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唐残 !
江陵城中的大图舆厅内,周淮安也在看着代表江东和淮南部分的沙盘上,由当值的参谋和参军们所推演出来的最新部署。
这一次针对淮扬的用兵,主要是以沿江的鄂州、江州和润州防戍区为支撑点,动用了长江下游东面四路(江西、宣歙、浙东、浙西)的驻防力量和预备役体系;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对于关内战以后,已经解除追加服役和中长期征召的山南、荆南、湖南各路,后续休养生息的调整恢复过程和大型基建建设项目的不利影响。
至于作为两岭核心的广府方面,则是以北上的巡海船队作为主要支援力量。乃至安南都护府的旧地,依旧是作为大后方的粮仓和资源产地,除了追加工矿生产配额之外,就基本不动。位于西蜀要冲的峡江道情况比较特殊,也是同理对待。
而来自大都督府本阵方面的主要军事准备,则是在总体协调和调拨、组建粮台(兵站)的前提下;追加了打击军,骑兵和水军/舟师,战斗工程团等序列,作为新编淮南讨击军在相应特殊/技术兵种上的加强。
因此最终指标分摊到了地方之后,就由守备江西的第六军和第八军小部,共计十五个营(战锋/驻队);镇守江东三路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军,已经完成基本编成的三十七个营(战锋/驻队),在各自营下抽调一个团出来;也不至于影响到整体架构和日常军事勤务。
然后按照就近原则分别乘坐车马舟船等载具,集结到沿江的鄂、江、池、绕、宣、润、常,沿海的苏、杭、越、台、温等各州州城,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整备之后,由沿江而下的前敌指挥司逐一接管和重新编列为讨击军的主体部分。
再加上前指司带来的附属部队/技术兵器,因此最后预计满编之后的淮南讨击军将达到十五个营,约一万六千名的战兵/驻队兵。其中又被分作东西两个集群,西面集群为主力集群,以宣州(今马鞍山附近)当涂的采石矶为集结点;选择对岸相对薄弱的和州境内为渡江攻击的突破点。
东面集群则是作为偏师,以浙东境内的动员力量为主而在沿海越州境内集结,因此也被称为沿海集群;然后利用江东的河网水系北上而通过润州燕子矶的浮渡大桥,大张旗鼓的支援对岸海陵县内的前进据点,以为佯攻和牵制性的力量。
此外,在与淮扬比邻的江东(浙东)境内,还有来自江东三路善后大使衙门,所就地组织和提供负责水陆流转输运的约两万名民役和杂夫,以及新编而成的八营辅卒;作为上游水运物资汇集之后就近支援和维持的后勤保障。
稍后,大都督府还将从两岭、湖南、荆南、山南等地抽调“三支队”的精干成员,再加上来自大讲习所的见习生员,部分接受改造和甄别的士子,重编成更多相应的随军“三支队”,以充作日后占领区内宣传、肃清和行政地方的基层执行人员。
因此在这么一连串的部署下来,这支先发的讨击军领军人选其实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太平军主动介入淮南局面的初期目的,还是为了打击河削弱杨行愍为首寿濠军事集团,牵制和打破其统合淮南的趋势而已。
因此这场维持这场战事的投入,对于太平军整体而言不过是一场犹有余力的局部战争而已。在各方面投入的相对短板都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领军之人只要不是太过愚蠢,或是贪功冒进到出现重大失误,就大可以按步就搬的推进下去好了。
故而,在作为东路集群领兵官的人选之上,周淮安直接选中了江东本地人士出身的钱具美;道理很简单,他常年效力于杭州八都之中,熟悉相应江南水乡河网环境下的作战模式,到了类似的淮南境内也有许多用武之地;更何况还有冥冥之中潜在的气运之子加成,对上另一个时空线上宿敌杨行愍,就算落了下风也未必会有什么事。
但是西路集群的主将人选就有些争议。或者说主动请战的人选有点多。除了先前主持过长安攻战的柴平主动退避之外,包括朱存、曹师雄、张居言这些军率级别的高层将领,就连年事已高的王崇隐和水军出身的王重霸,骑兵大将刘六茅,身为一军佐副的苏无名和吴星辰,都表现出想要争取一二的态度来。
但是权衡再三之后,周淮安还是点了朱存这位军中“老大哥”的将。不仅仅是因为他资历最老、人缘颇好,也不仅是为了新、老义军潜在山头间的平衡计;也因为他是太平军高层中为数不多的河南人,家乡距离刘汉宏老巢的申光之地也相去不远。在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说不定可以派上意想不到的用场。
反正在太平军如今的军事体制下,只要领兵官负责的整体大方向上不出错,自然有相应受过足够教育和事务经验的参佐人员,为之拾遗补缺而减少各种意外因素和偏差使然;根本不需要主将刻意去发挥所谓“智计奇谋”的用兵手段。这才是在工业基础支撑下的近现代军事体系,与中古时代战争模式最大的分野之一。
所以东路偏师钱具美所负责的是,在支援江北海陵防御战的同时,尽量吸引来自敌方的注意力;而带领西路主力的朱存,只要堂堂正正的依靠装备和兵员上的实力差,稳稳当当的直接平推A过去好了。
至少根据太平军的敌工部门主动刺察,和走私往来中先期收集的情报表明;正在淮南四方争据当中的各支武装势力,虽然有强有弱各有特色;但比起在长安城附近交手过的河东军和代北行营各部,还是差了一两个量级。
其中吕用之的地盘最小,只有扬州州城广陵及其近郊一些市镇;但是继承了淮南行营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不但带甲五六万且钱粮丰足,还有城内数十万口民为凭持;不过因为他上位和掌权的过程不正,内部本身就是矛盾重新;如今一旦自爆掉之后就基本再没有可能起复了。
相对而言其中比较值得重视的,反而是在他手下起兵反乱的毕师铎等人。这位本身就是从黄巢战败后降伏的前义军将领,早年的经历也是颇为丰富多彩的。为人性情隐忍凶狠之余也是个久于行伍的治军和用兵老手,所以才能在弱势之下挡住北面蔡州军那么久。
但是相应的劣势也很明显,他在扬州城以外的淮南地方没有足够根基和地盘;一旦被杨行愍战败或是驱除出广陵城之后,他是否还能够维持的住部下不至于消亡,就实在有些前景堪忧了。所以他能够再广陵城里多抵抗一日,就对太平军而言多一分潜在的好处。
其次是作为外来者的蔡州军都知兵马使孙儒所部;他麾下蔡州兵随秦宗权往复辗转于官军和贼寇之间,养成了凶狠好杀又擅长裹挟的行事作风,也是是淮南的一大强梁和横项;但是他带到淮南来的核心战力数量不多,属于各方之中兵力规模最小的一方。
因此这次在扬州多方对决中战败之后,只能龟缩在山阳城中聊以自保而苟延残喘。但他毕竟代表的是蔡州军的一路偏师而已,不排除日后得到更多后援而声势复起;在太平军的情报运作和军事打击序列中,属于长远方向上需要重视,但是眼下暂时不足为患的存在。
然后是盘踞在淮西各州的刘汉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在黄巢席卷天下的数年光景当中,反复无常跳反了多次的五姓家奴,才是这乱世夹缝中求生的好手和一等一的墙头草。虽然他眼下还是站在同属义军的阵营里,但是那一天想不开或是为心的利害关系所诱,再度跳反而重新倒戈相向也是完全不足为奇的事情。
因此,虽说他这种喜欢在关键时刻反复的角色,在这乱世当中实在让人不得不捏着鼻子一次次的容忍之;但也不可能接纳和赋予真正的信任。所以他在多年流窜往来江汉、两淮之间,虽然能够几次三番拉出偌大的声势和地盘来,却是除了自己家乡的申光之地外,始终没法扎根和稳固下去。
因为太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打击,乃至因为挫败导致的内部矛盾和纷争而土崩瓦解了。所以他的地盘和兵力一度是雄冠淮南各方之上,但是也是水分和杂质最大的,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很快就退回原形了。
尽管如此,刘汉宏所拥有的核心部众和地盘却是意料之外的稳固;哪怕他率领的大军几次三番被人打的大败而归,都能籍此缓过气而屡败屡起的卷土重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能够依靠抄掠外乡人口财货而轻徭薄赋的优待家乡父老;又不惜财货厚养自己乡党和亲族构成的核心部众,手段高明的以恩情和亲缘笼络之。
这就是所谓的乡党宗贼之集大成者的当世典范了。因此,虽然眼下暂时和太平军相安无事而私下往来不绝,但是在基本处世理念上属于毫无妥协余地的阶级性对立和分歧,在将来早晚不可避免要有一战的。只是眼下被重点防备的同时,也是能够相安一时是一时。
而相对太平军比较有利的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淮西招讨大旗下内部势力纷呈并不算齐心,各种山头林立之下而与太平军私通曲款比比皆是;虽然不至于像是筛子一般的单向通透无遗,但在足够的利益驱使之下,也是事无巨细的日日皆有人回报过来的。
最后,才是眼下作为主要敌对对象的杨行愍所部了。无论是在另一个历史的时间线上,还是这个大幅魔改后的人生轨迹当中,他也算是一个颇具传奇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