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满唐华彩 !
天宝九载,十月,王忠嗣领军深入南诏的同时,在大唐东北,也有一场战事正在进行。
安禄山统率了范阳、平卢两镇兵马六万,号称十五万人讨伐契丹。之所以兴兵,既是因为上元御宴上他已在圣人面前夸下海口,也是因为他多次诱杀契丹酋长,并劫掠其部民,使双方冲突加剧,早晚要到决一死战的地步。
他以两千个奚人为向导,从平卢北上一千里余,到了北潢河,这里也被称为“土护真河”,据可靠消息,契丹王李怀秀的大帐就在北面。
安禄山连夜召开军议,却没有给诸将多嘴的机会,捧着大肚子坐在那独断乾坤,道:“灭契丹的办法很简单,我们迅速行进过去,趁其不备,杀光他们就可以。”
归顺大唐的突厥左贤王哥解听得一愣,忍不住问道:“节帅,这里离契丹大帐至少还有三百里,行军过去,勇士和战马都很疲惫。”
哥解是突厥首领阿布思的族人,正是年初从朔方调过来的。
当年,王忠嗣击败DTZ,阿布思率部归顺大唐,被封为奉信王,赐名李献忠,官任朔方军节度副使。但显然,大唐还没有完全信任阿布思,便在年初让阿布思把族人迁到范阳来。
为何是范阳?因为圣人最信任的就是安禄山。
总之因这些原由,哥解被调到了安禄山麾下,平时彼此就看对方不顺眼便罢了,今日,哥解认为若依着安禄山那不管不顾冲上去的打法,士卒们体力告罄,再战是很危险的事。
“疲惫?”安禄山突然莫名其妙地暴怒,喝道:“我每天挂着这么重的肚子走来走去,我不累吗?我都没有疲惫,你有什么委屈?!”
哥解心中不以为然。但范阳、平卢军中将领全是安禄山的心腹,凡遇事,安禄山说一不二,他有再多的道理也没用,干脆闭嘴。
“路途虽遥远,但灭契丹就在此一战。”安禄山怒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又笑道:“让士卒每人带根绳子,把契丹俘虏捆到长安献俘吧!”
“哈哈哈哈。”
绳子这句话其实是安禄山说的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军中人人大笑。哥解心中郁闷,却也不得不陪着干笑两声,暗骂肥猪。
次日,天不亮唐军便开始行军,从白日走到夜里,草原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安禄山下令,夜里继续行军,务必要在天亮前赶到契丹人的营地。
策马行在中军的是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他听了将领们的反馈,赶马到安禄山身边,高声禀告道:“阿爷,弓臂和弓弦要被雨水浸坏了!”
安禄山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身旁包括李猪儿在内的许多奴仆正努力举着盖辇为他挡雨。
“太好了!”安禄山道:“告诉士卒们,契丹人擅长骑射,下雨天他们的弓箭也要发软,这是天助我们!”
“喏。”
遇到一个这样强势的主帅,士卒们也没办法,只好咬咬牙,继续行军。
终于,他们昼夜赶路三百余里,在天亮前赶到了天门岭。
这是草原上的一道山岭,一条名叫“老哈河”的河流从天门岭向北流,汇入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畔散居着许多的契丹部落,西拉木伦河则是契丹人的发源地,李怀秀的王帐便在那里。
趁着契丹小部落们还没有发觉,唐军迅速杀上,踢进了一座座帐篷,把男人砍杀,把女人推进帐篷、用绳索捆绑起来。
大雨还在淅淅地下着,在哭喊声中形成了血水,流入老哈河。
战事进展得很顺利,唐军一路高歌猛进,歼灭了沿河的一个个小部落,与老哈河的河水一起奔腾向西拉木伦河。
“呜——”
报信的号角声响起,契丹王李怀秀反应过来,迅速召集部族迎战。
西拉木伦河北岸,两军对垒交锋,因大雨双方的弓箭都不太好用,战事一开始便是惨烈的白刃肉博。
唐军一开始十分凶猛,但他们昼夜奔袭三百余里,目的是趁着契丹人毫无防备之际偷袭取胜,一旦战斗陷入僵持。体力上的劣势便越来越明显。
安禄山兵力上有巨大的优势,决心以兵力横扫契丹,命令大将何思德领兵绕道攻契丹人的侧翼。
何思德却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唐军的弓箭携带在身上赶路,被雨水浸坏了难以使用,但契丹人的弓箭却是一直藏在帐篷里保管的。
当他领兵冲向契丹主力之时,大雨早已经停了,阳光刚从云层里透出来,照在草地之上,“嗖”的一声,一支带血的箭矢也钉在草地上。
“嗖嗖嗖嗖。”
箭矢奔来,奔在前方的唐军纷纷被射落在地,何思德脸上也中了一箭,他慌乱中勒住战马,却被掀翻在地,很快,又是一阵箭矢袭来。
“安禄山被射中了!”
契丹军中爆发出了排山倒海的大喊声,迅速把这个消息传往全军。
须知,安禄山这些年又是诱杀又是劫掠,契丹人已恨他入骨,此时乍闻他被射死,那种喜悦极能振奋人心,契丹军顿时士气大振。
李怀秀正亲自厮杀在前。
他的本名叫“迪辇组里”,开元二十三年,张守珪设计挑起契丹内乱之后,李怀秀依附大唐,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并娶了静乐公主,但仅过半年,他不堪忍受安禄山的劫掠,便与奚王李延宠相约叛唐。他亲手杀了静乐公主,自封为“阻午可汗”。
此时,李怀秀杀到阵前,看到了唐军之中有两千奚人骑兵,一看便知那是被安禄山俘虏的奚人,他遂用奚语大喊起来。
“奚人们!我是阻午可汗,是奚王的兄弟!安禄山已经被我射杀了,我们一起反攻唐军啊!”
契丹人于是纷纷大喊,怂恿着那两千奚人向导。
“反攻唐军啊!”
“杀!”
唐军由此大败。
奔袭三百余里之后一旦败了就是溃不成军。
唐军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原本正想劝安禄山暂时收兵,却没想到溃败来得如此突然。连他麾下训练有素的士卒都乱作一团,相互踩踏,更何况旁人?
史思明无奈,唯有领轻骑撤出大军,避入山谷,收拢溃兵。
那边安禄山被李怀秀盯着冲杀,更是狼狈不堪。他身材肥胖,本就引人注意,跨下战马又已疲惫,被李怀秀策马追上,一箭射落了他的头盔。
安禄山惊得魂飞魄散,大呼“救我”,安庆绪见状,连忙抢上,拼命拉过安禄山的缰绳,带他奔出战场。
他们也不知奔了多久,待到入夜,身后才终于听不到契丹人那可怕的喊杀声,安禄山环顾左右,只见还跟在他身边的只有安庆绪、李猪儿等人,不由嚎啕大哭。
哭声中,有二十多骑奔来,安禄山吓了一跳,努力在夜色中缩住他肥胖的身子,却见月光下策马赶到的是他麾下部将孙孝哲。
李猪儿见到来的是孙孝哲,不由低下头,目光闪烁,猜测着孙孝哲会怎么做。
他之所以会有所猜测,因为孙孝哲其实是契丹人,与他一样也是被俘虏的。另外,孙孝哲的母亲年纪虽然大,但颇为风骚,与安禄山搞到了一起。
由此,李猪儿怀疑孙孝哲会不会借这个机会斩杀了安禄山,带着这颗肥大的头颅回归契丹。
“府君!”
然而,出乎李猪儿意料的是,孙孝哲远远见到安禄山就跪倒在地,爬着过来,痛哭道:“末将来得迟了,让府君受苦了!”
“是我的阿哲来了?”
安禄山艰难地起身,摊开手,抱住孙孝哲,哭道:“我就知道,阿哲你最可靠,和我的儿子一样可靠。”
安庆绪听了,心中不屑。
他自认为这次表现得极好,救了父亲一条命。往后那东平郡王的位置,或者别的什么位置,总之是该给他才是。
~~
一场大败,安禄山直奔平卢城,难为他带着一个肥硕的大腹,却一点也不影响他的灵活,一路策马狂奔,毫不耽误。
之后几日,各个将领收拢溃兵回来,清点人数,发现伤亡与逃命者超过了半数。安禄山不由担心此番战败影响到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左贤王哥解回到师州就一直在到处抱怨,说早便提醒安禄山要顾惜战士的体力,消息传回平卢,安禄山勃然大怒。把战败的责任推到了哥解头上,一刀将其脑袋砍了下来。
史思明听闻此事,想要赶去劝阻,到了平卢都督府一看,哥解的人头已挂在了门上。
“府君何必如此呢?”史思明问道:“真打算向朝廷据实禀报,称这一次战败了?”
“那当然不打算。”安禄山理所当然应道,“当然还是奏报战胜了,回头再去掳些俘虏来,送到长安去。”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杀了哥解?”
“我太容易生气了!”安禄山一拍大腿,脸上肥肉颤抖,喊道:“怒火一上来,我就控制不住啊,总是暴怒!暴怒!”
史思明与安禄山是旧识了,知道他以前也不这样,这些年官位越高,身体越胖,脾气也是越来越坏。
“好吧,杀都杀了。但府君你可想过,哥解是内附的突厥人,伱无缘无故杀了,阿布思可不会善罢干休的。”
“好烦!”安禄山大骂一声,眼珠子又骨碌碌地转动起来,道:“是啊,阿布思早就看我不顺眼,现在我杀了他的人,他更和我势不两立了。”
他生气归生气,眼珠子转来转去,还是想到了办法。
“有了,我上奏朝廷,攻打契丹已经取得了大胜,可惜兵力不足,不能一举灭国。请圣人把阿布思调到范阳来当节度副使。等他到了,我们先杀掉他!”
“好。”史思明问道:“朝廷能信吗?”
“能信。”
安禄山其实也拿不准,却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道:“圣人最相信的就是胡儿,哈哈哈。”
一封捷报就这样从范阳递往长安。
~~
长安,冬,腊八。
大雪纷纷。
城南的通善寺今日赈粥,一大早,寺门前便排起了长队。
“阿弥陀佛,蔽寺今日赠送腊八粥,每个施主可领一碗。”
说话的是寺里的一位典座,身披灰色僧袍,慈眉善目,说过话之后周遭贫民们一片称颂。
典座一抬头,却见有一名锦袍中年带着扈从走来,连忙迎上,唤道:“李施主。”
李岫看了周遭一眼,笑道:“积香钱放得那么狠,逢年过节的,就施几碗不值钱的腊八粥?”
“施主见笑了。蔽寺的粥虽不值钱,量却多,正是用积香钱赈济生灵,是为功德。”
“说不过你这和尚,问你一桩事。”李岫招招手,压低了些声音,问道:“两三个月前,是否有人从你处赎走了郑回的一家。”
“此事,贫僧不记得了,需翻看账本。”
“贫僧?”李岫笑笑,道:“翻吧,郑回是天宝七载与你们寺借了一百贯,利滚利到九载末,大概是翻了两三倍。”
那典座在他的讥嘲下依旧泰然处之,到账房翻了帐本,答复道:“李施主说的不错,确是有人赎走了郑回的家人。”
“谁赎的?”
“是杨国舅家的郎君。”
“杨国忠?”
李岫嗤笑一声,拿走了账簿,离开通善寺。
走之前,他回头看了一眼那施腊八粥的场景,忽觉得这就像是今日之大唐,看起来功德无量,其实背地里已经敲骨吸髓了。
一路回到了右相府,李岫先是赶到正房,却见相府三女婿张济博正与几人在廊下踱步。
“姐夫,阿爷可醒了?”
张济博摇了摇头,面露愁容,叹道:“冬天是最难捱的,老人若能捱到春天就好了。”
李岫神色不由黯淡下来。
“怎么样了?”张济博问道:“可找到了对付唾壶的证据?”
“算是有眉目了。”李岫道,“若是从降敌的西泸县令郑回下手,该有可能治唾壶的罪。”
“丈人这情形……你我先商量好吧。”
张济博以往其实不常管右相府的事,现下李林甫病重,他却不得不把担子担起来。
李岫点了点头,与他走到一旁,道:“郑回明经及第就能补阙西泸县令,乃因贿赂了唾壶,此事我已掌握了证据;郑回投降阁罗凤,代写降书,亦事实俱在;杨暄赎买郑回的家眷,可牵扯到唾壶。”
“只是这样,扳不倒他吧?”张济博道:“圣人对唾壶一直是信厚有加啊。”
“我得到一个消息,是昨日与南诏的战报一起送来的。”李岫四下看了一眼,带着些神秘的语气,低声道:“阁罗凤的孙子找到了,正是被郑回窝藏。”
“先把郑回绑死为唾壶的党羽,再向圣人揭破此事?”
“不错,唾壶现在一心把南诏的战功往自己头上揽,不管不顾,我们便借此给他多设几个陷阱……”
两人商议着,有了大概的思路。
张济博微微蹙眉,道:“还有一事,薛白站在哪边?”
“我已去信给他了。”
李岫语气迟疑道:“可真到了我们与唾壶撕破脸的时候,他会帮谁,只怕还得看当时的利益。”
张济博问道:“不看他与十七娘的交情?”
“薛白那种人。”李岫摇了摇头,“难。”
“这又是一个变数。”
不得不承认,如今每当朝中有权力斗争,薛白已成了难以忽视的一股势力。
张济博说得郁闷,叹息一声,道:“斗倒了那么多人,谁曾想,有朝一日竟还得把那不学无术的唾壶当成政敌来斗,他什么东西,竟也有资格让我们高看一眼。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岫转头向正房看了一眼,苦笑道:“我以前也盼着这斗来斗去的日子有个头。如今却很怕,很怕哪天真停下来了,那……右相府也要没落了。”
“不会的。”
张济博拍了拍李岫的肩,安慰了一句。
终于,正屋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李腾空与几个大夫、道士们一起走了出来。方才众人却是在给李林甫看诊。
李岫连忙赶上前,问道:“怎么样了?”
李腾空神情有些不豫,抿着嘴,不说话。
其他大夫、道士也是摇头不语,唯有一名老道士轻挥着手中的拂尘,淡淡道:“贫道有一枚金丹,只需要研磨之后,给右相以符水送服,右相自可转醒。”
“那便请道长施救,相府必有重谢。”
老道士看了李腾空一眼,欠身道:“可惜,女公子不信贫道的医术,不肯让贫道施救。”
李腾空道:“你的金丹我闻了,并无特异药材。”
“道长这边请,敢问道长高姓大名?”
“贫道方大虚。”
李岫不说是病急乱投医,那也是愿意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拉过老道士低语了几句。
之后,他转身向李腾空道:“你也是,阿爷病到了这等地步,不禁有何法子,都该尽力救治,你我方不违孝道。”
李腾空自己就医术高超,奈何面对阿爷的病却束手无策,只好闭上眼把苦涩咽下去,无言以对。
李岫不再理她,忙着请方大虚给李林甫用药。
那枚金丹李腾空已经闻过了,没有特异之处,但也没有毒物。与符水一起给李林甫送服下去,方大虚又施了针,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李林甫真是悠悠转醒。
李岫大喜,忙问道:“阿爷,你感觉如何了?”
李林甫睁着一双无神的眼,脸上毫无神采,却是没有半点精气神说话。
正此时,家中仆役匆匆赶来,向李岫低声禀道:“十郎,范阳有捷报送来,须递给阿郎过目。”
“我去看看。”
李岫向方大虚执了一礼,请他务必尽心救治,自己又匆匆赶到议事堂,只觉这一天天的忙得厉害。
安禄山派来的信使名叫何千年,是个圆脸的中年男子,那张脸上带着笑意,未开口就先让人心里熨帖几分。
“见过十郎,十郎愈发有威仪了。”
何千年趋步上前,深深弯腰执礼,递上一份礼单,又道:“这是胡儿孝敬右相的礼物,除了往年都有的金银玉器、紫藤香等物之外,又添了些长白山的人参。”
“安府君有心了。”李岫近来不太顺心,受到这样体贴又恭谨的对待,心里不由添了三分暖意。
但他还记得正事,道:“你要送的捷报拿来吧。”
“是,是,这是单独给十郎的礼单,十郎先请笑纳。”
何千里这才拿出一份长长的战报,道:“上元节御宴,胡儿向圣人夸口,今年一定要尽灭契丹,战果是有的,还不小。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胡儿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一半。”
李岫接过战报一看,只见上面写得十分详细。
当然,只看战报是看不出什么的,他心忧李林甫的病,遂打发了何千年,又大步赶往正房。
“阿爷,胡儿又打了胜仗,你是否看看?”
李岫把那战报打开来摆在李林甫的面前。
一瞬间,很明显地能感觉到李林甫眼里又在聚光了,他枯萎了一般的手努力在床褥上按了按。
“扶……扶我……起身。”
老人的权力欲就像是不灭的炭火,吹一吹又燃烧起来。
李林甫喘息着,坐起身,盯着安禄山的奏表看,这一刻,他仿佛又恢复为了万人之上的宰执。
“阿爷,你看这里。”李岫道:“安禄山想把李献忠从朔方调到范阳,孩儿觉得此事不妥。”
“李献忠?”李林甫喃喃道。
李献忠就是阿布思,乃是李林甫十分信任的胡人将领。之前李献忠甚至说过,想拜李林甫认作义父,为的就是不把族人安置在河北。
“是,阿爷觉得呢?”
“李献忠?”李林甫又喃喃了一遍。
“阿爷也觉得不妥吧?”
李岫紧张地等着回答,等了一会,却听李林甫喃喃道:“可。”
“阿爷?是说‘可’吗?”
“可。”
“可?”李岫问道:“可把李献忠调为范阳节度副使?”
又等了许久,他没有听到李林甫的回答,老人竟是又闭上眼睡着了。
“阿爷?”
李岫追问了两句,只好焦急地起身,转向方大虚,道:“我阿爷还有许多大事须处置,老神仙可否治好他的病?”
“贫道方才已尽力把右相的神魂从九幽地府带回来,消耗了太多元气啊。”
“补!我给老神仙补元气!”李岫连忙命人去取来金银珠宝。
方大虚却是连连摆手,叹道:“贫僧不是这意思,碧落黄泉,一丝游魂,水陆潜沉,蛸翘难寻。右相元气枯竭,便是再回阳世,也无精气啊。”
“那要如何是好?”李岫哀求道:“只要能救我阿爷,多少钱右相府都拿得出。”
方大虚抚须思忖,目光微微闪烁。
“求老神仙施手。”
“唉,贫道倒是有一法子。”方大虚道:“圣人乃天下之主,最是元气充沛。倘若右相能面圣,沾染天子元气,自可康复。”
“真的?”
方大虚笃定点头,道:“贫道不打诳言。”
李岫总算得了一个希望,不由大喜,少不得还是把那些金银珠宝硬是塞给方大虚作为厚谢。
很快,财宝装了满满一车,方大虚推辞不了,只好牵着这马车离开,临走前还交代右相面圣越久,沾染的元气越多越好,李岫感激不尽。
“告辞。”
方大虚于是一抱拳,飘然而去。
他出了长安城,抚着长须,哈哈大笑,自语道:“一报还一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遥想天宝五载,他在升平坊杜宅作法,无缘无故被右相府栽以妄称图谶之大罪,险些丧命,幸为贵人所救。
事隔多年,右相府果然是一点儿也记不得他了。
~~
却说李岫得了方大虚的办法,忙不迭便想要觐见圣人,恳请圣人接见他阿爷。但李隆基如今正在华清宫,李岫遂当日便备马疾驰骊山。
好不容易赶到华清宫,宦官通禀,李隆基不由奇怪李岫为何急忙赶来,遂未见他,而是先让高力士去问发生了何事。
“圣人,老奴问了,是右相想面圣,沾沾圣人的元气……”
“呵,十郎至孝,感人肺腑啊。”
李隆基听罢,先是这般感慨了一句,身子往后一倚,抿着酒,脸上神色复杂。
他说不清是什么心情,首先是有些得意,他与李林甫年纪相仿,如今李林甫都病入膏肓了,而他还身体健朗,自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潇洒。
之后,有一点唏嘘,若少了李林甫这个得力的宰相处置国事。往后诸事要自己费心操劳,也许就老得快了。
但在这点唏嘘之外,李隆基感到更多的是恼怒。
虽说那道人所谓的“元气”之说荒谬,但世间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李林甫染了恶疾,却也来沾他的元气,李林甫多沾去一分,他岂不是便要少一分。
因此事,李隆基莫名对李林甫心生了一丝嫌恶。
他第一次意识到,那个右相,已经不能为他做事却要来沾他的元气了。
是日,李岫跪在华清宫前,还没有意识到,右相府往日种下的种种恶果,已经开始回报过来了。
而右相府树敌无数,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
天宝九载的最后一月,李林甫病重,许多国事圣人只好亲自处置。
对南诏、契丹两场大战接连获胜,李隆基龙颜大悦,下旨勉励了杨国忠、安禄山,许诺必有重赏。
他恩准了杨国忠回长安的恳请,也批允了安禄山调阿布思到范阳的请求。
如此,南北皆定,天下太平。
……
腊月二十二,圣旨传到了益州。
杨国忠领了旨,欢天喜地,但转眼就听说了安禄山大败契丹的消息,脸就沉了下来。
“假的,杂胡的战报一定是假的!”
“这……国舅如何能断言?”
“我就是知道!”
杨国当然知道安禄山的战报是假的,因为攻破太和城之前,他就已经把捷报送回长安了,为的就是赶在年节前让圣人高兴。
安禄山这种人,肯定也是这么做的。
“杂胡,也配与我一样立大功。”杨国忠不由恼火道:“我的功劳还是实打实的!”
这或许才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本来大家都是一样会糊弄圣人。这次自己办了实事,安禄山却也糊弄到了一样的功劳,如何能不气。
“给我写一封信给薛白,告诉他,该回长安夺权了。”
“是。”
“慢着!”杨国忠转头一想,却是抬了抬手,喃喃道:“我想想……先别告诉他,让他先待在姚州,我得先回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