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苍山如海文集 !
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秦岭,一直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对我而言最早是从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认识秦岭的,秦岭作为古代中国的一个天然屏障,没有多少人或者军队能够轻易穿越,它在防御外敌上比十万大军还有效果。所以在我心中,秦岭一直充满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吸引,吸引着我的幻想。
那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得以驾车从北自南穿越了秦岭。在穿越的秦岭的的12天中,我被秦岭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深深打动,回来后一直想写一点东西,但是,总觉得想说的话很多,可又无从下笔,总觉得写不出那种心灵深处的震撼。可是,说出这种震撼的冲动又无时不在。下面这些文字虽然不能表达自己的全部感受,但我还是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岭之岭
秦岭的魅力在穿越秦岭之前就早有耳闻,可是在穿越秦岭的过程中,秦岭还是以它的魅力一次次的打动了我。那年,我们从西安出发,从秦岭的北坡开始我们的穿越之旅的。从西安出户县,没着新修的旅游公路,目标直指柞水县境内的秦岭东部之峰--牛背梁。
车一进入莽莽苍苍的秦岭山脉,在盘山公路上斗折蛇行的我们,突然觉得眼睛不够用了,山势嵯峨,奇峰指天,绵延不绝,有的如狮虎雄踞,有的如欲飞的雄鹰,有的如金字塔孤傲冷峻,有的如千年蟾蜍仰望苍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名句不经意间闪现于我的脑海。
欣赏着秦岭的巍峨磅礴,你会觉得“黄山归来不看山”还是有点片面和狭隘了,秦岭与黄山比,黄山只不过是一个精致的盆景。而绵延千里的秦岭山脉,横卧在陕西,成为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北方的雄浑大气,南方的秀柔温软,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体现得是那样的淋漓尽致。
在秦岭中穿行,秦岭的雄伟、险峻、奇丽,让我感受到了上苍的鬼斧神工,有的山峦如一整块大石头,清爽挺拔;有的又危如累卵,仿佛随时都会向山路上的行者倒将过来,倾覆下去;穿行在连绵的山峦间,那些挺拔的山峰仿佛是威武天神冷峻的看着人间。在不少山峰的侧面可以看到当初造山运动那巨大的内应力和板块间冲击留下的明显痕迹,虽然山峦绵亘不绝,不少山体的棱角有如刀刻般利落,隐含着锋芒,绝无含混的意味,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才堪称“山峰”!行走其间,你会感到,人是如此的渺小。
在秦岭中穿行,秦岭的广阔、深遂、深奥,让我感受到了天润地泽的惬意爽朗。站在海拔2802米的秦岭东段最高峰--牛背梁,眺望秦岭的南坡,深谷峭壁,山势陡险,北边八百里秦川淹没在浩瀚的雾霭中,虚无缥缈,蒙蒙胧胧,让你浮想联翩;东西南面山峦起伏,群峰叠嶂,绿影婆娑,犹如浩淼无际的大海,波澜壮阔,令人心旷神怡。
我觉得秦岭实在是山中的汉子,它的苍茫磅礴,雄浑大气,阔人胸襟。它的平和伟岸,雄浑朴质,熏人品质。秦岭让所有触摸它的人击节称叹,宛如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已然超出了山的内涵。
秦岭让我坚信看过的一段文字:“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地方是一种无文字的文化,是一种无课本的教育,是一种无声息的影响,一旦渗透进你的生命和血液,将顽强地影响你的意识,直至你的生命结束”
秦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犹如一位静坐的、大智若愚的禅者,深沉而智慧,它在浩淼无垠的静默中给你以人生的启迪!
秦岭之云
穿越秦岭也是一个认识天空,亲近白云的过程。
我们行走在秦岭的北坡,时值有云的日子。厚重雍雍的大朵白云,悠然的漂浮在天空,自由散漫的变换着形状和游弋的方向,云朵低低的、静静的俯视着你,也包容着你。在山峦间,天空显得低了许多,人和天空有了一种亲近的感觉。分不清是白云点缀着蓝天,还是蓝天点缀了白云,此情此景当是“野旷天低地,原高云近人”的景象了。
第二天我们在秦岭南坡行走的时候,却是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湛蓝的天空点缀着白云,天空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到只有用“苍穹”来表达了。那时侯我不再有天人合一的感觉,有的是:“人是自然的造物,渺小到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感觉。
最让我回味的秦岭之云当是穿行在紫阳的大山中见到的云景了。那天天空间或飘着雨,或而日出,或而云雨。在那里我见到了最奇妙的云景:脚下的沟壑里飘着绵延云雾,头顶的天空上同样飘着密布的云层,只在远方的天际有一方晴空,柔和的阳光自由的穿行在我们行走的空间里,黛色的山峦,烟笼雾罩,我们仿佛在云雾之间漂行。
天空、阳光、云海、青山浑然天成的景致里,上苍用冷峻苍凉的色调与恢宏的手笔,绘出了一幅太虚幻境,这幻境仿佛千年以来就横亘在这里,等着我们的到来。这幻境涌动着一种感动、一种苍凉、一种玄虚,一种“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感觉。在是一种深邃和无边无际的感觉,你会感到有一种人意志外的力量,在用无限深沉、睿智、博大、内敛的目光,远观着纷纷扰扰的红尘,你喜你悲,你静你动,你赢你输,你怒你笑,你得你失,它只默然、平和的坐在那里,注视着你。当你的心灵在它的引导下超然物外时,你会有尽阅人世沧桑的感觉,你会产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从而让你心中尘世间种种的困扰得以解脱。
秦岭之云,山云相依,岭云相恋,云山妖娆,云岭灵动,让你感受造化之美、自然之美。
秦岭之水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秦岭,我在深切感受山的博大雄伟的同时,同样感受了水的柔情和灵性。
秦岭用它的水验证了“山水相依,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道理。你在那里见到的总是山护着水,水绕着山,路依水而筑,山、水、路成了尘世间的精、气、神,山魂交融着水魄,山路镶嵌在山魂水魄之间,浑然天成,难以分别。这是天地造化之奇,也是人类智慧之美。
记得曾有人说过,山是一座天然的庭院。走在秦岭的峰峦流水之间,你会觉得奇崛峻峭的青山黛峦就是那庭院的围墙,行走其间,天为居所之屋顶,地为屋内床凳桌几,听山谷里鸟鸣,观溪水流动,看天蓝云翔,想百兽驰骋。行走在自由之境,领略万事万物变幻之妙,感受平和宁静心境之难得。那是怎样一种神仙般的生活呀。只可惜,我们这些在城市花瓶里娇惯坏了的弱不禁风之躯,是不能在这里长期生活的。
在我们翻越秦岭峰颠牛背梁后,天渐渐的晚了。在通往柞水的路上,那里路标提示,因为野生动物出没,加之路况极差,晚上10点以后禁止通行。可是我们不愿意在深山老林的小店里安营,只好选择夜奔柞水。那个晚上我在车里静静的品着这个深山的夜晚,没有灯光,一弯冷月,满天星辉,洒向崇山峻岭,月光星辉似可触可摸。不由得让你想象着山外面那个灯火辉煌的世界。同事们在这种环境里突然集体失语了,我们停下车,站在山崖边,盯着星月,吸进满胸腔的月光,伴随着习习凉爽的山风,聆听不远处流水的淙淙声。久违了,这清脆悦耳的流水声。这应该是天籁之音的一种吧?不然的话,为什么能在不经意间打动我们的心?
在旬阳,我们看到了秦岭之水造就的另一个神奇景观。旬阳峰高谷低,沟壑分明,绿水绕廊,汉江和旬河阴阳回旋,两条河流在这里合襟,旬河以一个大s型的曲线绕城而过,形成了地球上绝无仅有的天然“太极城”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感受到的是“天人合一”的无限灵性。
秦岭的水是带着精魂的灵性之水。这可能只是我一个局外人的感叹。那些世代生活其间的山民们会不会把这山水和他们贫困的生活联系起来?会不会把它们看作是穷山恶水?
作为一个过客,我可能更多的看到的是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致,想到的是“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的心灵宁静和释怀。久居其中的山民们,可能早已没有心情享受山清水秀之乐,更多的是为山中的生计困顿、贫穷劳累、荆棘刺体、虫蛇蛰咬、兽类肆虐而发愁。生活在钢筋水泥围城里的城里人是在与有形的同类为敌,而山民们却是在与无形的自然为敌。同时,大家都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与自我为敌。
秦岭之村落
在秦岭大山深处,路沿河而筑,人沿河而居。这充分说明了水和土地是人生存的前提。
那些世代生活在秦岭大山里的百姓们,建立的村居和我们平常习以为常的村落有着截然不同的形式。那里一道山梁居住着一户人家,一座山,甚至几座山的山民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村庄。这样的村庄已经完全没有我们习惯中村落的概念。在那些我们遥望的每一道山梁上都生活着一户人家,每一道山梁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座山峰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我们这些偶然闯入的过客,永远都无法深入进去,无法真正理解那山、那水、那人。
贫困总是伴随着愚昧。那里的百姓傍山而居,房前屋后,远近的山梁上都是他们劳作的地方,那些被耕作的土地大都是坡度远远超过30度的山坡,那些本不适合人类耕种的地方,大面积遭到了开垦。并且不是梯田式开垦,而是直接的坡耕。这势必造成山体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必然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
可我们能埋怨那些世代生活在此的山民吗?我觉得我们没有资格谴责他们。因为我们在谴责他们之前应该先问问我们自己,谁给了他们保护环境的眼光?谁给了他们放弃这种刀耕火种、破坏环境的耕作方式的能力?谁给他们创造了摆脱贫苦困境的环境?我们应该知道,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和我们相比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看着那些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山民们,打着补丁的衣服、泥泞的山路、无神的目光、黑瘦的脸庞、与年龄极不相符的面孔、落后的耕作方式,我在想,一味的强调保护环境,而牺牲那里山民们的利益,这样的保护是不道德的。我们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考虑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命运。
水和土地是人生存的前提。亲近自然,必须首先亲近山峦、亲近河流、亲近土地,亲近那些土地上生活的子民们。
秦岭之子
在触摸秦岭的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奔走在山路上的孩子们的身影。
他们有的是奔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那么小的年龄,每天却要往返几里、十几里,甚至是几十里的山路去上学。上学大概是他们唯一能够体面的走出山里,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了。可是他们的求学之路是多么的艰难,他们得到的师资力量肯定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他们的校舍里肯定有破旧的老屋,甚至有危房,他们的教学设备能有什么呢?还不敢说有多少孩子的父母不重视他们的教育,有多少渴望知识的孩子,因为没有学费而辍学。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知道,也不敢深入的想下去。
他们有的是奔走在劳作的途中。小小的年龄就承担起了他们承担不起的生活重负。我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不想学习辍学了,还是家境不允许他们继续上学了。他们肯定是属于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群了,他们的人生就要在这样的劳作中平淡重复的度过了。我觉得他们输了,但不仅仅是他们个人输了,也是我们的社会输了,他们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摆脱现有状况的负担,但是,这种负担不是他们愿意这样的。
他们有的是奔走在玩耍和回家的路上。那些懵懂的少年,依然不知人世的困苦和艰难,他们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但是他们这种快乐能伴随他们一生吗?他们眼中有着纯真,但是缺乏幻想。在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世间,他们需要野心,可他们还没有。不过,我相信他们作为大山的孩子远比我坚强,大山砺炼出了他们的坚韧。相信他们有勇气面对人生路上的坎坷。
看着那些夕阳下匆忙奔走的孩子的背影,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一直以为自己当年在山沟里的生活是多么的苦难和不幸。看着这些孩子,我懂得了感恩。感谢生活,因为它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条件。
什么时候那些需要上学的农村孩子能够不再考虑书费、学费、杂费?这一天我们终于看到了来临的曙光。我为和我曾经一样生活在山里的孩子们祈祷。希望他们上学的路上少一些泥泞,多一些阳光,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我知道我的祈祷是无力的,但是我依然祈祷。
秦岭的野生动物
秦岭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在翻越秦岭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路边到处是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牌,仅在保护区内生活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就多达20多种。保护区内最有名的大概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了。秦岭最有名的保护动物当数国宝──大熊猫。
有人说,某种程度上熊猫体现了中国的哲学的阴阳观。阴与阳在中国哲学中代表着事物的两个极端:黑白、明暗、寒暑、生死,它们保持着世界的平衡和完整。我们虽然没有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我们看到了动物保护的困境。
在秦岭我们听到的现状不容我们,那里一些人竟然恬不知耻的说:能吃的吃了,不能吃的(保护动物)也都吃了。我甚至听说有的小饭店买羚牛肉,在镇安不久前还查获过买娃娃鱼的案例。这样的事在一些人眼里并不觉得有什么耻辱和罪感。
保护以熊猫、羚牛为代表的动物和生态环境,离不开人的参与。可我们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旷日持久的战天斗地中,我们伐倒了一片片的森林,毁掉了那么广阔的草场和沼泽,征服了一块又一块人类曾经未曾涉足的处女地。正当我们为人类自己的伟力骄傲的时候,自然惩罚了我们:沙进人退、物种灭绝、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胜利举杯庆贺,自然已经变脸了。
人类的骄横和不节制所造成的后果,一次次映证了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可有谁真的在意过恩翁100多年前的提醒?
我在想,一个个物种在人类的过错中消亡了,它今后只作为一个词语、一张图片,存在于我们的书本中,当我们的子孙在查看这些资料时,问我们这些物种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该如何回答他们。细细想来,那些消亡的物种,在地球上的灭绝,就好像在杂乱无章没有规矩的一次大聚会中,一个安静的客人在不知不觉中的悄然退场。在那种喧嚣的场合,没有人会在意他的去离与存在的。这样想来,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呀。
我们的秦岭穿越之旅只有短短的两周,走过了10多个县市,但是我们对秦岭依然是陌生的,作为一个过客,我们远没有生活在那里的秦岭的子民们对它熟悉,他们在秦岭的怀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淡淡的日子,像风吹像水流,他们的苦、他们的甜都是秦岭给的;作为一个俗人,自己远没有那些伟大的心灵们对秦岭理解的深刻,他们的华章永远刻在了秦岭的石头上。我不敢说自己认识了秦岭,我只是轻轻的触摸了一下秦岭而已。
倚仗着年轻,我们也许可以不断的去寻访那些和秦岭一样,甚至比秦岭更加神奇的地方。但是,我们拜访它们不是为了发现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发现我们自己。哪怕我们发现的错了,那也没有关系,毕竟我们还没有老到输不起的地步,我希望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实我的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