,对政事不在意的表现。

    为的就是告诉申氏兄弟,只要他们申氏兄弟不插手他在汉兴郡中的军事行动,那么他们申氏二兄弟在汉兴郡中的政务行动,他亦可以不插手。

    在安排完吕乂的具体职务之后,糜旸便对着申耽言道:「吾在离开成都之时,大王曾嘱咐过吾,令吾在汉兴郡中务必要好好习练麾下兵马,大战在即。」

    「大王有令,吾不敢怠慢。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想练好一支大军,粮草是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还望申君多多协助吕郡丞。」

    ….

    听着糜旸的话,申耽眼神中的笑意更甚。

    糜旸这番话似乎是在说明,他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性。

    但大战在即四个字,亦在透露着刘备对他将来的安排,那便是随军北伐。

    作为一个不久后就要离开汉兴郡中的太守,申耽又怎么会对糜旸的要求有所拒绝呢?

    申耽当即脸上浮现认真之色对糜旸言道:「府君请放心,耽势必辅左吕郡丞,为府君尽快筹措足够的粮草。」

    申耽的承诺令糜旸点点头,随后他对着申耽言道:「吾本军人,住不惯郡府,吾意欲在城外的河谷之中练兵。

    目前河谷之中

    军营正在搭建,等搭建完毕后,吾会与一众家卷搬去城外的军营中,这郡府就劳烦申君看顾了。」

    听到糜旸这么说,申耽差点要笑出来。

    原本他还担心糜旸日后住在城中的太守府中,以后他处理政务要事事请示糜旸,未免太过麻烦。

    如今糜旸主动提出要搬往城外的军营中居住,并委托他看顾郡府,这内中意思让申耽心中十分满意。

    对于糜旸的这点要求,申耽先假意推辞一番,但糜旸的态度十分坚决。

    随后申耽起身对着糜旸一拜道:「还望府君放心,耽一定不负府君厚望。」

    听到申耽如此说之后,糜旸脸上流露出轻松之色,他让申耽先下去办公。

    申耽见状,便带着一众太守府中的官吏齐齐告退。

    看着申耽一走,数十位太守府中的官吏乖巧地跟在申耽身后的样子,糜旸的脸上流露出意味不明的笑容。

    在申耽及诸位官吏走后,孟达当即出来对糜旸提醒道:「方才申耽所言太守府中官吏,皆是刘封所委任乃是谎言。」

    对于孟达的提醒,糜旸不在意地摆摆手道:「吾知道。」

    孟达见糜旸知道,却还不当场发作,想来是糜旸有着更深的谋划,因此便不再言语。

    在当初法正病逝之前,曾写过一封信给孟达。

    在那封信中,法正向孟达言明,他会向刘备求情饶孟达一命,但之后孟达便要在糜旸麾下辅左他。

    因为当年一同逃难的关系,所以法正与孟达的关系,乃是十分亲密的。

    当初正是因为法正还在世,所以孟达在张飞兵临城下后,才乖乖选择了投降。

    因为在孟达看来,法正是肯定能保住他一条命的,后来的发展,果然不出孟达所料。

    至于法正在信中提及的,让孟达好好辅左糜旸一事,孟达心中并没有抵触。

    一方面是因为法正与糜旸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糜旸的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跟在他的麾下,虽然目前只是一军司马,但随着糜旸一步步的成长,他孟达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一日。

    在这种心思之下,孟达目前对糜旸还是处于愿意为他效力的状态。

    当然孟达并不是忠贞之士,如果糜旸未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他孟达自然会为自己找好退路。

    ….

    对于孟达,糜旸是处于一副用而不信的状态,孟达是有才能的,只是他的品质令糜旸无法信任他。

    因此在阻止了孟达的发言之后,糜旸便令孟达与丁奉、丁封几人往城外督促大军尽快安营扎寨。

    作为宿将,让孟达几人负责此事也是人尽其才。

    在不那么信任的几人离去之后,糜旸方才起身看向在大厅中留下的属下。

    吕乂、邓艾、张嶷这三人,才算是他目前可以信赖的核心班底。

    还有一人王洪,本来他之前被刘备任命为上庸县长。

    后王洪在到达上庸后,因为刘备废东三郡合并为汉兴郡,所以王洪被改任为房陵县长,上庸县长则为申耽担任。

    所以他目前并不在上庸城中。

    糜旸最后看向吕乂言道:「在吾走之后,季阳一个人留在城中,要多加小心。」

    方才糜旸当众任命吕乂为郡丞,并且让其掌管大军的粮草一众事宜。

    这种职务性质,就需要吕乂留在上庸城中,为城外的糜旸与城中的申耽,充当着沟通桥梁的作用。

    从某一方面来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吕乂要远离大军,一个人留在上庸城中一段时间。

    这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吕乂身为

    糜旸信任的人,他早就糜旸有对申氏兄弟动手之意。

    但吕乂面对着糜旸的担忧,他脸上却无惧怕之色显现。

    他只担心糜旸受人蒙骗,毫无作为,又怎么会担心糜旸对他委以重任呢?

    吕乂对着糜旸一拜后答道:「府君信任,义定不负府君所望。」

    「府君尽管安心操练士卒,大军所需一应粮草,乂定然会尽心筹措,不让府君有缺粮之忧。」

    在吕乂这么说之后,糜旸伸手拍了拍吕乂的肩膀。

    ...

    在申耽领着一众僚属离开大厅中之后,他身旁的一位亲信对着申耽私语道:「兄长观新任府君如何?」

    这名亲信是申耽的一位近支族弟,往日中因为这位族弟颇有智谋,所以深得申耽器重。

    当初虽然申耽将妻子及大部分宗族人员都迁往成都,但那些人员当中,主要以老弱妇孺为主。

    至于一些族中青壮,申耽当然是留下来辅助他掌管上庸政务了。

    在这名族弟询问之下,申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糜子成名将之姿,专心军务,这是好事。」

    在说完这句话后,申耽又对着这名族弟吩咐道:「在糜子成在郡中的时间中,让族人都收敛一点,不要让一些庶民冲撞了他,否则事态就不好控制了。」

    「再者,若吕乂只是要求筹措粮草之类的话,命府中上下官吏都要尽力满足他的要求。」

    「吾料不出一年,糜子成就会率军离去,吾等再须忍耐一年时间即可。」

    听到申耽如此说,这名申耽的族弟弯身领命,随后便离去传命去了。

    ….

    在这名族弟离去之后,申耽扭身看向身后的大厅。

    他现在距离大厅甚远,当然看不到糜旸在大厅中做什么,但却不影响他心中有着猜测。

    从申耽的视角来推断,糜旸可能就是汉中王刘备派到地方来历练的。

    一旦等将来与北方的战事一起,那么以糜旸过往的功绩,是肯定会率军参战的。

    【讲真,最近一直用@

    他手中有一封很重要的情报,要交给糜旸。

    ...

    在上庸城外的那处河谷之中,一处处大营已经搭建完毕。

    在孟达的指挥之下,万余大军的军营搭建的很是规整,并且攻防备至。

    在河谷中的军营搭建好后,糜旸亦是如之前所言,带领着一种亲信及家卷搬到了河谷中的大营中。

    他只将吕乂留在上庸城中,与申耽一同交接大军的粮草事宜。

    在来到河谷中的军营中后,糜旸马上安排起麾下万余大军的训练事宜。

    在大军开展训练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组建组织架构。

    因为黄巾之乱以来,天下间战争频繁,所以原先的两汉军制在适应实际战争需要下,已经发生了不少改变。

    又因为各地的军制不同,所以各地的军队组织架构亦有着差别,但大体上还是遵循着以下的组织架构。

    汉代一个独立作战单位称为营,一个营的编制是2000人左右。

    汉代的兵制大多是以二和五的倍数为计算。

    汉代军队中最基础的单位为伍,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

    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

    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

    最后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

    虽然大多一营多为2000人,但根据身份的不同,每位校尉或者将军麾下统领的部众都不同。

    例如当初关平身为校尉时,统领的兵马就是3000。

    例如糜旸在刘备的特许之下,就能以一偏将军之职,统兵万余。

    按照一般的军队编制而言,糜旸麾下的一万大军要分为五营。

    但根据实际情况,糜旸准备对自己的军队编制做出一些细微的改变。

    糜汉.

    酱油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