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重回六零的美好生活 !
前世许向华并没有和知青们多接触过, 见面顶多也就是个脸熟。不过知青们的到来, 倒确实给许家庄这个闭塞的小山沟带来了一些活力,他们不同于村里人的衣着打扮,说话谈吐, 生活习惯等等,都让社员们和小孩子们又好奇又崇拜。再加上十个知青里面还有个男知青会讲些三国之类的, 更是让社员们对这些有知识,有文化,城里来的知青们高看了一眼。
前世社员们和刚来的知青很快便打成了一片,更准确点来说就是,冬日闲的无聊的社员们每天都去窜门子, 围观知青,看新鲜, 瞧热闹。
知青们虽然对农村的生活条件,环境有些微词,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 新茅房还有三天香呢。
这刚到一个地方, 还比较新鲜, 再加上知青们下乡动员时的热血还没有退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现在正是冬天没啥农活的时侯, 所以当时刚开始的状况便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糊弄着过呗。
等到明年开春一忙起来,繁重的农活就便得这几个不会干活, 被农村枯燥无味,吃的差,卫生差,生活条件更差,磨砺过的知青跟社员们之间产生一些碰撞,关系也不会这么融恰了。
没下乡之前,这些十七八岁的小年轻们都是想着毕竟建国都快二十年了,经过快二十来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农村就是再穷,估计也能住上个砖房,装着电灯和自来水,也有收割机和拖拉机了吧。
农忙时社员们耕地和收割都用拖拉机和收割机,农闲时社员们听听收音机和广播,夏天去河里游个泳,捞个鱼,冬天去山上打个狍子,野鸡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么逍遥自在。
可现实是,许家庄这个这不算最穷的小山沟,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能住上半砖瓦房的,全村也就只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家。村子里倒是通上电了,可几乎每晚都停电,家家户户一到晚上都得点煤油灯。
吃水就更不可能是自来水了,村里除了极个别人家有压水井,剩的吃用水都得去村中间的井里挑。
睡的是土炕,屋里也是泥土地,鸡鸭鹅狗满院走,随地拉屎,还有许多人家还养着跳蚤和虱子这些小宠物,在这个年月,都是很正常的事。
有些个社员一人只有一套单衣和一套棉衣,换洗的时侯躲在屋里不敢出门,一年到头就换一次衣服洗一次澡,想方便得到建在外面的茅坑方便,夏天蚊子盯,苍蝇挠,冬天屁股都能冻掉了。
田间地头也不是想象中的拖拉机,收割机,诗情画意,而是赶着骡马老牛,拉着着犁仗翻地,顶着烈日用锄头铲地,挥着镰刀哈腰收割,屏着呼吸拉着臭哄哄的大粪车。
再到后来也就是明年,知青们的钱,粮补助停发后,跟社员们一样凭工分挣粮食和钱的时侯,矛盾就会更加明显和尖锐了。
知青们觉得农村脏,乱,差,干活累,社员们则觉得知青们不会干活,花花架子,还拿工分,跟他们抢口粮。
住家户的知青和房东也有了矛盾,知青们觉得房东克扣了他们的伙食,房东们则觉得知青事多,穷讲究,搭伙拿到手的粮食也不如以前多了,他们都没啥赚头,当然也就懒得去搭理,应付,双方的态度因着利益冲突,生活习惯等等因素,可想而知,都不会太友好。
当然了,也有些知青和房东处的特别好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往后的日子里逐渐成了亲戚一样1,两家互相来往走动着,不过,像这种情况都是极个别的特例,更多的还是像前者一样。
就这么一群心怀美好理想,写血书请愿,要战天斗地,为了革命,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改变全世界,与帝修反做斗争,保证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热血青年,冷不丁来到思想落后,环境闭塞,生存条件艰苦的偏远山村,在荷尔蒙的冲击下,能不干出点事情给自己找个发泄的渠道吗?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许满红和生产队的两个赶车的老把式,吃过早饭后,便赶着骡子车去公社大院接知青。
公社一早就把名单分配好了,各大队支书,生产队长根据名单招呼着分到自己村的知青,帮这帮城里孩子把行李扛到车上,安顿好。点完名,确认无误后,各生产队便把分到自己村的知青们接回了村里。
知青们远道而来,村子里肯定得给做顿好吃的欢迎一下,许满红在头一天便安排许向华带人到河沟里弄了些鱼,进山弄了些野味,然后又从队里的粮仓弄了些麦子,磨好了白面,专门支应这帮城里来的小娃子。
田春梅和村里的几个手脚利落,干净的妇女们吃过早饭后,便都到了生产队的场院,把许满红安排人弄好的食材,做成一道道美味,铁锅炖鱼,野猪肉炖粉条,小野鸡炖榛蘑,木耳炒鸡蛋,狍子肉饺子,大白馍。
这批知青是头一批来村里的,不光社员们稀罕,村里的孩子们也高兴的跟过年似的,早早地都守在村口往路上张望,远远的看见许满红他们的骡车,便往村里跑,边跑边喊:“来了,来了,七爷爷带城里人回来了……”
村里一早就准备好的社员们,急忙都敲着锣鼓等家伙什迎到了村外的路口,许向华,许向斌等一帮向字辈的小年轻,也在骡车到跟前时,把许满红早早就吩咐要点的鞭炮点燃。
整个许家庄顿时被锣鼓声,鞭炮声给包围了起来,热情的社员们围上去把远道而来的知青扶下车,又帮着他们把行李搬到了生产队场院的屋里。
东西都搬到屋里后,公社知青办的王主任按例先把生产队长许满红,许向华这个民兵连长,还有妇女主任许满家媳妇王谷穗等人介绍给了知青们。
然后对着许满红说道:“老叔,我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这十位知青我可是完好无损的交给你了,你可要帮我看好他们,要是出了啥差错,我可是要找你的。”
许满红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小王主任放心,这饭都好了,你吃口再走吧。”
“老叔,今儿的饭就不在你们这吃了,下回吧。我这还得去趟薜家集,他们那边的知青还等着交接呢。”王主任摆了摆手说道。
人有正事,许满红也没强留。等王主任走后,许满红便把许向华叫到一边说道:“老九,你去帮叔招呼一下这些个知青,我得去村里安排知青住进去的那五户人家转转,看还缺啥不。”
许向华只好点了点头,应了下来,安排知青们洗漱完后,便把他们让到屋里吃饭。
许向华边用小饭碗倒了几碗小烧酒,边按照许满红的吩咐说道:“十位同学风尘仆仆,不远万里来我们这个小山村,一路千辛万苦,受冻挨饿,很不容易,我代表全村的贫下中农欢迎你们,代表生产队党支部为各位接风洗尘,能喝酒的就喝点,解解乏。不能喝的,别勉强啊。”
一个圆脸的小伙子连句客气话都没说,率先端起碗喝了一口,呛的咳嗽了几声,红着脸说道:“哎呀,这酒真辣呀!呛嗓子,不过一口下去肚子里倒是热呼呼的了。”
许向华没计较这个没规距的小子,笑了笑说道:“这是咱们生产队自己烧的酒,得有七十多度,你们喝的时侯慢着些。同学们都别客气了,趁热赶紧吃吧。”
许向华话音刚落,连着在火车上啃了好几天干粮的知青们,看着一桌好菜都不客气的你争我抢的吃了起来。
这帮人吃上饭了,许向华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大半。于是便点了根烟,坐在旁边抽着烟等许满红回来好交接。
“许连长,这是什么鱼啊?真好吃。”
“许连长,这个鸡肉是野鸡吗?”
“这饺子是什么肉馅的啊,真香!”
“许连长,我们什么时侯出工啊?”
“我们晚上住那啊?”
“许连长,咱们村天天都能吃上这个大白馍吗?”……
这些知青们都是些刚初,高中刚毕业的小年轻,年轻,有活力,问题也是多又多,一顿饭吃的是东问西问,叽叽喳喳的热闹极了。
许向华一一给这帮好奇宝宝做了解答,在看见许满红回来后,连忙擦了把额头上冒出汗,做了个交接,便带着田春梅和俩双胞胎儿子撤了。这活计比他一人带四个儿子还累呢,这种事还是交给他七叔许满红最合适。
把知青们安顿好后,晚上六点,许满红组织社员们和新来的知青们要在场院里开会,主要便是让知青们做个自我介绍,和社员们认识一下。
冬天了,肯定不能在露天开会了。于是会场就设在生产队的一个兼做豆腐的大仓房里,仓房里的一头是大锅,大缸,石磨,压豆腐的模板,另一头堆放着一些豆饼,农具,中间的几十平米空地上摆放着一些长条凳子。
长条凳子对面是一破旧的办公桌和几把椅子,这是生产队里大小干部的位子。因着天冷,破办公桌旁边土砌的台子上还扣放了个用半个铁皮油桶做成的火炉子,炉子里的木材也噼里啪啦的烧的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