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挑灯看剑 !
夏去秋来,风渐起处,已略微能够感觉到几分凉意。
临安城中的夜晚,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火热。
尽管现下离御家亲征的天子官家那场大捷的消息传到临安城,也已然有了不少时日,昼夜狂欢的临安城中父老百姓,在终归也已经筋疲力尽,渐次散去之后,临安城里似又恢复了先前那般的秩序,然则无论有意无意之间,却总还是可以感受得到临安城内那种浓浓的喜庆之意,街上行人往来,无论识与不识,往往未语先笑,那人流虽仍自如平常一般熙攘往来,但就这近一段时间以来,临安街头倒实在是一片安宁详和的景像,连人来人往难免推拉拥挤的事情,大家都往往一笑而过,不曾有过多少怒火相向的时候。
包大仁自酒肆之间转了出来,脚下微微有点踉跄,他挤在那拥堵的人流之中,对着眼前这一派火树银花,热闹非凡的场面,他抬起脸来,却依稀觉得月光很有些清冷。
“历史……真的改变了……”包大仁苦苦一笑,借着酒劲上涌,嘴上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仰着向天,满脸尽是迷惘的神色。
身衅有千千万万人熙来攘往,近处食馆茶楼叫卖正酣,远方街市灯火如昼,流火飞星接连冲天而起,杂耍艺人丸剑飞扬,映在西湖波光之中,光影四溅,夹杂着一阵阵哄然而起的叫好声浪,正是活脱脱一副盛世的景像,但在包大仁的惺松醉眼之中,却总是觉得这眼前的一切很有些虚幻不真。
是的,在这片天地之间的千千万万人中,或许只有他一个人心里明白,这样的一场欢天喜地的场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位天子官家治下的南国宋室临安行在,而宋金之战那样的一场胜利,更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这一片天地之间。
但现在这一切,却就这么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包大仁望着那无语苍天,心中涌动着的,却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当哭还是当笑的情绪。
一十七年了!
从他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本不应该属于他的时代,居然也已经有了一十七年的光景了。
他不是未曾想像过今天的这一切,甚至于他刚刚来到这一片不属于他的时空,确认了自己真真切切地来到了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本应属于历史的时代的时候,在最初的一阵短暂彷徨之后,他也曾经生起过雄心壮志,想要逆天改命,整顿河山,想借着自己那超越了千余年的识见,扭转华夏现在与将来这数十年间辗转于异族马蹄之下的连场浩劫,再在这片大地之上重现汉唐雄风,可是当时也就是在短短的数月之后,包大仁才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的这一番想法是何等地狂妄自大,简直看不出半点儿有实现的可能。
其实照说起来,苍天对于他包大仁,也不可谓是不眷顾,在其上一世遭逢意外之后,来能来到这样一个怪异的时空之中,重新拥有这样一段奇特的生命,当是时的包大仁,虽然不过是个寒窗苦学数十年,终归屡试不弟的失意文士,但家中却也还算得上颇有几分产业,纵然包大仁本来的身份不过是个只知埋首于诗书六艺之间的一介腐儒,倒也算得上是衣食无忧,考举进学,怎么也还不至于会有冻饿之虞,甚至于包大仁在刚刚确认熟悉了自己的这个全新的身份之后,还可以畅想一下将来如何利用家中的产业资财,来实现心中的那一份雄心霸业。
但不知道究竟是运数使然,还是包大仁的到来改变了一些什么,又或者是无情造化的有意拔弄,也就在包大仁刚刚到达这个陌生的时代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包大仁这一世那原本溺爱着他的双亲,正当盛年之际居然就这么突染恶疾,数天时间之内就这么相续辞世,让包大仁实在是很有点儿措手不及。
而那给包大仁这一世的命运带来完全不同的转折的变故,也就在包大仁还未来得及从双亲谢世的悲痛之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就这么飘然而至了。
包大仁的家里也算是上是当地大族,有着不少的宗社长辈,也有着他父亲的本家兄弟,其中颇有几个不学无术,却满肚子古灵精怪的歪门斜道的家伙,很早就对着包大仁家中那一份殷实的产业,怀上了许多的歪脑筋,只是当日里包大仁双亲尚在,他们老夫妻原本也都是白手起家,并没有沾上宗族多少的光,平日里处事也是四平八稳,根本没有留下什么空子让他们钻,这才使得这些家伙不得不悻悻而止罢了,现下包大仁这一世的父母就这么突染恶疾,匆匆辞世,甚至于都还没能来得及安排好身后的诸般事务,对于这些个早就心怀不轨的家伙而言,实在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好时机,于是一干人等无不是上蹿下跳,搅扰宗亲,勾连官府,就这么想着瓜分了这样一份偌大的产业。
包大仁也就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始觉得慌了神,他这一世的那对父母,毕生经商,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便宠溺万分,只盼望他能够有朝一日蟾宫折挂,登榜龙门,也好光宗耀祖,荣显祖上,而再不愿他去操持这一份商贾之业,所以几乎就是从小开始,包大仁这位小少爷就只是被关在书斋里埋头苦读,平日所学除了那些诗书礼乐之外,再无他物,对于生意场上的事情,也都是完全的一窍不通。甚至于在包大仁穿越过来之前,这位久试不第的书呆子小少爷,还因为只识诗书,不懂人情世故,无论是那些宗亲同侪,还是那些帮忙他父母经营的那些叔伯帮工之中,无意之中都被这书呆子性格得罪了不少,人缘非但说不上好,还可以算是上是颇为恶劣,以至于真正出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人站出来替他说话。
包大仁穿越过来之后,虽然比着这片天地间的任何人都可以说是多上了一千余年的识见,但毕竟不过短短数月的光景,从最初的惊惶失措里回过神来之后,也根本就还没来得及去改变一些什么,一切就已经就这么发生了。更何况,对于这种两世为人奇诡莫名的事情,本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样的经验可言,哪怕包大仁再有多少新奇的识见,却也不太可能就这么迅速地溶入的这个陌生的年代,对于眼前的一切总还有些如梦似幻的感觉,第一个涌起来的念头,反倒是一门心思地在盘算着他那不切实际的宏图大计。
而随之而来的他这一世的父母双亲就这么溘然长逝,也着实给了包大仁不小的打击,虽说他来到这片时空不过短短数月光景,也还谈不上什么父母深恩,甚至于相互之间的感情都还可以说得上是颇为淡漠,然而那对老夫妻对于他的疼爱之情,却是完全可以直接感受得到的,尤其是临逝之前那一腔心思全系在儿女身上的殷殷嘱咐,更是让包大仁心情凄切,那一番悲伤,却也绝不是装做出来的,大宋礼仪之邦,他的家境又可谓殷实,父母之丧程仪烦琐,他还真是完全没有心思去理会其他的事情。
直至那些人找上了门来时候,包大仁才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也曾经想尽办法想要保住这一份原本就应该属于他的产业,无奈也就直到具体接触到如何处理事情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那一向自忖的多出来的一千余年的识见,实在难以让他在这完全陌生的大宋皇朝如同原先小说里所见的那帮穿越者那样行事如鱼得水,而反倒是处处受阻,几乎没有一件事真正办得成过。
毕竟他原先那一世的时代虽说是信息爆炸,但要说起对于具体某段历史能够做到完全的熟悉,那也仅仅是少数专门研究这一段时期历史的专家学者才或许有可能做到的事情,包大仁自然是不在此列,到得他在被那些个宗亲兄弟逼上门来,想着抖搂穿越者的风范,反败为胜扭转局面的时候,才发现他对于这时代的风俗世态,风土人情,几乎可谓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什么样的认识。
他也不是未曾想过重赂官员,走上层路线,只可惜还是完全低估了宗族力量在当是时社会生活之中地位与权力,甚至还很运气不好地碰上了一个没有多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却又偏偏自居持身清廉,不染介尘的庸官,反倒是被认为是个行赂谋私的小人,终归一无所得地被扫地出门,若不是两位老人早有远虑,还算帮他准备了一些最后应急的银钱,只怕无拳无勇的包大仁早就已经饿死在了这个陌生的年代。
在被赶出了家门之后,包大仁也曾痛定思痛,想着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先给自己切实地找一条出路,待得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再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是以带上了二老留给他的最后银钱,远走他乡,奔赴临安行在,希望能借着科考登第,迈上通往大宋朝堂的捷径。
在包大仁原先的认识里面同,在这个朱熹还未成气候的年代,宋代科考还远不如明清之时那般死板,囿于朱熹所注四书五经的一家之言,以八股文章取士,一般倒是有策论、词赋之学,包大仁前一世的工作倒是与文字有关,对于文言文自命也并不陌生,又兼知自认对于朝堂局势了然于胸,文章立意在新党旧党之间应如何取舍绝不为难,颇有可以投机取巧之处,更背诵了不少惊人之语,心下对于自己一榜登科,从而获得一个有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台阶颇有信心,是以下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只身来到京城,寄寓于客栈之中,一住经年,闭门不出,终日只是苦苦那些策论与摹卷,只待那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只可惜也就直到真正去考了试,放了榜之后,包大仁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么地离谱,毕竟当是时的行文习惯与考官的鉴赏标准,实在不是后世门外汉阅读几篇古文观止就能够了解得了的,行文之间除音韵对仗之外,更兼有忌平实而需用典等种种考究,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包大仁,写出来的策论文字上或许自觉得已然颇为古雅,但在当是时文人士子眼中却仍自是如同大白话一般,纵然其间观点殊不乏可观之处,却也绝难以入那些早就看惯了锦绣文章的文人士子的眼中。
更何况,当是时秦桧已然独揽朝政,开始操控科考之门,朝廷取士之道渐收入其手中,所问所取非为国家取士,而只为安插党羽,栽培门生,包大仁这种无根无底,又根本没有门路请托的寒门儒生,如此落第实在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是时包大仁简直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那二老留给他的银钱,几乎都已然花费一空,如若不是先前自信满满,只怕科考开始之前就已经连行李带人都被客栈给扔出来了,临安城中虽然百工兴盛,但包大仁那一副单薄的身板,却连做最粗重的活人家都看不上,那一段时日,可以说是包大仁最为困顿的时光,当是时大宋南迁之后已然渐渐站稳了根基,那临安城中的富庶繁华,实在颇不下于昔时汴京的风彩,街头小商小贩的叫卖,茶楼酒馆之中茶饭量博士的点菜叫送,都各有他们独到的手艺,绝不是光想卖力气就能干得了的活计,包大仁在临安城中转了一圈,却是俨然发现哪怕如前世穷困学子经常操持的刷盘洗碗之类的活,他也根本延揽不到。
在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的情况下面,包大仁也想着到效法说书讲古之辈,到市井里面抛头露面,卖弄几个前世里的故事,希望能够赚得一点糊口之资,却没想到这大宋的临安城里头,说书讲古早就已经蔚为大观,在那个年头,民间异人还是层出不穷,说书讲古比的不仅的嘴皮子上的功夫,还往往闪转腾挪,飞剑星丸,那效果简直就是要比后世影片的特技效果更来得逼真绚烂上几分,包大仁的故事就算再过新鲜精彩,就那干巴巴的叙述方式,一开始也实在招揽不来什么客人。
更有甚者,那些个说书演艺的行当,成熟之后也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矩与特殊的地盘,相互之间谨守分际,包大仁这个愣头青这么一头撞了进来,虽说表演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但讲的故事便是着实很有新意,渐渐也吸引了一些过客驻足,这直接导致了某天夜里包大仁被人堵在陋巷之中一顿好打,如若不是其中恰好有个没有传人的老头子看上了包大仁那些听着不着谱,却又挺新鲜的故事,将他收进了自己的演艺团体里面,说不定包大仁当天夜里就无声无息地挂在那条暗巷里面了。
经此一役之后,包大仁也终于收起了他的那一份心气,在现实面前,他终于也明白,无论是在那数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还是在眼前这个大宋皇朝,一个寻常百姓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活得好一些,原来都是如此地困难,甚至于包大仁现在觉得,他比原来就生存在这个时代的那些人物,或许还要更脆弱一些,毕竟虽说眼下他觉得自己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多出来那几千年的识见,但是他却偏偏还没有掌握任何一项足以让他在这个时代能够生存下去的技能与凭仗。
是以在这个说书讲故的小团体里面,包大仁也就安安心心地呆了下去,当然他那穿越者的思维与见识,也就注定了一开始的他,还不可能多么地安份,在凭借着编造故事的功力融入了那个说书团体之后,他也尝试过说服行会老大改组团体,想出一些新鲜的营销办法来改善经营方式之类的,但每次不是因为对时代风俗特色不熟而闹出了笑话,就是因为想出来的办法居然是原来早就已经有了的东西,还有几次虽然是颇为上佳的手段,但却是不小心触及到了他自己都不了解的一些把持着权力的小团体的利益,差点就被人给整死。
在几次三番的打击之下,包大仁也就越来越成为一个不被行会里主流所接纳的异类,而包大仁自己在终于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之后,也就益发地沉默寡言,久而久之,就渐渐成为了这个热闹的行业里面最冷清的边缘人,如果不是他那一肚子层出不穷的新鲜故事,只怕早就已经又重新过上了流落街头的生涯。
渐渐地包大仁也学会了和尘同光,佯狂做傻,反正在那个时代,这种讲古说唱的行业,本来也就是后世戏剧的前身,虽然说算个手艺人,但事实上谋生手段跟那些迎来送往,生张熟魏的窑姐们也差不到哪里去,都不外是装乖扮丑,博人一笑的活计罢了,是以包大仁在看开了之后,凭着他那份多出了千百年的识见,在装扮台词唱腔上多下了一份工夫,又亲身扮演了离这个时代不远,还很深入人心的包公系列故事,居然也这么一炮而红,渐渐地在这个莫名的时空里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戏子。
原本包大仁也以为自己就只能够这样过一辈子了,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人生命运居然还有再一次发生转折的机会,而且居然是因为他这个以扮演千古第一清官包青天而出名的家伙,会被万俟卨这个遗臭万年的大奸臣看上,从而成为了这个在他那个时空里,跟秦桧夫妇一起在跪在岳王墓前被世人唾弃了千百年的奸人的亲信。
包大仁那颗早就已经冷却下的心,又渐渐地热了起来,毕竟万俟卨虽然不是个东西,但在那个时候,却是个刚刚攀上的高枝,摆明了要步步高升的新兴权贵,而在包大仁看来,也似乎也是他真正能够介入这个历史,去改变这个似乎注定了要富而积弱的大宋,去改变这煌煌华夏上文明璀灿的一页似乎注定了要被野蛮部族无情践踏的可怕未来。
不过这个时候的包大仁,在吃尽了白眼之后,也已然多了几分小心,再不敢莽撞从事,虽然心里有着千百端的想法,但终归也只是先通过一些不引人注目的插科打诨来加以试探,而所获得的结果,也确实一如他预想的那般令人失望,无论是万俟卨抑或是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的眼里,都不会有人来认真聆听一个小丑优伶的话语,他的提示也不会引起任何的重视,哪怕是万俟卨因为经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而对他颇显亲近,甚至在攀上了秦桧这棵大树,从而成为当朝的权臣之后,还着意替他谋了个出身,但在这位万俟卨大人,甚至于朝野所有文人与官员们看来,他却始终不过是个能解闷逗趣的丑角伶人罢了,哪怕在万俟卨权势正盛的时候,有些中下层官员甚至会因为他跟万俟卨的亲近关系而曲意奉承,巴结有加,但已经阅尽了人情冷暖的包大仁,却还是可以很轻易地看穿他们深藏在笑脸背后的那份蔑视。
历史的洪流,似乎是如此地不可阻挡,是以包大仁也就渐渐地有点儿绝望了,只能尽职地扮演着他那个嬉笑怒骂的角色,偶尔还要客串做一个时哭时笑的优伶艺人,借着不知道哪个戏里人物的嘴,说一些让满堂听客哄堂大笑,却无人能体会个中亲酸与可怕的话。
包大仁甚至都已经开始麻木了,在这重新繁华起来的临安行在生活得久了,那曾经真切经历过的千百年后的生活,似乎都已经变得渐渐地不真实了起来,包大仁有时午夜梦回,都已经觉得那不过是自己不知被哪路鬼神厣魅之下生出的一场稀里糊涂的古怪的梦了,他甚至都已经觉得,或许自己从来就是这么一个优伶,也就应该这么浑浑噩噩地活下去,直到天年尽时,无声无息地死去。
是以哪怕是因缘际会,万俟卨让他这个亲信也参与到了审理办结岳飞这桩千古奇冤的大案当中,早已经明白了这个时代官场规则的包大仁,却也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热血,也不敢在幻想自己能够有能力去力挽狂澜,改变这早已无可更动的一切,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只有在他处理的卷宗末尾由着岳飞留下了他那最后的嘶喊,以供千百年后给这位传奇英雄,多留下一段传说罢了。
但让包大仁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个奇异的第二次生命的历程里面,居然还会有这么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能够让他上殿面君,能够让他站在朝堂百官面前叙述岳飞的案情,能够让他参与到这样的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甚至于能够让他亲眼目睹历史的拐点,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在他眼前出现。
机会来了!
这是当日里包大仁走出大庆殿外之后,第一个生出来的念头!
那些早已然沉寂了多年的记忆,那些早已然沉寂了多年的理想,就在那一刻这么猛地从心里深处翻腾了出来,而且如此鲜活,如此强烈,只撞得包大仁觉得很有点儿心眼生疼!
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之间有这么一个天大的转机,但作为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为清楚将来会发生什么的包大仁,自然也就更明白这个转机对于这个大宋,对于整个华夏文明,对于往后千百年的历史轨迹,当然也包括对他自己,将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以前也看多了不少此类小说的包大仁,在那个时候,甚至也未尝没有一番想着激荡风云,改天换地的念头的。
是以尽管这些年来,无论万俟卨如何地大节有亏,但对他而言,还是一个仁至义尽的恩主,但包大仁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要走的路。
那两项捐纳之议,只不过是他想走的第一步。
这么些年来的韬光养晦,从市井到庙堂的独特经历,现在的包大仁也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初临贵境,什么也不懂的毛头小子,现在的他,已经知道要如何把那多出来的千百年知识与经验,运用到眼前这个陌生而熟悉的时代,甚至包大仁自认为已经能够把握住应该有的节奏与火侯。
然而让包大仁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似乎确实从大庆殿上释放岳飞的那一刻开始改变了,但是主导着整个整个大时代风云跌宕起伏的,却根本不是他。
从那天大庆殿上的朝会开始,那位天子官家震惊着整个大宋,甚至是整个天下万方的事情就这么一桩接一桩地做了出来。
面对着外有大军压境的大金骑兵,内有处处挚肘的权相秦桧,这位天子官家非但没有一丝一毫韬光养晦的意思,反倒是摆出了一副以硬碰硬的架势,先是任命岳飞为临安留守,摆明车马再不姑息秦桧一堂的势力,然后竟然就这么决意御驾亲征,以不知道几年未曾整顿的弱势之旅,去跟在人马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游牧民族的大军,打一场自大宋开国以来,都几乎未尝出现过的野地浪战。
当时哪怕连他这个明显感觉到了这位天子官家已经变得很有点不寻常的包大仁,都觉得这是一场大战太过冒险,毫无把握。
但是现在前线战讯已经清楚无比地传到了临安行在,那欢庆的人群,那还不断在夜空之中绽开的烟火,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包大仁,那位天子官家打赢了,大宋,打赢了!
那眼前的这片时空,还会重演自己所熟悉的那段历史么?!
不可能的!
现在就算是在临安街头,随便捉一个对朝局大事懵懵懂懂的黄口孺子,都已经是对大宋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更何况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朝政军务早已不经不算是一无所知的包大仁,更是意味着这样的一场胜仗,对于天下大局,对于宋金之间的实力对比,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金国立国未久,国内的朝局原本就已经是暗涌频频,甚至于他们的国主继位,都还未能有一套可以遵循的制度成例,现在金兀术率领着金国国中女真一族倚为干城的二十万女真骑军两路攻宋,却是被以少胜多,落得这么一个大败而归的下场,可想而知女真国内必然有一番激烈的动荡,在短时间之内,只怕再无力对这南国宋室构成什么样的威胁,甚至于其势力都难免要有所收缩。
而反观这位事事反常而行,却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的天子官家,借此一战之威,非但已然在大宋军中成功树立起了哪怕是岳飞一时之间都难以企及的形象,更可以挟此大胜之势,震慑朝中宵小不法,纵然秦桧一党再过势大,但天子官家本来已居名位之正,现在又有天下民心所向,只怕只待这位天子官家回到这临安行在,大宋朝堂也就必有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只是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包大仁却很有点儿一时茫然无措的感觉。
一直以来,支撑他觉得自己始终与众不同的,无非是他那较之这个时代任何人都要更多出千百年的知识与识见,但是现在眼前的这片天地,却明显是已然完全脱出了他的认知之外的历史,包大仁实在不知道他原先那一切的设想,一切的认识,究竟是不是还真的能够派上用场。
包大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传说中那扇动翅膀的蝴蝶,但他却知道,自己绝对不是这一轮历史动荡所掀起的波澜之中的主角。
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
想一想未来究竟会怎么样,而他自己的路,又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走?
“难道就连历史”,包大仁想着,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叹:“也都真的这么轻易就改变了么?!”
“历史是什么?”蓦然之间,一声轻轻的娇声轻问,响起在了包大仁的耳边:“官人的话,奴家怎么都听不大懂?!”
那声音直如出谷黄莺,轻柔动听,在这明月清风之下,就宛若情人之间的细语呢喃,简直能让人低廻沉醉。
包大仁却是悚然抬头,就在这片刻之间,已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