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castlefelling文集 !
我的注意力被迪尔德丽(安妮特贝宁饰)深深地吸引,她那复杂又空洞的眼神里暗藏着难以自救的压抑与苦痛,无论是现实里的家庭生活还是自我世界的幻觉都让她难以喘息,那种接近死亡的呆滞,让人从心底里蔓延出点点悸动。安妮特贝宁的形象让我又联想起她之前的作品美国丽人,而相比上次的演绎,她的形象更为深刻。同样是反映美国社会现实的题材,但是她老练的演技却把迪尔德丽这个精神压抑的中年女人推向了电影的核心。即使她的儿子才是电影的主角,可是她的吸引力丝毫不比儿子逊色。
作为一个拥有无尽幻想的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导致迪尔德丽在自己的空间里不断寻求安慰与片刻的宁静,可是事实上她的才情没有受到大众的赞许,她的作品只有自己懂得欣赏,一切都是写给自己。她的浪漫情怀令她感觉生活里时刻都充满焦虑与不安,面对那个酗酒成性又不懂得花心思去了解妻儿的丈夫,她总情不自禁地与之争执,即使彼此一直不快地生活多年也无法离婚;在和一群作家的讨论中,她总表现执着,认为为求达到一种最真挚的感想而写作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这个角色完全符合浪漫主义者的标准,是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以焦虑作为生活的主题,周旋在这个桎梏里始终都难以舍弃那份沉淀已久的创作热情,导致她自然地把这种消极的观念作为一切的标准。
往往失衡的精神状态源于过度的自恋与放任的想象。其实她只是需要发泄自己所受的压迫与痛苦,可是不知不觉间她的生活里已经无法回到原位。精神分裂了一次又一次,却已经无法清楚认识自己的严重困境。困境中的困境,她陷入了这个迷宫中的迷宫难以自拔,她手上曾经拾起过无数剪刀,可是始终无法剪破她最想摆脱的压迫感,反而让自己沉溺在压迫的世界。这种压迫由生活过渡到自身,她自己无法察觉异常所以即使陷入了病态挣扎都于事无补。
她这个人物丝毫没有夸张化,生活上她的原形比比皆是,在他们脸上看到的都不会缺少焦虑紧张的神情。对于追求艺术享受的人来说进入疯癫的状态往往是再容易不过的,他们为求精神上的自由可以放弃正常的生活,没有规律与管制。可是这样却是害多于利,精神得到自由的同时也是枯萎的时候。我了解那种沉醉在浪漫与意境上的浪漫气氛的迷离与诱惑,可是有些东西总不能作为生活的唯一标准去看待,生活总需要继续寻找可以滋养长久这两个字眼的可靠物质。只是在浪漫与现实之间总是难以找到平衡的支点。
相反地,主角奥古斯丁(约瑟夫克罗斯饰)却幸运地走出了这个充满疯狂与压抑的现实,他不像母亲那么迷恋于过去与自我的价值。他只是个不到十五岁的男孩,无论心志还是认识都无法让他在这个时间去理解身边的疯狂事件,可是命运却安排他必须面对这个匪夷所思的局面。
从母亲开始接受治疗开始,他渐渐了解到许多事情的复杂性,即使不时和自己的想法产生矛盾冲突却没有削减对一切的探奇心理。神经科医生芬奇的古怪治疗方式让他有机会了解到这个医生家庭成员性格的非同寻常:歇斯底里的芬奇夫人为求在疯狂与理智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弄得疲惫不堪;只靠圣经办事的大女儿霍普表面严肃正经而内心却也有发泄的欲望;小女儿娜塔丽看似前卫叛逆实际上内心埋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痕。
如果不是他的母亲把他的抚养权给了芬奇医生,他可能还找不到自己潜意识里的渴望。电影里有一个面对压抑劳累的芬奇夫人的片段,他从容不迫地对她提出了“我想吃微波食物”的要求,刹那间他终于解脱了,他了解自己需要的是正常的生活。芬奇夫人那惊愕的神情也渐渐暗示着她的剪刀已然到达一种锋利得可以剪破恐惧的程度。
在入住医生家的日子里,他也同样接触到关于性的范畴,只是那扭曲的爱欲与错位的对象让他也走进了困惑的世界。巧合地那个对象正是芬奇医生的养子尼尔凡伎寺凶叛现氐男睦碚习娑晕弈芪瘟频难杆苁遣豢勺灾频仄瓶诖舐睿谛纳畲Φ奈薜锥词笨陶倩阶潘迤瞥渎蛊鹊南质怠v钡桨鹿潘苟谝淮位丶抑蟹11帜盖椎耐粤登楹螅ソパ岫衿鹜缘陌椋阅岫挠布湎猓盟匦律笫幼约菏峭镜氖率怠f涫刀杂谒飧雒挥辛蛋闹赡酆19永此担挥芯嬲牧蛋俏薹私庾约赫嬲娜颍湍岫庖欢喂叵捣路鹗且恢质蕴剑皇撬恼踉鞘治19畹模踔亮岫膊辉炀跛挠淘ァ?
从住进这个家开始,他和娜塔丽最为亲密,但是直至了解她内心的痛处之后他才渐渐认识到为自己的苦闷找个出口的重要性。娜塔丽在十三岁那年爱上了一个四十一岁的男人,她为男人赞许她的美丽而把一切都付出却换来了被抛弃的结果,不过是童年时无知的错误与伤痛。突然之间,奥古斯丁想起了母亲的感受“我需要一个高天花板”不仅母亲需要,他,还有娜塔丽都渴望着。于是他们不顾一切地桶破那个厨房的天花,尽情地尖叫,宣泄内心无法愈合的痛楚。
在世界上没有人不受伤,没有人不需要去发泄,我们谁都要一个更高的天花板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去呼吸。他找到了,他知道自己无法看着母亲继续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而病下去,他宁愿忍受母亲的痛嚎也要把她送进精神治疗院,尽管到最后她的母亲还是逃脱不出自我制造的桎梏,容颜已经憔悴,心性依然不太稳定。他无力于现实,但是他无法不解救自己,于是他选择离开,到纽约自力更生,尽管他没有谋生的能力,可是人生里第一个谋生的技能他已经清楚地有了认识。
剪刀在我们手上,但是有人经历一生也只回到原来的位置,剪不破命运的障碍反而弄得满身伤痕;而懂得运用剪刀的人就算经历千辛万苦,都总能剪破身上的压迫与苦痛,有时可能只需要一点放松与从容一切的障碍都不再那么难以冲破。电影最后,芬奇夫人代替次女去送别奥古斯丁时,她想通透了自己往后的选择。她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盒子,把可以挽救房屋的资产都送给奥古斯丁去谋生“我这辈子至少要明智地投资一次”那么淡然,那么旷达。好象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选择就不再那么困难。
可是我们何时才有勇气找出那把在心底已然生锈的剪刀,并且愿意承受压抑在内心里难以解救自我的一切欲望与执着?总有人需要找到,总需要去面对束缚在自身的枷锁,有人找到了,可是同样地有人总是找不到。找到的人总是幸运的,他们在知道什么叫做快乐之前,已经明了伤痛的滋味,而且很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