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回明 !
曹化淳一走,崇祯想到,万一李鸿基真的有不臣之心,等曹化淳回来,乱兵可能就进城了。他马上传旨,封闭九门,京中所有兵马马上上城守卫。
崇祯的圣旨马上传达下去,于是,刚才还处在节日般快乐中的京城突然又如临大敌。京中百姓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反差,一个个惊惶失措,有许多人在大街上奔走打探消息。询问是不是女真兵又回来了。有消息灵通的告诉左邻右舍,说李鸿基叛乱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惊呆了,有的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这前二天还是大英雄,怎么这一下子就变叛乱了。
城里的官员家更乱成一团,因为满朝文武没一个回来呢。大家谁也得不到确信消息,只听说李鸿基造反了,各位官员家马上互相打听,不知是谁说李鸿基可能劫持了满朝文武。
这话一传出来,官员家都嚎啕一片。
官员家一哭,这百姓可就更慌了,整个京城如陷入末日一样。许多人想起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惨啊,怎么就种事突然就发生了。
崇祯在乾清宫更是忧心如焚,在乾清宫乱转。每隔几分钟,他都会派人出去打探一次消息。
可是,每回回来,都没有准信。
这样焦熬了半个时辰左右,崇祯眼睛都熬蓝了。
猛听乾清宫外小太监们大声通报:“曹化淳求见。“崇祯这心马上提到了噪子眼。也不管什么皇上仪态了,平时走路讲个龙行虎步,今个直接就从乾清宫内冲出来了。曹化淳进躬身进宫呢,猛见一黑影冲进来,差点把他撞飞出去。一抬头,见是崇祯冲进来了。他立即崇祯这是急晕了,李鸿基和辽东军一起叛乱,比女真人攻城都可怕啊。
曹化淳忙喜气洋洋的大叫:“皇上,李鸿基已经让所有兵丁退守通州。现在,他正祖大寿以及文武官员正站在得胜门外,等着进城见皇上。“
“所有兵丁都退守通州了。。。“崇祯听到这个消息,紧张万分的他如泄气的皮球一样瘫软了,亏得曹化淳扶住他,要不是,他都能把头摔破了。这时他才发现,他穿着的厚厚的吉礼服已经变得湿湿的了。原来李鸿基并没有造反啊。祖宗保佑!可是,李鸿基也实在可恶,竟然公然为袁崇焕嚷冤,还全军挂条幅。这分明是让他好看啊。怎么着,朕给了你军权,你就这样对朕啊。
他越想越气,厉声喝道:““打开城门,让他们都进来吧。朕非当面问问他不可。”
曹化淳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皇上,李鸿基现在还忠奸莫辩,依奴才看,还是只开一个得胜门,等李鸿基和官员们进城后马上关上。以防通州之兵。”
崇祯刚才还真没想那么多,经曹化淳这一说,他心里一颤。不错,上次李鸿基和祖大寿假装逃跑,然后偷袭皇太极。李鸿基能如此巧妙地偷袭皇太极,焉知他不会假退通州,然后突然袭击京城。
他朝曹化淳点点头,还是自己的家奴好啊,就是贴心,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
他朝曹化淳说道:“好吧,就这么办。”
李鸿基和祖大寿,以及众官员进了皇宫。崇祯这时已经驾坐皇极殿了。
李鸿基随众人参拜崇祯。刚行完礼,高捷大踏步站出来,他大声朝崇祯奏禀道:“皇上,李鸿基本是一个粗鄙商人,是皇上施天高地厚之恩,破格提拔。想使他进位内阁,他本该感恩戴德,忠心为国。没想到他却利用手中的兵权来要胁皇上。还想借袁崇焕的事煸动辽东兵逼宫,谋朝篡位。要不是皇上当即立断,关了城门,李鸿基早就率军攻进城来了。皇上,李鸿基十恶不郝。应该把李鸿基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高捷一说完,象演戏剧早排练好一样,马上有七八个一起附议。
祖大寿这时上前一大步,朝崇祯抱拳,大声说道:“皇上,所有这些都有我的主意,李大人事先并不知情。李大人本来只想扶灵回京,是我想借这个机会让大家知道我们三军上下,都希望皇上释放袁督师。让写冤字条幅的是我,让大家联合签名的也是我。我还怕李大人阻止我,直到百官迎接,才让人把条幅打出来。我只想请求皇上放袁督师,根本没想逼宫,更谈不上谋朝篡位。。。。。“
祖大寿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担当此事,让李鸿基大生好感。哪知祖大寿的话还没完
高捷回头说道:“祖大寿,到了现在,你还为李鸿基开脱。你可知道,李鸿基本就是陕西巨盗。他来北京,制火枪,早就想造反了。这一次,他是利用你们想救袁崇焕的心理,想煸动军变,他心机深沉,居心叵测。你还蒙在鼓里。“
祖大寿一皱眉头,满脸不屑,心说李大人这段时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要不是李大人英明果断,智谋过人,怎么可能杀退女真兵。大敌当前时你们这帮乌龟王八蛋脖子一缩,谁也不往前冲,等敌人都退走了,就疯狗一样害人。他把手一摊,厉声说道;“证据!“
高捷没料到祖大寿眼睛一瞪,胖乎乎的人这么凶悍,他有些心慌,回头瞧了温体仁一眼,温平静的朝他点了点头。高捷稳了稳神,已经做好了那么多准备。这等着今天这一着呢。现在不出手,以后这朝中还都是李鸿基的天下了。想到这,他朝崇祯躬身说道:“皇上,米脂县令边大绶就在京城,他可证明,李鸿基就是上次在陕西米脂造反做乱的巨盗。他来京城本就想犯上做乱。“
臣盗?李鸿基是巨盗?,一个米脂的巨盗来北京那能干什么啊,杀人,放火,行刺皇上。。许多人马上浮想联翩。
韩僙瞧了温体仁一眼,心说边大绶身为县令,没有公文,竟然擅离米脂来京了。从时间上来看,边大绶一定在女真人围城之前就来京了。到现在他们才把此事揪出来,真是用心险恶之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难道李鸿基真的是陕西巨盗?果真如此,那至使李鸿基这一次根本没有逼宫的意图,也会被皇上认为是有这个意图了。
所有人都注视着李鸿基,崇祯的怀疑神色越来越浓。
李鸿基似乎并不惊慌,他平静的对崇祯说道:“皇上,首先,我声明,高捷说我煸动辽东军逼宫,谋朝篡位,是毫无根据的污陷。若我真想谋朝篡位,就会突然发难,还会写什么条幅闹得满城风雨?还会兵退通州,自己和各位大人单独进宫?我既然心机深沉,居心叵测,何不等进了城再突然发难,或把满朝文武全部扣押,何必等到现在让高大人指证我?“
高捷冷笑说道:“你虽处心集虑,却百密一疏,没料到皇上如此英明,关闭了九门,你的计策没法得逞,才不得不跟我们进宫。“
高捷说完,高呼一声,“皇上英明。“
高捷把崇祯抬出来,用意是让李鸿基不好再说话。连皇上都关闭九门来防着你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鸿基还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马上说道:“不错,皇上英明无比,一关闭九门就能判断谣言的真假。若我果然心存不轨,绝不会和各位大位大人进城。若我坦荡无私,就会随各位大人进宫说清真相。“
他说完这些,朝崇祯一拱手说道:“皇上英明,“
高捷和李鸿基都大叫皇上英明,英明的崇祯皇上举棋不定了。
本来,他一开始已经有八分信了高捷的话,但李鸿基一开口,他又觉得李鸿基的话很有道理,若李鸿基想造反,何不等进城后再突然出手,那样形势就会在他掌控之中了。
现在朝中两派各说各的理,崇祯又拿不定主意,黄道周可看出来这是个好机会了。此时不把李鸿基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世,更待何时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快步走出来,因出来的太急,险些摔个大跟头,他不等站稳,大声说道:“皇上。。。皇上,既然米脂县令边大绶就在京中,何不召他进宫,说清一切,若李鸿基就是米脂巨盗。那他来京,就一定有所图。逼宫造反,是早在他计划中的事。“
崇祯注目着李鸿基,:“鸿基,你可愿同边大绶对质。“
李鸿基十分轻松地微笑道:“既然边老爷来了,就请他进宫,是非黑白,一辩就知。
李鸿基的镇定让满朝文武又搞不清楚情况了,难道李鸿基并不是陕西巨盗,所以他并不怕边大绶指证他,还是李鸿基想抵赖到底。
崇祯这时宣边大绶进见。他刚宣完旨,边大绶就进来了。原来边大绶早在外面等着了。
边大绶一进皇极殿,就指证李鸿基是和刘宗敏一伙的陕西巨盗。上次大闹陕西米脂,引得几万兵马追捕的正是他们这伙盗匪。
边大绶说得有鼻子有眼,当时米脂县刘宗敏做乱的事,满朝文武都听过一些,所以,许多人都相信了边大绶的话。崇祯又十分警惕地看着李鸿基,曹化淳这时悄悄指使一些东厂高手,布在李鸿基的身后,防他突然暴起做乱。
韩文和钱龙锡本来都很照顾李鸿基,但这次,谁也不敢再替李鸿基说话了。他们默默的看着李鸿基。心中暗叫可惜,
李鸿基平静地扫视一下皇极殿众位大臣,又看了看崇祯,微笑说道:“边老爷,除你之外,还有人能证明我是陕西巨盗吗?要知道,咱们都是陕西人,要是你和我有个人恩怨,你可是公报私仇。”
边大绶得意洋洋地说道:“谁说只我能指证你,田国舅也能指证你,他在交换人质人见过你和刘宗敏。“
李鸿基就等他这句话呢。他突然大声问边大绶:“边老爷,田国舅到米脂去做什么?“
“是。。。。游玩。“边大绶反应也很快。
“既是游玩,为什么临行时,却带着二十个美女。“李鸿基厉声问。
“国舅爷买些姬妾并不犯法吧。“边大绶瞪大眼睛说道。
“买姬妾是不犯法,可为什么这些姬妾的父母亲戚都被关押进大牢,有许多人死在牢中?“
李鸿基咄咄相逼。
边大绶浑身一颤,这件事在米脂满城皆知。李鸿基突然提出,他一时想不出说什么来狡辩。
李鸿基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他把纸举过头顶,跪在地上大声说道:“皇上,臣状告米脂县令边大绶。米脂大旱,朝廷本已经免了米脂的赋税,可是,边大绶却加重收税,中饱私囊。害得许多人家破人亡,使米脂盗贼四起。同时,他强迫交不起税的百姓,把女儿卖给田国舅。
当刘宗敏救出这些美女后,边大绶又把所有这些美女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关进大牢,严刑拷打,至使五个人被打身亡。二十几人被打残。边大绶才是真正的米脂巨盗!皇上,这是臣早就写好的状纸,臣这次来京,就是来告御状的。臣建庭园,轰轰烈烈造声势,也是想有机会能接近皇上,取得皇上的信任,然后状告边大绶,状告田逍。“
李鸿基的话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此事关系到崇祯最宠爱的妃子田妃。这事就更增加了曲折性。原来李鸿基随袁崇焕来京的路上,就已经料到,将来会有那么一天,朝中官员会有人借陕西的事来攻击他。所以,早就准备好了状纸。
崇祯见状纸边缘都已经磨损。不象临时准备的。他已经信了几分。又象边大绶三角眼转来溜去,颇有几分慌张,他狠狠地盯着边大绶问道:“这些都是真的吗?“
边大绶见崇祯有些恼火,吓得身上一抖。连连说道:“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李鸿基马上接道:“皇上,此事在米脂人尽皆知,可派人去米脂调查。“
边大绶一听调查这事,他顿时十分慌张。东张西望,眼光忽搜到高捷,他求救似的看着高捷。
他这一举动,让崇祯更加恼怒。崇祯虽然宠爱田妃,但是,他是一心想当中兴之主的皇帝,与那些昏愦的君主不同。
李鸿基也正是看准这一点,才敢公然在朝中说出田国舅来。因为他知道,崇祯在这事上,绝不会公然坦护田逍。就算他坦护,也是量罪大小的事,绝不会为保护田国舅而把李鸿基抓起来。
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都开始悄悄指斥边大绶了。
温体仁一看形势不好,他出班说道:“皇上,臣想请问李大人,那刘宗敏到底是不是强盗。随刘宗敏来北京的三百多人是不是强盗?他们混在火枪营中,到底有什么目的。“
温体仁这一问,把大家的注意力都此到刘宗敏身上,若刘宗敏是强盗,而李鸿基和他在一起,那么,也就确认了李鸿基的强盗身份。
边大绶的事反退在其后了。
李鸿基毫不畏缩地说道:“刘宗敏和那些人只是边大绶眼中的强盗。因为边大绶抢了老百姓活命的粮食,在他他自己的粮仓内高价出售,而刘宗敏带人抢出来,又还给了百姓。边大绶抢劫几十美女给田国舅。刘宗敏又把这些美女给放了,还每人放了一包银子,让她们赶紧逃出米脂。皇上,臣刚才的状纸上,不但有臣的名字,还有刘宗敏的名字。更有米脂三百多名被边大绶害得家破人亡的人的鲜血签名。上面还有他们家被害的简介。边大绶口中所谓的巨盗,就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这次来京,也是为了状告边大绶和田国舅。可是,这里面有许多人没来及为家人申冤,他们就为国捐躯了。来京的三百人,现在只剩下不足一百人了。温大人问他们混进火枪营有什么目的,我倒想请问温大人,他们如果真是强盗,放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不过,却跑到北京来,跑到二军前线去送死!你倒说说,他们有什么目的?将士军前半死生!可叹不但得不到半分褒奖,死后却被污为强盗,他们九泉有知,岂能瞑目。”
李鸿基说到这,想起那些死去的兄弟,不由声音哽咽。
温体仁本来有实足的把握,想借着刘宗敏的事扳倒李鸿基,没想到,李鸿基早就防备,弄了个状纸,还有血书签名。一番辩解。反而反客为主,再加上李鸿基提到死去的将士,崇祯和许多朝官都些感念。大家感情的天平都倾向李鸿基了。
这时,崇祯为显得自己是个明君。大声命刑部收审田逍和边大绶。一定要把米指的事弄清楚。
边大绶一听崇祯要刑部收审自己,吓得屁滚尿流。连连喊皇上饶命。微臣知罪。他这一喊,等于承认李鸿基所说不虚。
温体仁没想到边大绶如此胆小无能,他有力气也使不上。
钱龙锡马上出来起奏,说李鸿基大败皇太极,应该重赏,死去的将士也应给以抚恤。韩僙也附合钱龙锡。极力反对李鸿基的人也找不到什么其他借口,只好默不作声。
温体仁一见,知道暂时扳不倒李鸿基了。
温体仁还看出,虽经过这次事件,皇上对李鸿基还是十分喜欢。而且经刚才一事,李鸿基的地位越发牢不可破了。一些墙头草之类的官员眼见李鸿基如此得宠,虽然心里恨李鸿基要死,表面上都笑嘻嘻的拍李鸿基马屁了。俗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缩手时别没慢着。这帮官员哪能不懂这个道理。
温体仁心里却暗暗冷笑,因为李鸿基把田国舅也牵进去了。田弘遇更会恨死李鸿基。以后的日子有他好受的。
一场风波刚要平息。温体仁忽伸出二根手指示意高捷。高捷马上站出来说道:“皇上,臣有二件事禀奏。“
崇祯皱了一下眉,他冷哼一声,极不耐烦说道:“你还要说什么?“
高捷大声说道:“皇上,皇太极虽然兵败,但实力尚存,况且女真人生性好战,难免会寻机报复。所以,皇上宜马上下旨,让三万退守通州的辽东兵马上回辽东驻守,以备不测。”
崇祯没料到高捷忽说出这一番话来,他刚才的不满立即化为乌有。
高捷这番话,正合了他的心思。要知道,那三万退守通州的辽东兵现在成了他最大的威胁。自己还关着袁崇焕,要是这帮兵听了谁的煸动,真的还个兵变,那可真是防不胜防。
崇祯想马上答应,但怕马上说出同意,不免让人小视,以为他害怕这些兵,所以他把眼光盯在老成持重的韩僙身上。韩僙马上领悟崇祯的意思,站出来说高大人所言有理。辽东兵应马上回辽东去。至于众将士的赏赐宜分成两部他,先在通州发一部分银两。另外一部分赏银,及众将士的升迁,,应等他们回辽东后,再做安排。
韩僙一开口,钱龙锡也马上附合。祖大寿张了两次嘴,终觉得没有什么理由硬把那些兵留在通州。
何况有了刚才的事,再要把那些兵留在通州,等于说自己真有以兵要胁皇上的意思。祖大寿虽想救袁崇焕,但还没有达到为他袁崇焕敢反对皇上的程度。所以到最后,在满朝官员的齐声附合后,他也点头同意。
崇祯十分高兴。加封李鸿基为太子太傅,挂兵部尚书衔。同是进位内阁。名次排在钱龙锡之下。
祖大寿为昭勇将军,总督锦州,宁远,大凌河一带的兵马。
李鸿基赶紧谢恩。
祖大寿并不谢恩,他大声请求以自己的所有军功爵位来换袁崇焕无罪。
祖大寿这一提议让崇祯十分不快,刚才祖大寿在城外搞的那一幕又涌上心来。但是,他不想过份刺激祖大寿,他淡淡说道:“祖大寿,今日朕只赏有功的大臣,袁崇焕的事过后再议。“
祖大寿明显看出崇祯的不快,他倔强的一挺脖子说道:“皇上,袁督师是这次平叛的最大功臣,既然要赏有功的大臣,为何不连袁督师一齐赏?“
祖大寿的执拗使崇祯感到很没有面子。温体仁马上站出来说道:“祖大寿,皇上对大小臣工,一向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有功之人,虽地位寒微,也不埋没,有罪之人,虽遍布私党,也毫不手软。皇上说袁崇焕的事过后再议,祖将军又何必如此迫不急待。“
祖大寿听温体仁含沙射影,说他是袁崇焕的私党,又说他迫不急待让皇上放袁崇焕,有什么不可忘人的目的。他勃然大怒,刚要跳起来理论,李鸿基正站在他旁边,连忙拉了他衣角一下。他知道,祖大寿现在越气势汹汹,温体仁一伙越会有理由攻击袁崇焕。
韩僙这时也站出来说道:“祖将军,袁崇焕是非功过二天皇上自会有恰当的处理,何必急于一时。“
韩僙是袁崇焕的座师,又是首辅大臣,祖大寿见他说不急,李鸿基又朝他示意,劝他不要再说,他本待大闹一场,此时也只得忍住。
高捷见祖大寿不说话,他站出来说道:“皇上,李大人既然进位内阁,火器营的军务这等小事应交还申甫管理。以便李大人专心帮皇上处理国家大事。而且火器营应马上调往辽东,编入军中,充实辽东的军力。严防皇太极突然袭击我们。“
李鸿基看出,高捷和温体仁一伙这是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兵权夺走。看来二人后面还会有许多杀招要使出来。火器营别看只有五百人,却是自己保命的根本。而且如果救袁崇焕不利的情况下,他还想凭这五百人把袁崇焕硬抢出来。所以,这五百人绝不能落到别人的手中。
但他一抬头,见崇祯专注地听着,并没有表示反对。而且,崇祯眼望着韩僙,显然希望他来说这件事。
崇祯这时虽对李鸿基逼宫一事已经释疑,但是,他心中也有隐隐不安。祖大寿挂冤字条幅,李鸿基真的一点也不知情?就算他不知情,他轻轻一句话,就能让祖大寿撤下条幅,并在乾大殿上极力维护于他,那他在辽东军中应该有极高的威望。万一他有不轨之心。。。。
李鸿基见崇祯已经动疑,这时自己再极力留下火枪营,只怕正更让崇祯起疑。到底该怎么办?他正焦急,忽然钱龙锡站出来说道:“皇上,火器营是当年皇上大力支持建立的。在这次击退女真的过程中,起到了超乎一般军队十倍的作用。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现在大力发展火器营,几年以后,辽东就可收复。而火器营不仅是火器问题,还有相配合的战术和技术手段。这一切,都离不开李大人。所以,李大人虽入位内阁,我认为,火器营的军务还必须由李大人主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火器营在将来的对敌作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钱龙锡的话引来一些年轻官员的的共鸣,火器营刚刚显出威力,就被党派之争打散,实在太可惜了。
于是有几个年轻官员说了一通和钱龙锡一样的话。崇祯中兴的念头一直很足,钱龙锡等一说,他想了一想,只要以后对火枪营严加控制,再派个监军过去,时刻监视他,应该没有大碍。于是,他开口说道:“大家说得不错,火器营是我们大明对付女真的利器。一定要大力发展。这火器营,还是由鸿基还主持吧。”
火器营被保留下来。李鸿基对钱龙锡大有好感。说起来,在明朝这些官员中,韩僙年老,做事只求稳当,若论有见识,敢作敢当,还只有钱龙锡一人。
看来,救出袁崇焕,也要靠这人的力量。
李鸿基不但内阁大臣。还掌握着火器营。朝廷还要大力发展火器营。那么,李鸿基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左右朝中许多政治,军事要各。甚至可以说,比首辅大人的地位还微妙。
朝堂上马上一片颂扬之声。温体仁和黄道周一伙虽愤愤不平,在这种大情势下,也无可奈何了。
到朝会已毕,已是下午了。宋献策和刘宗敏刑贞儿等一直等在午门外。见李鸿基安然无恙出来,二人都长吁一口气。
大家一齐赶回到李府。
这座府宅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来了。”
回到李府后,头一件事,是和宋献策商量救袁崇焕的事。
宋献策对李鸿基的心思早就摸透了,他说道:“想救袁督师,就得在朝中有足够的力量替袁崇焕说话。我看钱龙锡,韩僙应该没问题。其次黄道周虽然和公子如同仇敌,可对袁崇焕却颇有好感。如果再能联络上曹化淳让他也替袁崇焕说话,那么朝中就会形成一边倒的形势,皇上年轻,若朝中都替袁崇焕说话,救袁崇焕就有八成把握。”
宋献策说完,刘宗敏,白柔水等纷纷点头。李鸿基却突然停住筷子,直盯着前方。
刘宗敏连叫:“大哥。”
李鸿基都如没听到。白柔水拉了他一把。
李鸿基才如梦方醒说道:“宋先生分析得虽然不错,但是,却忘了,皇上虽然年轻,但是凡事独断专行,历史上说。。。。。我是说,崇祯现在是保袁崇焕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而温体仁等对袁崇焕的坏话却极易入耳。他要是非杀袁崇焕不可,谁也没有力量挡住他。”
宋献策闻言沉默一会,点头说道:“公子想得比我深刻得多,我倒忘了,皇上虽然年轻,但他毕竟是皇上,而且就凭他上一次下旨杀公子的事来看,皇上心胸狭隘,出手狠辣。当时他下旨杀公子时,钱龙锡等也是极力反对,但还是没什么用。就怕在袁崇焕的事上,他还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大家的意见去。”
刘宗敏一拍桌子,大骂道:“一个在深宫长大,屁都不懂的小毛孩,满朝文武全都得听他的。这算什么世道?惹恼了我,我一刀宰了他。”
宋献策连连摇手:“捷轩轻声。现在我们在京中,皇上耳目众多。”
刘宗敏恨恨地看了看外面,他虽刚硬,却并不蠢笨,他知道,皇上派来的那些奴仆也许就是皇上派来的卧底。屋外虽有人把守,但大声嚷嚷还是不行的。
李鸿基轻声说道:“暂时看,杀崇祯是不行的,因为一时实力不够,二则会天下大乱。反而让皇太极他们白占便宜。我看,不如杀了温体仁和高捷,”
刘宗敏听杀温体仁一伙,他顿时兴奋起来,他忘了吃饭,瞪着眼睛说道:“说得好,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李鸿基感慨地说道:“这帮小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小人破坏性大。就好比当初秦始皇建阿房宫,动用那么多民夫,建了许多年才建成,可楚霸王一把火就给毁掉了。这小人就好象那一把火,别看他现在不起眼,关键时刻,一句话就能扭转整个形势。杀了一个温体仁,免除后顾之忧!”
宋献策双手乱摇:“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为什么不行?”刘宗敏声音又大了起来。
宋献策压低声音说道:“温体仁恶迹未显,不但未显,而且还有清官之名。况且朝廷耳目众多,且温体仁素和我们不和。一旦我们动手,不出三天,就能被查出来是我们干的。”
刘宗敏笑道:“杀了人,我们就逃出京城,还怕他什么。”
宋献策冷笑道:“逃出京城,天下人都知道我们杀了清官跑了。到那时,众口铄金,我们就真成了土匪了。将来公子起事,则名不正言不顺,名不正言不顺。。。。。“一听宋献策又提起自己将来的事,李鸿基哭笑不得,急忙做了个停的手势。
宋献策瞧着这个手势问:“公子这是何意?”
“停啊!停止的意思,宋先生,你不要再说这我起事如何好不好!我既不想造反,又不想当皇上。我只想救出袁崇焕,自己能舒服地过几天日子就行了。”李鸿基咧着苦瓜脸说道。
宋献策忽一拍巴掌,指着李鸿基的的势说道:“你们大家看,公子这手势象征什么?“
刘宗敏和白柔水,何寻踪等看了半天,谁也没看出什么来。
李鸿基也瞧着自己的手势,他搞不明白,除了“停“还能代表什么。”
宋献策手拈胡须,得意洋洋说道:“公子,你左手如泰山压顶,右手却如一只独木,这正代表着公子将来必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君临天下,而明朝必将独木难支。哈哈哈!”李鸿基心想,这也太扯了吧,一个停的手势就能让宋献策又联想到造反了。
李鸿基瞧了瞧自己的手,他不以为然的说道:“你怎么不说明朝的势力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这根独木才难支呢。“
宋献策微笑道:“不然,不然,公子刚才做这个手势时,左手从胸前举起,强劲有力,代表自身的力量,而右手却是从外面划个圈子才放在左手之下,这右手代表外来的力量。所以,公子只随便一个动作,就已经决定了以后天下的大势。公子岂可不为自己的将来着想。“
宋献策刚发表完这番满鸿论,忽听哗啦啦一声巨响,就见桌子翻了,椅子倒子,杯子砸子。李鸿基仰面摔倒。
大家忙去扶李鸿基。宋献策忙问:“公子没事吧?“
“我晕!“李鸿基有气无力的说道。
宋献策见李鸿基垂头丧气状,他暗暗想道,别看公子现在没造反的打算,嘿嘿,一旦他将来遇到极不如意的事,我这时时刻刻的提醒就会发挥作用喽!
我必得让公子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才能逼公子造反,要不然,单杀一个温体仁,公子只怕只能躲起来当山大王。
宋献策看李鸿基被大家扶起,他仔细一想,李鸿基眼下既然没有争天下的打算,那么他就不会考虑什么名声,什么民心之类的事,以他的个性,极可能带人杀了温体仁然后一走了之。他笑道:“公子,你以为杀了温体仁就没事了,朝中官员我们又了解多少,万一温体仁死了,又冒出个张体仁,李体仁又怎么办?皇上只听关于袁崇焕的坏话,我们又岂能杀尽满朝奸臣。最起参码对温体仁我们还有一定了解,要是突然冒出一个人来,还真不好把握。”
宋献策这番话还真把李鸿基给打动了,不错,若自己杀了温体仁跑掉,别人就会以此事兴风作浪,到那时如果又有奸臣在崇祯面前污陷袁崇焕,自己可就再也使不上力气了。
既然杀温体仁不行,他马上想到,当务之急,去拜防钱龙锡和曹化淳,在朝中造势。还有祖大寿也是自己这一伙的。另外,他让刘宗敏把火器营的事准备好,以备后用。
吃过饭,李鸿基马上拜防钱龙锡去。
等到晚饭时,李鸿基回来了。刑贞儿见李鸿基一付不高兴的样子。她捧着一杯热茶过来。悄悄问道:“怎么,吃闭门羹了?“
李鸿基正在喝热茶取暖,忽放下茶把刑贞儿抱到自己的膝盖上笑说道:“你耳报神怎么这么灵,“
刑贞儿刮了李鸿基一下鼻子笑道:“公子,你太小瞧人了,我根本没有耳报神在公子身边,这种小事,我一猜就猜出来了。“
“噢!我听听你怎么猜出来的?“李鸿基笑问。
刑贞儿笑道:“上午在朝堂上,钱大人刚帮了公子不少忙,下午公子就去钱府了,回来时公子一付不高兴的样子,还不是吃了闭门羹。“
李鸿基抚着刑贞儿的脸问:“这和他帮我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不见我。“
刑贞儿笑道:“公子,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皇上如今最恨臣工结党,钱龙锡以清臣自居,上午又帮了李大人不少忙,下午公子就去找他了,钱龙锡一定以为公子想谢恩于私门了,所以钱龙锡为示清高,根本不见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