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明贼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想高调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想高调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明贼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李信十分纳闷,介休是如何与曾敢走到一起的呢?很快,曾敢对介休的怒斥解答了他疑问。

    “大和尚,别以为有卢大人的手书,本官就不敢收拾你!”

    介休收起笑容,“大人此言差矣,小僧不过随行而已,又没作奸犯科,您收拾何来啊?难不成仗着官威还想欺压良善不成?”

    “休惩口舌之利,若再大放厥词,本官决不轻饶!”曾敢的嘴皮子丝毫不逊于介休,尽管两人平分秋色,介休终还是见好就收,毕竟他还是怕年纪轻轻就身居地方高官的曾敢把他扔在这黑灯瞎火的野外。

    卢大人?莫不是卢象升?他还活着?曾敢穿了官袍一身官气到水涨船高,说起话来不怒自威!李信急于想知道卢象升和虎大威等人的情况于是一把将大和尚拉了过来。

    “大和尚快说说,我走以后卢尚书和虎总兵如何了?”

    介休脸上原本已经消失的笑意又涌了上来,“哎呀,小僧可算找到施主了,这回定然不会再让你跑了!与这黄口小儿同行无趣的紧,不如便与施主同行……”

    介休啰里啰嗦的将李信走后事情的发展详细的复述了一遍。原来,李信走后不久卢象升便醒了过来,巨鹿一战竟然大难不死,他从此也绝了再度赴死的念头,但皇帝的雷霆震怒迟早会落下来,所以便做好了随时被个职查办的准备。

    山东军没有随李信北上的一干参将生怕卢象升以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名义调动他们去与鞑子死战,于是连夜偷偷开拔。卢象升知道以后,立即果断采取措施,击杀带头的参将,将其余各营将领都震住了,山东军诸将从此便绝口不提返回山东之事。不过,只要一说起北上抗击鞑子,各部之间便推诿不前。

    卢象升身为败军之统帅,威信自然大不如前,能够将这些人约束于此已经实属不易,便也只好听之任之。几日之后,虎大威竟然退烧了,也顺利的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无论如何一条胳膊算是废掉了。

    直到一个人于几日后突然来到巨鹿,这个人就是孙承宗。

    介休说到此处,特意抬高了音调,眼睛瞄着着曾敢大声说道:“孙阁老不愧是三朝老臣,那么大的官,不但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拉着俺大和尚的手说了好一阵子话,不想某些小人得志的家伙。”介休右手握拳,独伸出小拇指在面前晃了两晃。“不过才当了个芝麻大的六品官就找不到北在哪里,尾巴能翘到天上去……”

    曾敢狠狠瞪了介休一眼,索性不与他们在一起,吩咐手下护兵四下搜索是否还有敌人藏于暗处,同时整理场院,准备在此安营扎寨,等天亮了再起行上路。

    “孙阁老是如何找到你们的?”

    李信一句话又将跑偏的话题拉了回来,介休咳嗽一声又继续他的讲述。孙承宗领着百十骑兵,不顾花甲高龄与战士们晓行夜宿,反正便于某日清晨抵达巨鹿,与卢象升和虎大威密议了许久,最后登坛当众宣读圣旨,山东军即可北上勤王。

    别看那些参将们敢对卢象升阳奉阴违,在孙承宗面前还是选择了乖乖从命,事急从权,当日午时便开拔走新河县与安平县一线,再经由高阳直奔北京。

    “说来可惜,虎总兵重伤未愈不能随军作战,卢大人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考虑也没有随大军北上,咱大和尚自然也不能跟着去了。便跟着大部队的脚步在后边缓缓而行,等到京师之时,大战都已经结束,鞑子也已经撤围出关,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说完介休神秘兮兮的靠近了李信贴耳说道:“那小僧夜观天象,那姓曾的芝麻官是个扫把星,离他百里之内的人都会倒霉,咱们不如趁夜便走,离他远远的!”

    李信看着曾敢忙碌的背影,感到陌生之极,皇帝让他去大同府当这个山西行都司经历司的经历,未必不是存了找个熟人帮衬自己的心思,可如今看来他的如意算盘应是落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了上来,到了山西以后曾敢不找自己的麻烦恐怕就该谢天谢地了。

    李信忽然又想起皇帝还说过,要派周瑾来大同府做通判,通判是知府的属官,权力比之行都司的经历大了不知一点半点,尤其是地方事务,自己在大同府做总兵,虽然管的是军事,但边地军政一体,山不转水还转,哪一样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啊。就算皇帝给了边墙卫所极大的自主权,可若真想难为你,做不成糖,还酿不成醋吗?

    皇帝派周瑾来又是何意?难道他不知道自己与周瑾之间的过节吗?还是说皇帝有意派个熟悉自己又与自己有过节的人来监视自己?

    “施主?施主?”

    介休见李信愣愣的出神,便出言唤他。李信这才惊觉失神,忽而想起曾敢说的卢象升手书。

    “大和尚,卢大人在京城可好?”

    介休目光一阵黯然,看起来似极为惋惜一般。

    “虽然不似刘宇亮那老贼一般下了诏狱,但时刻都被东厂的探子监视,行动并不自由,如同软禁一般。”这也在意料之中,既然没下诏狱就说明皇帝对卢象升还留着情面,至于处理意见可能便要与朝臣内阁商量以后再做决定。但自刘宇亮离京之后,内阁由杨嗣昌一人把持,而杨嗣昌与卢象升又势同水火,他定然不会轻而易举的就放过卢象升,革职查办恐怕在所难免。

    随即李信不由得失笑,自己虽然已经领三品总兵衔,但在朝廷上终究还是无足轻重的小卒子。卢象升的前途他没有能力去操这个心,能将他的命从鬼门关拉回来便已经是实属难得的了。为今之计还是好好盘算一下自身的安慰吧。

    想起这连日来接二连三的暗算,李信既恼怒又无能为力,毕竟人家在暗,而自己在明,想安排应对之策都无从下手。

    陆九很快清点了当夜伤亡人数来向李信汇报。

    “十三哥,今夜一战,阵亡十七人,伤二十一人,其中重伤六人。”

    伤亡数字比起大军作战来,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却听的李信心头滴血,这些人都是从高阳起甚至还在大牢中时便一直追随他的,死一个便少一个,三百人到了现在只剩下一百出头,按照这个速度打下去,恐怕不出一年,就得死个干干净净。

    “伤患明日一早都送回京师救治养伤,能继续随军开拔的有多少人?”

    陆九黯然道:“一百三十七人!”

    这就是他最后的人马了,一百三十七人,他能靠这些人安全的抵达大同府镇虏卫吗?不远处,隐在黑暗中的曾敢默然看着那位在高阳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的明装教习,今夜一战若不是自己的出现,他似乎便有全军倾覆之危机。难道是自己高估了他吗?

    一旁的介休拍了一下已经长出寸许长黑发的脑袋,再一次贴近李信,神秘兮兮的道:“小僧在京师的时候,也听到了一些事,那姓曾的似乎极受那姓杨的看重,一连几天都招他前去问话!”

    “姓杨的?”

    “就是专与卢大人作对的那个,叫杨什么来着?”

    介休一时之间似乎想不起名姓。一旁陆九插道:“法师可是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

    “对,对,对,就是他!杨嗣昌与卢大人不和,而施主和卢大人有过命的交情,他说不定也会为难施主。姓曾的又已经投靠姓杨的,没准会和姓杨的一个鼻孔眼里出气,到时候……”

    一想起大明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李信便大有无力之感,大明朝的国力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愈演愈烈的内斗却正在一步步将昔日的煌煌大明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朝的官场生态很不健康,搞起党争来,不问是非对错,只问亲疏远近。凡是政敌支持的,便一概反对。凡是政敌反对的,便一概支持。在施政意见时刻相左的同时还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手段将对方从精神上到.上全部消灭掉。

    而在朝廷中文官的身份便带着天然的政治正确性。反观他李信,虽然出身于孙承宗一系的高阳民壮,但先与曹化淳合作,自己的部下又曾经是东厂提督太监方正化的部下,这种与宦官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已经在他身上贴了一个明晃晃的标签。

    更何况还有皇帝超乎常理的赏识与提拔,一个身上没有任何功名的人初入官场便被加封了职同正三品武官的总兵,虽然只管三个卫所,和镇总兵还比之不及,但却也是一步登天。以这种速度蹿升的武官,在文官眼里他李信身上必然又贴上了一个迷惑皇帝的幸臣标签。

    再者,杨嗣昌把孙承宗当做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李信出身与高阳,身上自然还有着孙系人马的烙印。如此种种因素汇集到一起,掌握朝堂的杨嗣昌又如何会放过自己这个出头的椽子呢?

    李信很郁闷,高调不是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