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国殇魂 > 第二十二回 庐山会谈 上

第二十二回 庐山会谈 上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国殇魂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杜聿明和胡宗南都出自黄埔向来不把29军这样的军阀整编过来的杂牌军放在眼里听到蒋介石一席话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

    “看来,当时把沈少凡的国青团调往平津是对了。凭宋哲远的29军恐是……”蒋介石得意的道:“通电国青团嘉奖令。国青团所有军官各升一级,全团上下一级嘉奖所有官兵授爱国勋章一枚。”

    胡宗南凑到蒋介石的耳边轻声道:“委座,是不是通电**那里一声。省的他们唱着抗日的高调说我们不抗日。”

    “好的!”

    一场夏雨将洗礼着战场上的硝烟,沈少凡望着刚刚激战的战场心中是悲喜交加,喜的是他们完成了一个使命虽然这可能是个开始但是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正义永远可以完胜邪恶。悲的是为了这场战斗他们付出了很多。

    一副担架从少凡的面前走过上面躺着2营营长滕浩,战士们正为他们营长是送最后一程。滕浩穿着刚下战场的军服安详的躺在担架上一把军刀放在他的胸前他就如睡着了一般安详的躺着。

    聂御风看了下少凡默默的不言语从担架上取出军刀递给了少凡。少凡接过军刀将其出鞘只见上面刻着几个字‘久历沙场,尽忠报国’反面是‘福建讲武堂’。

    少凡沉重的道:“我一直以为滕浩是路上行武(行武是当时从军的一种切口代表是一种职业军人,路上行武就是陆军)没想到他是在福建讲武堂(福建讲武堂是民国时较为有名的水师学院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叶)毕业的。”

    当时的中国在空中和海上的实力相当落后所以有许多从水师讲武堂出来的学生为了报效祖国纷纷投入陆军参加抗日战争,有许多人都牺牲在中华大地的抗日战场上。

    少凡又问道:“谁知道滕浩家里还有亲人吗?”

    聂御风道:“听说还有个爷爷住在南京。”

    “替滕浩写封家信回去吧!”少凡叹了口气道。

    13507高地争夺战中国青团2营几乎全军覆灭,2营共1356人牺牲有十二位出身黄埔。其中营长滕浩;1连副连长楚成;2连连长李国栋;3连正副连长孟长东;鲍小明;4连正副连长耿斐业;朱九;五连副连长莫大山全部殉国,全营班排长仅剩五人其他人全部阵亡。

    国青团全体人员立队在一排排英雄尸体的面前静静的默哀,只听道:“国青团全体都有,敬——礼——。”

    沈少凡拔出黄埔中正剑道:“我为此军刀立誓不除日寇誓不为人。”

    同时所有的官兵也拔出了他们随身的配剑;军刀;枪刺等异口同声道:“我为此军刀立誓不除日寇誓不为人。”

    少凡高举手枪大叫道:“弟兄们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整团的大喝,枪声一片。

    简单而又庄重的吊哀仪式一结束,少凡又立即下达了配合29军攻下廊坊的命令。一场战斗的硝烟还未散去国青团的勇士们又踏上了新一场的征程。

    同一时间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长田代皖一郎接到了驻屯军的战报顿时一股血气上涌喷血倒地之后就一病不起没有多久就与世长辞了有香月清司接任华北驻屯军的职务。

    日本人在7月7日至12日五天中首战失利损失惨重开始寻求与国民政府谈判但是日军的谈判只是缓兵之计,他们同时在大量的调集关东军;朝鲜军;坦克;火炮等兵力又重组了驻屯军安藤三郎的第2飞行集团和集结德川好敏的临时航空兵团。又一场大战就将华北大地上打响就此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全民化。

    1937年的7月8日,庐山牯岭海慧寺蒋介石的消暑别墅。蒋介石正在精研国民政府1937年的国防作战计划,陈布雷匆匆走进室内。

    “什么事?”蒋介石见陈布雷进来就问了声。

    陈布雷道:“委座,**代表周恩来在门外求见。”

    蒋介石一惊又很快的镇定下来道:“五豪来了。他来干什么?”

    陈布雷道:“听说是为了**红军改编的事上的庐山。”

    蒋介石理了理衣服挥了下手意式叫陈布雷带路他要亲自去迎接周恩来。自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也不是很排外特别是周恩来他一直认为没有**的周恩来从中斡旋可能他就命丧西安了。

    蒋介石来到门口与周恩来相互握了下手就一同朝会客厅走去,蒋介石拉着周恩来的手道:“五豪啊!自西安一别之后就未与你相见。昨日见贵党发来关于卢沟桥的电报我已经看过了,我们进屋详细的谈。”

    周恩来笑了笑也道:“蒋委员长辛苦,我们**的立场是和贵党一致的就是打击日本侵略者。”

    “好!好!”蒋介石道:“我们进去谈,进去谈!”

    蒋介石和周恩来进了内厅刘之肇和黄焕成自然不能跟进去了便有陈布雷安排在偏厅等候。

    黄焕成在偏厅左看右瞧然后一下子坐在沙发上从兜里掏出一包烟甩了根给之肇长嘘了声:“之肇你说今天主任和校长会达成共识吗?”

    刘之肇将香烟还给了黄焕成笑道:“我戒了!”

    黄焕成和刘之肇是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黄焕成是个地道的军人一身的男子气盖说话做事都是心直口快的但是刘之肇就不同了他在未进黄埔之前就参加了**一直从事情报和政工工作为人有点阴流心计较多,平日里他很少谈论工作和政党之间的事情。红军改编本就是个敏感话题他自然没有做答。

    黄焕成知道自己问错了话就笑了笑道:“是不是嫂子管的严啊?”

    刘之肇笑道:“小林只是关心我。在苏联的时候抽烟太多身子一直不怎么好,所以就戒了。”

    “还是你有毅力。我可不行。”黄焕成将烟点上笑道。

    刘之肇似乎少言寡语惯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便站了起来在偏厅走动看着挂在墙上的照片。

    黄焕成笑了笑道:“没想到吧?我们这些在校长口里说成是乱党的人校长还是保留着和我们的合影。”

    “事实就是事实,校长也不能否认我们是他教出来的最出色的学生。”刘之肇道。

    黄焕成点了下头再也不言语了,其实可能每一个参加**的黄埔人走进这间屋子的时候都会有同感包括周恩来。昔日的同学在十年内战中变成的敌人和对手,学生时代还睡在左右铺的战友变成了在战场上要置对方死地的人。

    黄焕成是深有体会当年他刚从德国回来就参加了中国**在陕北任团长,国民党第六次围剿的时候他就和张志衡;柳风打过一仗虽然赢了但他的心中始终不好受。黄焕成叹了口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泰急。”

    “谁在煎你啊!”此时从门外两名国民党的中校军官走了进来。

    黄焕成一看惊道:“林仁;柳风。”

    黄焕成看了他们一眼一拳打在林仁的胸口道:“不错嘛!近卫营中校营长。还有你柳风第二军31师副师长什么时候升正的啊!”

    “那还不是一句话。”

    “哈……哈……哈……”同学相见似乎已经把过去的一切都抛到了脑后只管拥抱大笑。

    刘之肇本就不怎么喜欢打交到一个人静静的走出了偏厅站在天台上看着山中的风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名风度偏偏的少年公子踱步而来道:“家父一直很向往这种生活啊!”

    刘之肇微微一震回过头一看竟然是他在苏联是的学长蒋经国。刘之肇冷冷道:“蒋委员长日理万机看来象陶渊明这样的生活是很难实现了。”

    “看来老同学你对我家父有很深的成见啊!”蒋经国笑道。

    刘之肇笑道:“经国兄多虑了。”

    “哈哈……”蒋经国大笑道:“老同学,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已成定局。不知老同学下一步有何安排。”

    “一切听组织的。”刘之肇道:“日军已向我们平津宣战,我们还在为部队改编之事争个你死我活有何意思?不知经国兄对委员长看待卢沟桥的战事有何看法?”

    蒋经国笑笑道:“家父的国事愚兄从不过问,不过看我家父已经看过贵党主席和各路将军的电报。”

    “委员长有何感想?”刘之肇问道。

    “贵党贵军人才济济,对时局分析一向有高论。”蒋经国道:“不妨,之肇兄说说对卢沟桥战事的看法。”

    刘之肇看着远方道:“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此时陈布雷走了过来道:“大公子,委员长和周主任的谈话已经结束了。委员长叫你们陪同周主任一同用餐。”

    这时刘之肇和蒋经国才发现晚霞辉映,夜色已暗两人相互在礼节上客套了一下便朝餐厅走去,一路上蒋经国向刘之肇询问了从苏联回国后是否一直在延安,刘之肇半真半假的做了答。

    前文起章之时,我们就提到过刘之肇他的身份背景非常的复杂早在北伐之时刘之肇就已经加入**黄埔7期毕业以后就一直是一名地下情报员后随着白区情报站的破坏他被组织秘密派往苏联学习同去的还有他现在的妻子谢小林。1935年他与爱人回国在南京又待了一年后被调往延安建立**情报4科的工作,西安事变有很多工作都是这个神秘的**情报4科着手的。他虽是一个中员但是他在国民党内也有极高的人气特别是他的黄埔前期学长更是大举赞赏他是个搞情报的天才那个人就是叱咤风云的戴笠戴老板。此次**派他和周恩来一同来庐山就是想借他的黄埔人气为红军改编之时早点落实所以前往庐山的三人皆是黄埔人,这也的确让蒋介石放下了一点戒心。

    待刘之肇和蒋经国来到餐厅的时候周恩来;蒋介石都已经在座了。蒋经国打了个招呼连忙坐下来边坐边道:“没想会遇到在苏联留学的同学。”

    “噢!之肇是你在苏联的同学。”蒋介石好奇的道。

    “是的!”刘之肇道:“我与公子的确是苏联留学的同学。”

    蒋介石笑道:“那好!大家都别拘束都是自己人不必拘束。周主任本来就是黄埔的主任嘛!听说恩来你带来的两个人也是从黄埔出来的。”

    与此同时,刘之肇和黄焕成肃然立正异口同声道:“是的。校长!”

    蒋介石笑了笑双手摆了摆叫之肇和焕成坐下道:“黄焕成我认识黄埔第九期的学员毕业的后还到德国留过学,毕业是我还亲自发了把中正剑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