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命运的抉择 > 第二十节 关中双雄

第二十节 关中双雄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命运的抉择 !

    腊月关中的荒原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寒风吹在脖子上透着一股子刺透脊髓的寒意。风雪中潼关高大的城墙矗立于群山峻岭中显得苍凉而又庄严。就象一个久经战火洗礼的老将军以从容睿智的目光俯视着古老的关中大地。此刻潼关城东金陡门高大的城楼上赫然插着的几杆“吴”字大旗向世人照示着潼关新主人的身份。

    风慢慢的停了下来雪也渐渐的小了下来。踩着已经结成冰砣子的台阶一群武将簇拥着一个身着红袍的中年将领登上了高高的城楼。那中年将领中等身材面容白净乍一看给人一种风姿俊逸的儒雅感觉。可当你面对他的那双鹰目时立刻就会被那凌厉如刀刃一般的目光给震慑住。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陕西总督平西王吴三桂。潼关在三年前虽然被清军的红衣大炮轰得面目全非。但自从吴三桂部进驻潼关之后他便大肆征集民夫壮丁修复城池。于是现在的潼关城转眼间又成了固若金汤的关中要塞。

    此刻的吴三桂伫立在高达数丈的金陡门城楼之上放眼望去周围方圆百里的荒原几乎一览无余。一旁的一个少年武将指着远处的几个黑点开口道:“父亲那就是明军的营寨。据悉他们三天前就在严家村安营扎寨了。只不过这几天风雪较大才一直没什么动静。”

    “哦”吴三桂应了一声后举起了单筒望远镜朝少年所指的方向观望起来。或许是风雪影响了他的视线吴三桂除了看见几个模糊的影象外就再也没看清什么了。于是他放下了望远镜回头朝少年问道:“应雄搞清楚对方有多少人马吗?”

    “回父亲对方营盘扎得紧这几天风雪又大派出去的探子到现在都还没回来。不过父亲放心再没消息的话孩儿就亲自带人马前去打探。孩儿也想见识见识赤旗军究竟是何等货色。”吴应雄一个抱拳请命道。

    “不应雄你这段时间就给我乖乖的待在城里不准出去。至于打探军情的事就交给马将军他们去办。”吴三桂二话不说就给吴应雄泼了盆冷水。

    “可是父亲孩儿…”

    “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就给我留在城中同你杨世叔一起负责修补城墙工事。你这小子要学的东西还多得很呢。”吴三桂打断了儿子请命。

    “是父亲。”眼见不能说服父亲吴应雄只好耷拉着脑袋抱拳令命道。吴三桂并没在意儿子的失望只见他回头朝着身后的部将们吩咐道:“马宝。”

    “末将在!”

    “命你带小队人马严密监视严家村。务必探听清楚对方的番号及人数。一有动静马上来报。”

    “遵命!”

    “杨坤、郭云龙”

    “末将在!”杨坤和郭云龙一个箭步出列领命道。

    “从今日起你二人分别负责城南和城北的防务。要仔细检查各处城墙是否牢固各处机关是否完好。特别是南北两门的水关一定要检查仔细。从今日起禁闭城门严查进城人的身份。没有本王的命令不许任何人出城。另外强粮仓和火药库等要处要加派人手严加看管。各个炮台要将炮膛清理干净随时做好待命准备。”

    “遵命!”

    “其他各部将回营后要严加操练手下人马。各司其职不得懈怠违令者军法处置!”

    “遵命!”众将领异口同声的领命道。

    看着自己手下精神抖擞的模样吴三桂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手下的将领们不是没见识过明军火枪火炮的威力。但他们依然相信关宁铁骑的实力相信吴大将军的选择。这些人都是同吴三桂一起同过生死的患难兄弟。无论是入关也好投靠满清也好对于吴三桂的决定这些部将们总是无条件的服从。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陕西、无论是投靠清军还是明军他们忠于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的吴大将军。对于部将们的忠诚吴三桂很是欣慰。不过他自己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虽然他并不希望同明军现在就交火。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战与不战已由不得他了。却见吴三桂思量了一下问道:“马宝有张家玉部主力的消息吗?”

    “回王爷据探子来报这张蛮子已经带着大队人马进入了商洛城。看来他打算将老营就设在商洛。”副将马宝恭敬的回答道。

    “哦?张蛮子亲自到商洛了?好嘛既然人家已经找上门了咱们就更要早做准备才行。”吴三桂冷哼一声道。张家玉的名号如今在中原可谓是如雷贯耳。出道才四年风头就已经盖过了吴三桂等宿将。成为仅次于孙露让清庭上下切齿痛恨的二号人物。按照习惯凡是善战的明军将领清军总会送上一顶“蛮子”的帽子。张家玉当然也不能幸免。不过吴三桂可不管满人的这种黑色幽默。他所感兴趣的是张家玉这个人。在吴三桂看来这位年仅36岁名将有兵有权又有威望本该拥有比现在更高的地位才是。要说是忠于皇室还勉强能让人理解。可张家玉肯屈居于孙露这样一个女子之下就让吴三桂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真的象外界传闻的那样孙露拥有绝代尤物般的魅力能迷惑男子为其卖命?想到这儿吴三桂不禁咽了口口水眯起了色咪咪的眼睛。

    “王爷。王爷?”马宝的声音硬是将吴三桂从意淫中给拉回了现实。现自己走神的吴三桂连忙咳嗽了两声又换做了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回王爷据悉山西布政使王元魁协同几个文官联名上书参了王爷本。说王爷纵容部将劫掠乡里买卖官位。”马宝低声禀报道。

    “哼王元魁那个老王八蛋要他多嘴。没有弟兄们在这里替他挡着他早被赤旗军逮去点天灯了。”郭云龙听罢头一个跳起来叫骂道。其他几员部将也跟着骂骂咧咧起来。可吴三桂却显得镇定得很。只见他眉头微微一皱问道:“这事洪承踌知道吗?”

    “回王爷最后就是洪大人把那份折子给扣了下来。不过京城那边应该还是得到些风声了。”

    “恩算洪承踌这次聪明。哈哈就凭那些货色想打老子的小报告还嫩着些。”吴三桂听罢朗声大笑道。他在陕西的所作所为都是得到多尔衮默认的。就算是英亲王阿济格都要让自己三分。更何况是这些酸儒。

    “那王爷您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理?”马宝小心翼翼的问道。

    “该征的粮照征不误该抓的壮丁也照抓不误。告诉胡守亮让他下次去山西‘打草谷’时给我把王元魁那老小子的左耳朵带回来。让他好好记住关中到底谁说了算!”吴三桂一脸煞气的命令道。

    不错他吴三桂现在就是陕西无冕的土皇帝。以他的人马和实力多尔衮在军事上是不得不仰仗他的。所以才会默认他在陕西的种种作为。吴三桂心里更清楚若是换做在南明自己现在恐怕就没那么风光了。从南方传来的消息看孙露那女人不但剥夺了各巡抚、总督的兵权。更是将南明原有的军队拆得连骨头都不剩。黄得功、秦良玉、郑芝龙等老将在她面前丝毫不敢有所造次。若是自己现在投靠南明估计结局比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只要有兵有权有地还怕在这乱世当中混不出个名堂来吗?想到这儿吴三桂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

    与此同时飘飘扬扬的大雪也将商洛城裹上了一身银装。街道上老百姓们象往常一样起早贪黑地忙着自己的生计。只有偶尔从街道上巡逻而过的一小队士兵以及城头上飘舞的军旗显示出这里是明军第二军团的司令部。此刻位于城东的明军校场上张家玉正负手站在高高的土台上看着底下战士们认真操练。校场上不时的回荡着战士们练习拼刺刀的喊杀声。他们口中呼出热气很快就凝结成白白的雾气。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雪花落在张家玉墨绿色的军装上象是披肩一般薄薄的积了一层。

    张家玉喜欢这样的感觉。在加入义勇军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每天到校场观看士兵们晨练。从炎热潮湿的岭南到寒冷干燥的关中张家玉从未间断过他的这一习惯。看着一支队伍在自己的手中渐渐成熟起来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况且这也能让张家玉同底下的战士更亲近。就在此时参谋长甄旭升匆匆的跑了过来敬了个军礼后将一份公文递给张家玉道:“报告军长这是徐州送来的公函。”

    张家玉回了个军礼顺手打开公文问道:“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回军长今天早晨卯时左右送来的。怎么军长出什么事了吗?”甄旭升关切的问道。这几个月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密切关注着徐州城的态势。对于徐州传来的公文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只是普通的公函罢了。看来是送迟了。”张家玉上下扫了一眼后将公文递还给他道。甄旭升连忙接过公文看了看底下标注的日期后不由会心一笑道:“是啊。真的是送迟了两天。”

    一旁的张家玉眼见甄旭升大松一口气的模样他不禁打趣道:“旭升这可不象你的风格啊。以前公文迟来一日我们的甄参谋长不暴跳如雷才怪呢。今天怎么突然转性子。”

    “这几天风雪大得很公文晚来一两日也正常得很。”甄旭升一边收起公文一边敷衍着说道。然而张家玉却抬头望着有些阴霾的天空突然开口道:“旭升你也很担心吧?”

    “恩?”被张家玉这么一问甄旭升不由楞了一下。却见张家玉回头重复道:“我是说你也很担心孙相的安危吧?”

    “是啊现在都已经是十二月了。快临盆了吧。真是的比自己做爹时都激动。”甄旭升低下头不好意思的扰扰头道。续而他又担心的问道:“军长你说相大人这次真的不会有事吧。毕竟是临盆这样的大事。因为过不了这关最后出事女子可不少啊。要是那样的话…”甄旭升说到这儿突然打住就不敢再问下去了。

    张家玉知道甄旭升是想问要是那样的话军队将何去何从?而自己这几个月来何尝也不是这么扪心自问过。张家玉虽是儒生出身但他对政治上的事却很少过问。作为军队的统帅他始终克守着不干政的承诺。他也不想因为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影响到自己在军事上的判断。毕竟在张家玉心目中早日驱除靼虏收复河山才是目前朝廷的要目标。而孙露在军事上也确实给予了张家玉比其他将领更大的自主权。

    孙露信任张家玉同样的张家玉也信任孙露。作为一个受过几十年儒家思想教育的儒生张家玉在心底里对皇帝忠诚是不容质疑的。虽然孙露在南京做了不少违背君臣之道的事。但这几年孙露改军制、建军校、编制军队条例、培养下级军官、削弱各地军阀的军权等等一系列的军队改革。就是为了削弱军队对主帅的倚赖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消除军阀割据的隐患。在张家玉看来作为一个军阀出身的权臣孙露这么做其实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她自己的实力。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无私表现张家玉才始终坚信孙露同自己一样忠于这个国家忠于大明的皇室。只不过孙露使用的方法偏激了一些罢了。

    但无论孙露怎么做要想在短时间里消除军中的山头主义都是困难的。就算旧的军阀被拆散新的派系又会出现。连张家玉自己在第二军团中都享有绝对的支配权。手下的将领就算被调去其他军团但在其他人眼中依然是“张系将领”。然而孙露对军队的重要性却恰恰体现在了军队的派系问题上。因为作为兵部尚书6、海总司令的孙露是现在隆武朝中唯一能压制住所有将领、军阀的实权人物。这一点就算是隆武帝本人恐怕都很难做到。包括张家玉在内的其他武将文臣就更加没这个威望了。

    而弘光朝的教训至今还历历在目。就算是大明正统的弘光皇帝;就算是为官清正的史督师;就算是德高望重的世袭勋臣都压制不了“江北四镇”、左良玉以及郑芝龙等军阀。这些个军阀为了一己私利畏敌不前互相拆台几乎就此断送了大明的江山。很难想象如果孙露现在真的撒手而去整个明朝军队是否会象弘光朝时一样再次四分五裂。这是张家玉决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也是史可法等内阁大臣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但作为主帅的张家玉还是不得不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听他沉吟了一声向甄旭升坚定的说道:“旭升就象孙相以前交代的无论生什么事军队都只忠于国家。我们记住这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