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宋朝的哈佛大学 > 第0179章 何处落脚

第0179章 何处落脚

作者:小猪的眼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宋朝的哈佛大学 !

    听说曹王赵頵不在汴京,一个大问题来了,我们二千几百号人马住哪里?本来,几次去汴京,都是住曹王府的,现在人家主人不在家,且主人也没有留任何口信,我们这次是不可能去住他家了。

    住旅店也不现实,二千多全副武装的兵将住旅店?史无前例了。王相爷和郭逵的家倒是都在汴京,可是王木木不想麻烦人家。尤其是这次进京凶吉未卜,哪能把风险引导给别人呐?思来想去,想想要末住蜀国公主府去。本来,在大宋,驸马府的房产权是属公主的,驸马对于驸马府只有使用权、居住权,没有产权。如果公主先薨,则驸马和孩子仍有居住权。但如果驸马想续弦,则不能住此房子里,得另外找地。如果驸马被休了,或死了,公主另嫁,则房子随公主走。驸马王诜和长公主赵浅予又没有活着的小孩,所以,现在,自蜀国公主“病故”,王诜因此受到神宗责斥,被贬于均州,后转置颍州。理论上,蜀国公主府应该空关着,王诜被赶出京城了,长公主在原来的公主府中也没什么老人,最多有三二个看门的守守房。由于长公主的特殊情况,宋神宗没有没收蜀国公主府,现在空关着。

    当然,如果现在王木木要去蜀国公主府也不能打着长公主的旗号,因为大家都知道,赵浅予卒于元丰三年(1080年),已四年了,哪能再出现呀,要出现也只能以赵倩女的名义出现,以众所周知的赵倩女继承赵浅予的一切的名义出现。虽然这样做也会有一些小麻烦,但是,眼前看来,总还是一个并不太好但还勉强可行的一个办法。当然,王木木还没傻到贸贸然地直接去做不速之客。想了一下,觉得让宇文柔奴和扈东先行下一步,去皇宫探听探听。宇文柔奴号称小神医,也算是皇亲;扈东是皇上和太后赐名的护国才女。且两人都有能出入宫纬的玉牌。

    次日,王木木将昨晚三人商议的结果作为自已的意见,说让宇文柔奴和扈东两人少量的带些人马先行一步,一是把落脚点给安定了,因为王木木估计此次进京,至少得住半年,至少得到宋神宗驾崩才可能让他和小神医宇文柔奴撤退。所以,不是一二天的功夫,真得该把睡觉的地安顿得好好的,要不,别人没意见,自已的三个宝贝可会要大闹天宫的。

    第二,王木木想让宇文柔奴和扈东两人先进宫探探,皇帝宋神宗的病情究竟怎样了,到什么地步了,尽是我们在这里瞎猜测也不是事。为此,王木木昨晚还特意在比较现实的、能够实施的基础上编写了份材料,给了些如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的意见。材料指出:

    1、中风偏瘫的原因与气候变化有关,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中风。中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因此要加强御寒和防止中暑,预防中风的发生。现是秋季,天气将逐渐转冷,所以,此一条,不可小觑。

    2、引起中风偏瘫的原因是指可以促使中风突然发生的因素。它贯穿于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一列举可有几十种之多。有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中风病人可以查到诱因,如生气、劳累、饱餐、用力过猛、饮酒、激动、排便、停服降压药等。归纳起来包括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用力过猛、饮食不节等。

    3、情绪激动也会使血压突然升高,也是引起中风偏瘫的原因。所以生气、吵架、恐惧、兴奋都可成为诱因。为预防中风,中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控制。

    4、过度疲劳,指工作、生活、学习等过分繁忙劳累;用力过猛包括搬动重物、用力排便以及体育锻炼过量等;两者都会引起血压升高,成为中风偏瘫的诱因。

    5、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一下子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中风偏瘫的发生。

    6、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或少服肥甘厚味及刺激性食物,宜戒烟酒,在气候急剧变化要注意调节,顺应自然,避免劳倦过渡,严防跌仆,若不幸中风,瘫痪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必须做到勤翻身,经常保持衣服被罩干燥平整,受压皮肤发红时,要及时按摩,扑擦滑石粉及红花油,有言语障碍者,应耐心对病人进行发音训练。

    ……

    第三,王木木想让宇文柔奴和扈东两人再去确认一下曹王赵頵是否真的已经离京,并尽量能多知道些情况和能联络上曹王赵頵。

    昨晚,就寝时已经凌晨了。王木木和扈东、扈南三人各就各位,各奔自已的床,工作第一,享受第二,分开去睡大觉休息了。

    躺在床上的王木木,眼瞪着天花板,思绪万千,迷迷糊糊中,王木木想起一件事:在王木木的前世,在公元1994年,山东省济宁地区汶上县的汶上宝相寺的太子灵踪塔地宫中的“佛牙”的出土问世了。这个“佛牙”王木木前世在山东汶上有幸瞻仰过,所以,这个“佛牙”与现在的王木木似乎有点儿缘分。当然,这个“佛牙”与现在的曹王赵頵更是很有关系,那,这是怎么回事呐?

    说来话长,容待细禀。

    太子灵踪塔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北隅,是宋代宝相寺的唯一遗存,也是汶上建城千余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建筑。太子灵踪塔通身砖砌,高41.75米,呈等边八角形13层,每层皆为磨砖莲花型斗拱。从第一层向上,除二、四层外,其它各层的东、南、西、北四面均砌有对称的圆顶洞门佛龛,并交替与塔内螺旋阶梯相通。最低层东南、西三面又砌圈门佛龛,北面设门,门距地面两米多。有45度斜坡台阶直达南门,翻过南门西侧石板,向上为螺旋台阶,盘旋向上如入螺壳之中,中层四门呈"十"字形相通。塔刹呈宝葫芦形,用红土外覆金黄色琉璃一次烧制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尖金光闪闪,夺目耀眼,当地群众因此俗称为"黄金塔"。1976年,文物部门根据"黄金塔"系宝相寺院的一部分,遂定名为"宝相寺塔",次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恢复原名"太子灵踪塔"。

    1994年,文物工作者在塔宫内发现了大量的佛教圣物,尤其是佛牙舍利的出土,令佛教界叹为观止,轰动了世界。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在拘夷那竭火化,其身躯形成红白黑三种色彩的晶莹圆形颗粒,称为舍利。红色舍利是肉身所化,白色乃骨骼结石,黑色是毛发舍利。据说只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才具有这三色特征。当时,佛祖涅盘共收得8斛4斗舍利,被古印度地区的八个国王平分后,各自建立佛塔供养。其中佛牙四枚,一枚上了天宫,一枚入了海宫,剩下的两枚留在了人间。从太子灵踪塔发现的这颗佛牙当为其一,它是如何瘗藏到太子灵踪塔塔宫的呢?

    在汶上有许多关于太子灵踪塔和佛牙舍利来历的传说故事,可谓众说纷纭,谜团重重。其中有三则传说较为系统地揭示出瘗藏于太子灵踪塔内的佛教圣物的来龙去脉。这三则传说即是:悟空(并非花果山的孙猴子)西游记(也非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说;东府佛牙说;赵世昌京师求佛牙说。

    悟空西游记说: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各朝代都有大量的僧人赴印度求佛取经,至唐代最为盛行。开元年间,唐玄宗派中使张韬光出使罽宾国(约今卡菲里斯坦地区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这是一个有四十多个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张韬光的部下左卫别将车奉朝随团前往,车奉朝是京兆人,年轻机灵,跟随张韬光多年,深得张韬光的器重。张韬光等人在罽宾国完成使命后,沿原路返回。当走到迦湿弥罗城时,车奉朝因染重病,无法随团回国,便留在一座菩提寺里养病。病愈后,车奉朝出于感激菩提寺僧人的救命之恩,立誓出家信佛。于是拜舍利越摩三藏法师为师,削发为僧,法号悟空。

    悟空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精通了梵语,并跟着舍利越摩三藏法师学习佛教经典,掌握了佛教的各种教义。随后,他走出菩提寺,在古印度各地游历,弘扬佛法,探寻佛祖释迦牟尼的足迹,瞻礼八大圣地。并进入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对佛教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并动手翻译了大量佛经。

    春去秋来,悟空在印度一呆就是四十年。悟空年近六十时,正赶上外教入侵、异教突起,佛教受到冲击,寺院被捣毁,僧侣遭驱赶,佛教徒们人心惶惶。此时,年逾古稀的舍利越摩三藏法师将寺院珍藏数辈的经卷和佛祖真身佛牙舍利,赠送给悟空,让他带回东土大唐,起塔供养。

    当舍利越摩三藏法师轻轻打开檀木盒时,只见一肢佛牙长寸许,广八**九分,光洁腊黄,晶莹剔透;数百颗舍利如墨如血如玉,灿然夺目。悟空见之,五体投地,口称"我可找到佛祖了!"

    此后,悟空将舍利越摩三藏法师赠送的佛牙舍利和经书,还有他自己抄写、翻译的经书打成包,跟随一支商队,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唐朝使臣段明秀由大唐出使印度途中,在新疆于阗偶遇悟空,当他听说悟空就是四十多年前的使团卫将车奉朝时,分外高兴,大受感动。指派专人护送悟空回到长安。

    等段明秀完成使命回到长安后,向唐德宗李适引荐了悟空。悟空将佛牙舍利和经书献上。唐德宗对悟空去国四十余载,不忘故国,不忘君亲,求来佛教至宝的行为大加赞赏。下诏封悟空为壮武将军、太常卿,安置在章敬寺,并在寺内起塔供养佛牙舍利。

    令悟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唐朝经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重大事件后,国力大不如前。章敬寺的佛塔终于没有建起来。悟空带着一腔遗憾离开了人间。他的灵骨被安葬在嵯峨山上。嵯峨山是皇陵,唐德宗李适也葬在这里。

    东府佛牙说: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尊奉佛教,并鼓励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却说悟空从西天佛祖故乡求来的佛牙舍利,在章敬寺秘藏了171年后,章敬寺的主持和尚永安不顾路途遥远,怀揣佛祖的真身佛牙舍利,千里迢迢赶往京城,奉献佛牙给赵匡胤。

    赵匡胤听说佛牙舍利"击之不碎,焚之不毁",甚觉奇异。便亲自取火焚烧并用锤击打,果然丝豪无损,舍利竟陷入铁锤之中,赵匡胤大惊之余,更加礼敬,亲制发愿文、偈赞。下令在京师南80里咸平县(今通许县)建启圣禅寺,供奉佛牙舍利,加封永安为紫衣僧守护。

    到了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安石变法,任用沈括为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熙宁三年,沈括受王安石的委派到各地视察"变法"。一日,沈括来到咸平县,知县刘子先陪他到各处视察,当路过一处较小的寺院时,刘子先对沈括说:"这座寺庙里有一肢佛牙,十分奇异。"

    沈括对此很感兴趣,便和刘子先敲开了寺门。取出佛牙来观看。只见佛牙大两指许,淡黄色。沈括等人顶礼膜拜后,起身细观,佛牙竟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飒然涌出,不计其数,有的飞上天空,有的坠落入地。沈括等人试图用手接之,以细察,但落入手中的静寞无声,不及细察,已从手指间透过;有的滴落在僧人床塌上,似有滴水之声,待近前观时,已透下。沈括于是用"光明莹彻,灿然满目"来形容眼前的奇景。沈括把这次奇异的见闻记入他所著的《梦溪笔谈》第343条,属于"神奇门"类。

    沈括回京后,将咸平佛牙的事,告诉了王安石。王安石惊异之余,便有意要拜瞻这肢神奇的佛牙。此时的王安石位高权重,当有人听说王安石有心瞻礼佛牙的消息后,便有人将咸平佛牙进献到宰相府,即东府。太子灵踪塔出土的佛牙的跟部有墨书小楷"东府"二字,即由此而来。

    "东府佛牙"的消息不胫而走,朝中的大臣们纷纷前往东府瞻观,一日早朝结束,嘉王赵頵提出要到东府去瞻拜佛牙。王安石闻听,诚惶诚恐,当即表示立即派人送往嘉王宫。

    嘉王赵頵是宋神宗赵顼的亲弟弟。是王安石所要依仗的势力,所以王安石对赵頵求见佛牙的要求,满口答应,回府后,立即令人用檀木盒装了,送进嘉王宫。

    赵世昌京师求佛牙说:

    再说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的佛牙及佛舍利,人们从瘗藏佛牙舍利的石匣的铭文中得知:"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

    原来,赵世昌是宋神宗赵顼的堂兄弟。赵世昌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玄孙,而宋神宗赵顼和嘉王赵頵则是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的玄孙。在进入庙堂祭祀祖先的时候,赵世昌拥有同宋神宗并肩而行,共同参拜赵氏祖先的特权。

    按照北宋的制度,皇族是要被分封到全国各地为侯的,并且是世袭制。赵世昌即是继承了洋州侯的爵位,其封地在中都县(即今之汶上县)。

    赵世昌信奉佛教,当得知嘉王宫中有一肢佛牙的消息后,便在进京省亲时,向堂弟、嘉王赵頵求取佛牙及舍利,嘉王当即应允,亲自安排亲事官孙政带着赵世昌到嘉王宫的佛牙阁迎取。这一天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

    佛牙舍利能这么轻易被赵世昌请出王宫,除了他的特殊身份外,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政治背**景。宋神宗继位时,北宋已建国一百多年,全国的僧尼数量比宋初增加了很多,寺院也相应地增加到四万所。另外,还有贵族私建或侵占的许多功德坟、寺。这些寺院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田园、山林,得到豁免赋税和徭役的权利。于是寺院经济极为富裕,他们还兴办起长生库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业。

    宋神宗当政期间,因年荒、河决等灾害频繁发生,国家需用赈款,开始发度牒征费。这一权宜之策,后来长期执行,数量渐增,至使寺院经济与政府财政间的矛盾,日益加重。使佛教在北宋统治集团内部惭惭失去了过去的重要地位。

    佛牙舍利被迎到汶上后,赵世昌和宝相寺僧人按照《涅盘经》上的记载,严遵佛言法则,起塔十三层,以示佛祖之灵骨的踪迹就在此塔。

    宝相寺要建太子灵踪塔的消息传出后,画工、银匠、石匠、泥瓦匠齐集宝相寺,至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金棺、银椁、石匣等皆已打造完成,费时八年。

    又过了三十年,一座高十三层,达41.75米的太子灵踪塔终于建好了,它耸入云端,岿然屹立。

    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整整三十八年过去了,赵世昌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佛,能做的事都做了,这项功德之举终于周全地完成了。

    塔,作为佛祖遗体的象征,四周建起供信徒们礼拜祈祷的寺庙,因此塔就成为佛教寺院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这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亭、台、楼、阁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风格,成为我国特有的高层建筑。从此后,太子灵踪塔上,祥云缭绕,佛光显现,灿然夺目;太子灵踪塔下,善男信女,流星般奔来,虔诚地围赡绕念……

    好,王木木理清了“佛牙”与曹王赵頵的关系,王木木又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曹王赵頵近期的表现了。

    曹王赵頵在他九岁时,当然,那时候他不是曹王,他什么都不是。那时,赵頵和他的二个哥哥赵顼和赵颢一起随着父亲赵曙(宋英宗)的登极大宝,入住了皇宫,且一住就是21年。其间经历了改朝换代,大哥当上了皇帝,大哥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运动,而在这场变法运动中,赵頵和二哥赵颢一起别无选择地倒在他的祖母曹太皇太后和母后高太后的一边,旗帜鲜明地反对新法。

    在激流澎湃的政治漩涡中心,他的生活平静如水,暗淡无味。宰相王安石曾指使谏官上书说:赵颢和赵頵老大不小了,不应该居住在宫里了,不像话。

    太后老祖宗听说了,大怒,厉声训斥神宗皇帝:官家!大臣离间兄弟,罪当杀头啊!

    皇帝赵顼赶紧让执政官调查,王安石推三阻四,说上书者无罪,结果不了了之。**的人知道,这都是王安石的鬼点子。

    因为此事,赵頵都痛恨王安石,恨乌及屋,也就更加反对新法。有一天,赵頵应皇帝之约玩击球游戏。皇帝兴致颇高,约以玉带为赌注,赵頵却说:“我如果胜了,不求玉带,只求废除青苗、免役法。”皇帝呆立,老半天说不出话,即不说好,亦不说否,兄弟两人各怀心事。

    一场击球游戏,赵頵赢了。皇帝命大内造办处专门雕琢了玉带赐给赵頵,那可是皇帝御用之物啊!他坚决不敢要,皇帝哥哥坚持给。没办法,请求加个金鱼佩作为区别,免遭嫌疑吧,皇帝却下令佩用玉鱼。按国家法度,亲王不能佩玉鱼。

    唉!这不是给咱惹麻烦吗?赵頵左右为难,耐不住上命如天,没办法,皇帝的好意只好领受。

    王安石的变法导致他和**关系搞得特别紧张,皇帝焦虑不安、左右为难,曾试图努力缓解与**的关系。事实证明,非但未消除隔阂,反而加剧了矛盾,导致神宗死后高太后“以母改子”的反**攻倒算。

    这时,传世的佛牙现世了,执政官王安石取入东府政事堂供养,随后,公卿士大夫纷纷迎请,神异传闻不胫而走,闹得京城沸沸扬扬。

    皇帝下诏,亲自迎请佛牙入宫。不知由于怎样的因缘,赵頵有幸取入时为嘉王的嘉王宫供养,不久又赠送给郓州中都县的一位宗室远族,他也许不想让别人背后说闲话,影响个人事业前程。

    赵頵心中知道,他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机率微乎其微。命运对他来说只有两种:当储君,或当庸人。祖宗家法不允许储君以外的其它宗室子弟有所作为,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赐官加爵,但有职无权,有名无实,如同豢养,防范极严。然而,赵頵心中又隐藏着一团热火,他志向高远,关心政治,甚至恃宠而骄,忘乎所以。王安石罢相后,他勤奋精进,先天子忧,经常上疏,参政议政,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和大臣们争得面红耳赤。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汹涌澎湃,在极其残酷的政治舞台,胜为王,败为寇。赵頵的秘书顾明隐隐担心,私下委婉地提醒他:“王爷,您是天子的弟弟,没有声色犬马的爱好,专注于学术研究,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而您常常干预朝堂政事,这可不是太后她老人家希望看到的啊。”赵頵听了,犹如“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猛然醒悟。

    从此,赵頵称病在家,不再上朝,闭门谢客,埋头整理古方医书,和门客交流汤药偏方。他还亲自编写医书,自己拿工资买药治病医人——唉!不为良相,权做良医吧。朝廷果然认为他好学博古,发扬国粹,精神可嘉,皇帝降诏褒奖。

    荣誉之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只有认命。

    随之,赵頵韬光养晦,移情佛教。主持雕印佛门经典,分赠寺院,天下学者广为传诵,风靡一时。他与当时的高僧、文豪交游。佛印禅师入京谒见,他看在苏东坡的脸上将其名上奏朝廷,皇帝赐给佛印禅师高丽国上贡的磨衲袈裟,苏东坡戏作《磨衲赞》:“匣而藏之,见衲而不见师;衣而不匣,见师而不见衲。惟师与衲,非一非两,眇而视之,虮虱龙象。”禅机游戏,倒也有趣。他参加佛事活动,以表护国重法。高僧法秀奉诏入宫,为皇帝和两宫太后说法,法云寺开堂日,皇帝派天使降香,并赐袈裟。赵頵亲自出席法会,一脸虔诚模样,岸然道貌。

    恰在此时,皇帝突然病危,赵頵蠢蠢欲动,想当初,太祖死后就是其弟太宗接**班,“兄终弟及”有先例啊,况且有母后溺爱,大侄尚幼,医学界、佛教界、文学艺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影响力……权衡利弊,值得一试。

    对于他来说,人生或许像一次玩笑,可是,究竟还是要最后一搏,这是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最后机会,不能不动心。

    其时,其实,其二哥赵颢跟他也一个心思,甚至更强烈。因为,从长幼次序说,赵颢排赵頵之前。赵頵也知道,赵颢并没有放弃,相反,似乎因为母亲高太后更喜欢赵颢一些,所以,赵颢的自我感觉似乎比自已好很多。

    随着赵颢和赵頵他俩出入皇帝寝宫探视的次数增多,皇帝在病榻上“怒目视之”,好像看破了弟弟们有觊觎之心。后在多位大臣的襄助下,宋神宗终于断绝了两弟弟的念想。

    赵頵自知继位无望后,赶紧开溜,别羊肉没吃到,弄个一身膻,到头来,新皇帝上台,自已别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保持距离吧,距离产生美。

    而赵颢则没有赵頵那样洒脱,赵頵大概是受佛法感应,趋福避祸,舍得了,看空了,就别做多了,清仓了,走了,别伤了老本。而与此相反,赵颢则一直呆在汴京,且比先前和弟弟赵頵一起探望时更加勤快、频率更高。赵颢天天的去探望皇帝哥哥和太后母亲,甚至在皇帝弥留之际,赵颢还私下请求母后留他在皇帝哥哥身边侍寝,以防不测。后因不少大臣反对,加之种种原因,他的母后经反复思想斗争后,犹豫再三,辗转反侧,一段时间的不明朗后,后,还是决然命令宫人关闭宫门,禁止闲杂人员出入寝宫,以断他的念想。

    1086年,皇帝赵顼殁,十岁的皇侄嗣位,母后高滔滔垂帘听政,继立风波才尘埃落定……。

    王木木在想,相比史载,在这敏感时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喜欢自已的有竞争潜力的手足亲朋耽于卧榻之侧的。现在,高太后叫自已带兵进京,干吗呀?真是不敢多想!喔,对了,想起来了,这,带兵进京是高太后的意思,那是不是也是皇上的意思呐?或者是已经开始迷糊的皇帝并不知情,只是高太后的意思呐?还是在某一些人的唆使下,高太后或心甘,或不情愿地叫我们带兵进京呐?哎唷,烦!难!我掉洗衣机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