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宕子文集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一卷第一章云“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他其实是在说“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因为政治的前提条件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自有人类,即有教育,因为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故所有社会互动的场域都是教育的场域。在此意义上,社会互动的数量与质量将对教育的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何况,按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人与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即互动)的过程即是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即学习)的过程。由此看来,在一个社会或社区里,如果社会互动不足,或社会互动因某种原因发生障碍,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个社会或社区的学习能力。
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虽然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大,但人际互动的数量与质量却都非常低,对于城市中下阶层的人群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为了求生存而终日碌碌,无暇他顾——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们的生活尚停留在满足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的最基本的层次上,至于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件奢侈品。
在城市中下阶层居民家庭,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的教育工作者,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的戴洪晖校长发现了一种“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现象。所谓“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虽然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却像“留守儿童”一样很少得到父母关爱,或者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严重不足的儿童——这类儿童往往多或少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并很可能表现为学业成就相对低下的现实结果。同乐学校创办于2004年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戴南头半岛东北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该校周边的社区居民大多属于城市中下阶层,尤其是居住学生占了学校学生总数三分之一强的华泰社区,总体居住环境不太好,居民的文化素质也普遍偏低。该社区共有1300多户居民,绝大多数住户的孩子就读于同乐学校。据学校调查,居住在华泰社区的学生中,有的父母不在身边,与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是长期租住在这里的劳务工子女,有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怎么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业成就?怎么解决这类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同乐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戴洪晖校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和深入的思考,戴洪晖校长决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对学校、家庭、社区的日常生活进行以增强三者间的密切联系为核心的重构,以求最大限度地为儿童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小环境。
在调研中,戴洪晖校长和他的教育团队发现,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城市中下阶层人群对于其子女未来发展的期望值虽不及中上阶层人群的高,但“期望强度”却并不低于——甚至还要高于后者,因为他们改变自身生存处境的心情往往比后者更迫切,这种迫切的心境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投射到对子女的期望上去。因此,他们同样有在其子女身上投入时间、精力与金钱等资源的足够动力,只是在应该如何合理地配置与使用这些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教育产出等问题上,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不足,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如果有教育或心理方面的专家对这些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也许,将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基于上述认识,2005年12月,同乐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同时开通了“知心姐姐”信箱与热线咨询电话,创办了同乐家校报和心灵导航报,免费为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及其所在社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方面的服务——这些工作全部由该校27位拥有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资格的教师负责。除了面询、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还开通了“网络心理咨询热线”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各班都建立了qq群,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孩子们彼此述说自己心中的快乐和忧愁,或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在心理咨询室里,学生们把交友、早恋、家庭矛盾、学习压力等“悄悄话”向心理老师尽情倾诉。五年来,老师们所提供的心理咨询达700多人次。借助这些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有效地疏导和化解了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戴洪晖校长还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研究、探讨和尝试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课程统整的实验,使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地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宋代诗人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戴洪晖校长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心理”的层面,更应该高屋建瓴,在教育的和社会的层面下功夫。有鉴于此,学校成立了班级、年级与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实施了家庭教育的三级管理和三级沟通;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家长之需要,定期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如:为全体家长开讲“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度假”的专题性讲座,为一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开设“帮孩子树立自信”系列讲座、为七、八年级学生家长开办“指导孩子正确完成初中作业”讲座,等等。
为了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构社区日常生活,2006年4月,同乐学校与华泰社区联合成立了华泰社区青少年活动指导中心,活动中心内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赵艳馥、陶莉两位老师担任心理咨询辅导员。每周二下午2:30至4:30,两位老师轮流前来和社区居民进行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对话与交流。最初,两人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问题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社区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了烦恼也开始向她们倾诉和求助。同时,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开办作一个合格的家长、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子女要把握时机、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适应学校新环境、与孩子沟通的艺术、逆反心理的调适等专题讲座,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社区、与家长的距离。
学校将社区内的334名学生按年级分成19个活动小组,聘请了19名校外辅导员,并且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利用学生们的业余时间,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了绘画、唱歌、跳绳、踢毽子、摇呼啦圈、护绿保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工作站申请了10多万元用来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专项拨款,增加了绿化带,添置了健身器材。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社区内居民间良性的人际互动,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或者说社区生活的软环境,同时也改变了社区的物质面貌,即硬环境。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同乐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家长的老师。学校教会了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长学会了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用更加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打骂、训斥孩子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几年来,孩子们充分沐浴着老师、家长爱的阳光,不再是“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而家长们也在和孩子沟通与交流中发现和找到了繁忙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快乐、做人的尊严和未来的希望。正如华泰小区物业管理处主任刘伟所言,同乐学校在促进小区的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实现了小区和学校的“双赢”因为家庭与社区和谐了,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就更好开展了。
同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促进了教师们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承担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新课程下中小学生快乐成长问题的研究、体育(健康)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学校积极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并成为“国家教育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此外,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编写了绿色心灵成长系列校本教材。近5年来,该校教师们撰写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和教育心得,其中61篇获国家级奖励,5篇获市级奖励。在科研课题的带动下,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体老师的高度重视,老师们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90 %老师获得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上岗证,运用心理教育知识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蔚然成风,初步形成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个个争当心理专家”的可喜局面。2006、2007连续两年,同乐学校被评为“全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10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德育创新成果展示二等奖。
据戴洪晖校长介绍,学校目前有3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9个班,初中18个班,学生总数约1600人。学校有专任教师1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名,研究生学历教师5名,本科学历教师98名,大专学历教师13名。建校以来,学校遵循“和谐发展,快乐成才”的“同乐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着力培养“爱国、诚信、严谨、活泼”的校风,构建“立德、爱生、启智、传道”的教风和“勤学、善问、多思、乐行”的学风,努力塑造“明礼求真、快乐崇善、和谐尚美、笃行创新”的同乐新人。
戴洪晖校长说,同乐之“同”源于中国古代哲人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协同”学说。同乐之“同”彰显了同乐学校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是同乐的教育之“道”引领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启迪着学校的办学过程与教育教学组织行为。同乐之“乐”即“乐教乐学”“乐在其中”“乐”是一种平和、喜悦、融洽的情感体验和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是成长过程中身心的和谐及追求真理的积极态度与价值取向。“乐”是“同”所追求的结果和境界。
戴洪晖校长说:“同乐的境界就像贝多芬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的之后,在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即欢乐颂里所呈现出的那种精神境界,是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