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秦朝那些事儿 !
行政体制是维持国家日常运作的根本,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特别是士大夫阶级,他们是国家权利的直接掌控者,安排怎样的制度,其实也是在安排他们所能获得的利益。秦国本土派同客卿派之争再次展开,并且是决定胜负的一战。
宰相王绾代表着广大的本土阶级,他倡导分封制,认为六国诸侯刚破,各地政权还不稳固,应该分封王子为诸侯,代替始皇帝镇守边疆。
本土派提倡分封制,当然有他们的政治考量。作为王朝中最根深蒂固的势力,他们的家族有着共同的生存模式,依附于王公贵族,上下勾结,共保富贵。分封制的实行,可以让他们的主子权倾一方,划地为王,至少在封地上,本土派的特权将得到保障。
分封制对维护士大夫阶级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客卿们除外。他们在朝中没有根基,完全依附于始皇帝,分封诸侯的做法,势必会削弱王权,客卿的利益也会跟着受损。王绾的话刚刚说完,就遭到客卿派的强烈抨击,这次李斯是有备而来,已经为秦朝的行政结构做出宏伟的蓝图,他要将本土派彻底击垮。
李斯向始皇帝进言:周朝分封了众多的同姓诸侯,随着子孙的继承,相互之间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时常因为利益的关系而争斗。周天子把权利下放,结果却无力平息争端,致使国家灭亡。事实证明,周朝的封国建藩制度,与皇权是不能共存的。
李斯对统治者的心思了解很深,始皇帝最关心的就是皇朝的延续,既然分封制有很大的漏洞,当然应该不予采纳。究竟什么样的体制既符合皇权,又对客卿派有益?
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不断在占领区建立郡县。这是战争时期的临时地方政权,目的是维护当地秩序,给秦国大军提供后勤保障。但是从稳定的角度去看,实施的成果很优秀,李斯建议对王子和功臣赐以重赏,而把郡县制保留下来。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对地方政权进行控制,而且天下百姓只知道有皇帝,不会再侍奉诸侯为主。
李斯的进言再次搔到始皇帝的痒处,“使天下只知有皇帝”,纵然明知是请君入瓮,始皇帝还是无法抵抗诱惑:“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天下人饱受战争之苦,全是因为诸侯的存在。如今好不容易平定天下,又重新分封诸侯,岂不是自己招惹战祸?
废除诸侯的建制,本土派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而客卿阶级将以他们的才干和始皇帝的器重,左右秦朝日后的政局。李斯为首的客卿派,在始皇帝的关怀和领导下,制定了严密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完全架构在一种前提之下,遵循皇权至上的原则。始皇帝就是法律的代言人,他不受法令的限制,可以随时更改法律,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金口玉言。
始皇帝把官僚机构分化为两部分,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
中央行政组织实行三公九卿制:
一,丞相,三公之一。丞相是朝廷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朝政,总领百官。他可以主持朝议、任免中低级官吏,是除皇帝外最大的实权人物。
二,御史大夫,三公之一。由于丞相的权利太大,为了防止擅权,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督丞相在内的百官。皇帝的诏令也是通过御史大夫转交丞相去执行,可见秦朝的官员之间是相互肘制的关系。
三,太卿,三公之一。太卿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统领全国军务。由于军权的特殊性,太卿本身并没有控制军队的权利,只有在得到始皇帝的令符后,他才可以调动军队。除非在战争时期,始皇帝都不会将军权下放,这也是保护皇权的一种措施。
四,奉常,九卿之一。奉常是封建社会特有的官职,掌管国家的宗庙礼仪,负责封建迷信的传播和推广,控制人民的思想,用愚民的方式维护统治阶级。
五,卫尉,九卿之一。卫尉是宫廷的保卫处长,守护王宫大门,负责掌管宫门的兵力部署和消除宫殿的各种安全事故,为皇室成员的住宿提供安全保障。
六,郎中令,九卿之一。郎中令是皇帝的警卫连长,统领王宫中的带刀侍卫,负责对始皇帝进行贴身保护,是皇帝亲信中的亲信。
七,宗正,九卿之一。由于废除了分封制,秦朝的皇室成员都需要统一管理。宗正通常由皇族内部德高望重的长辈出任,负责安排和维护皇族成员的利益,对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八,太仆,九卿之一。太仆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皇帝最大的仆人。主要负责伺候皇帝,安排皇家的起居用度。
九,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治粟内史相当于国家的财政部长,主管全国的经济,负责秦朝的税收、贸易等等金融工作。
十,少府,九卿之一。少府是皇帝聘用的投资理财师,负责管理皇帝私有的田园财产,以供给皇室消费。
十一,典客,九卿之一。典客是国家的外交官员,负责涉外交往活动。主要解决内部多民族融合问题,以及同番邦蛮夷的和平相处的事宜。
十二,廷尉,九卿之一。廷尉统领全国的司法体系,集公安、检察、法院三权为一体,专管大案要案。
三公九卿制度的实行,使客卿派成为最大的赢家。李斯由原来主管刑罚的廷尉,跃居为大秦皇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终于功成名就。
关于地方官僚制度,始皇帝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实行郡县分权管理。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总领全郡政务。郡尉负责军务,主要涉及征兵、缉拿罪犯等工作。监御史是皇帝下派的监察人员,负责监管地方官员的政务。
郡以下设立县级行政单位,长住人口达到万户以上的设立县令,不满万户的设立县长,是一县的最高首长。负责县内司法的官员称为县丞,负责县内军务工作的官员称为县尉。县以下又设有乡、亭、里三级最低行政机构,分别任命三老、啬夫、游彻、亭长、里长等下级官员管理日常政务,包干到户,直接对百姓负责。
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各级官吏的任免由皇帝亲自处理。始皇帝把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对皇权的稳固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秦朝之后的历代所继承。
权利的集中,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产生,始皇帝必须每天亲自处理很多政务,这让他不厌其烦。所以秦朝致力于加强官员素质的建设,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弊政的产生。
一,始皇帝取消了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员的法令。
二,官员一旦犯法,不仅自己要受到重罚,还要施行连坐制度,让亲戚朋友跟着遭殃。
通过苛法的约束,秦国官员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出现吏治清明的局面。始皇帝正是尝到法治的甜头,在今后的日子里变本加厉,终于导致大秦皇朝的崩溃。
秦朝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集权国家,尽管始皇帝刚刚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制度,但是因为他广阔的地域、复杂的人员构成,给国家政策的执行造成很多不便。一些相应的改革就此产生:
一,战国七雄是独立发展的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具有一定的差异,始皇帝为了能够上令下行,更改好的贯彻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授命李斯统一文字。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考六国文字特色,创立繁体小篆和简体隶书,推行于全国。
二,随着战国的统一,各地经贸关系逐渐加强。通行于六国的货币和度量单位没有统一的标准,给人民的交易带来很多麻烦。始皇帝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规定秦国流通两种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秦朝的这些举措,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尽可能的消除了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对统一王朝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想要确保皇朝的安定团结,除了政治和社会变革,安全的军事保障也必不可少。始皇帝进行的数项军政改革,开历朝历代之先河。
一,始皇帝下令没收天下的兵器,实行刀具管制政策。他把缴获的的武器运回咸阳,统一销毁,熔铸成十二个重达千石的铜人,放置在宫廷之中,象征天下止戈,永不生战。秦国的大炼钢行动,是对发生战乱产生了限制作用,但也将秦国百姓打回石器时代,据说做饭的菜刀也重新用起石头来。
二,齐国被灭的时候,即墨大夫曾经对齐王建提到,六国的残余贵族不愿降秦,在各地搞阴谋复辟。始皇帝为了防止豪族割据的发生,强制六国贵族和富商进行人口迁徙。他把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转移到咸阳,繁荣首都经济。将很多六国遗贵迁移至巴蜀、南阳、这样的偏远地带的集中营,使他们脱离熟悉的故土,进行严密的监管。
三,始皇帝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他征役夫销毁六国诸侯所建的长城和军事要塞,疏导国内的交通,同时防止有人叛乱时借以割据。只保留燕赵以北的长城,用来地狱胡族的入侵。
四,始皇帝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他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一条从咸阳修往齐国海边,一条从咸阳修往楚国。驰道建成之后,不仅满足了军事需要,还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始皇帝就常常利用驰道游览大秦的壮阔河山。
根据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在全国的多处地区发现木质轨道。经过科学实验,这些轨道修建于秦代。通过这些发现,似乎也为我们证明了驰道的存在,在木质的轨道上,奔驰的骏马拉载着车辆快速行进,驰道大概因此而得名。我们可以联想到,秦国车同轨的措施,很有可能也是为了与驰道相适应。正是因为驰道的存在,秦国后期经常随便动用几十万人的记录才变得真实可信。
始皇帝根据自己的意愿,布置着他的天下。把皇权神话、建立官僚和军事保障体制,战国已经面目全非,而大秦皇朝初具雏形。中央集权制度将解决商、周王朝的弊端,但是始皇帝法苛严的措施,对社会造成的束缚又会产生怎样的反弹?
告别我们该告别的,期待我们该期待的。始皇帝改变了天下,天下也在改变着他,他制造着我们从未见过的一切,一切也都可能随时在秦朝出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