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平妖乱 > 第二十章:天历四百三十一年夏

第二十章:天历四百三十一年夏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平妖乱 !

    小镇里住下了一个年轻的小道士。/p>

    虽然释教传入中原也有百年了,但道教作为最早在中原扎根创立的教派,在平民百姓的心里还是由很大分量的。/p>

    况且这个长相秀气,有懂礼貌的年轻道士还是镇子里唯一教书先生的远方亲戚。/p>

    说是一个小镇,其实也不过比寻常村子打上一些,恰好又靠近官道,所以有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个集市。/p>

    所以镇子里的人总是能够看到这个年轻人的身影,不是帮着镇东头的老王放牛,就是帮着镇子南边瞎眼的阿婆挑水。有时去小镇后山溪边的洗衣服的小娘子,也能碰上这年轻的小道士给教书老先生洗衣。/p>

    有时镇里人也会在调笑少年郎两句,让他在这里找个媳妇什么的。少年总是因为害羞,而双颊绯红,反倒让几个年轻姑娘越喜欢上找个温良恭俭让的年轻小道士。/p>

    听了镇里唯一教书老先生的,镇子里的学堂设在镇子后山的山脚下,教书老先生的家也在那里。/p>

    月明星稀,遍地萤火飞舞,又是一个极好的夜晚。/p>

    “错了,左脚应该再往后撤一寸。”/p>

    “不对,你出指还要更快一分。”/p>

    “停,绕指柔不是你这么用的!”/p>

    只是村子里的人谁也未曾想到,表面上看起极为和谐的爷孙两个,私底下的相处却会是这样一番场景。/p>

    老人手中拿着一截大约拇指粗细、三尺来长的竹条,但凡眼前的少年有哪里做错的,少年还没改正,老人手中的竹条就先狠狠抽了上去。/p>

    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实力的老头子,指点一个已然接近三境的少年郎修行?/p>

    这么多年的江湖正史上都没传出过这般荒唐故事。/p>

    可老人显然并不是无的放矢,他对于少年的一次指点,都极为精确的点出少年的一些错误,或者完善了少年的动作。即便某些修行宗师也不一定能够像老人这样做到瞬间看出少年精确的破绽,并且给出自己的意见。/p>

    “万法其实同源,在人族一开始探索修行之道时,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所以符咒,刀法,剑术这些东西最后熔炼起来不过只是‘道’的不同表现形式。”老人一边言语,一边用竹条把少年颤抖的手抬直。/p>

    此刻少年左手握着一柄看上去有些年头的柴刀,右手握着一柄云梦剑,蹲着马步,连大气都不敢出。/p>

    老人又瞅了少年一眼,缓缓从竹椅上站起身,揉着腰叹气道:“贺老头也真是会算计,只是教你练气,却把教授定式的事情丢给我来做。”/p>

    “殿下再蹲一炷香,便可以练抽刀,拔剑,劈砍了。”/p>

    老人打着哈欠朝着屋子里走去。/p>

    “殿下要想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定式,那只能多吃点苦头了。”/p>

    老人已经走回了慢悠悠的走回了屋子,年轻道士依旧双手笔直的举着刀剑,极为扎实地蹲着马步。/p>

    这个在小镇住下的年轻道士自然是楚泽,而小镇里唯一有资格教楚泽的当然就是6接舆了。/p>

    现在6接舆看起来已经是垂暮老矣的模样,但楚泽却深知这位曾经的大楚右相的厉害。/p>

    这位老人以领悟力和记忆力群闻名大楚,甚至被排在了“春秋三大名相”之中。/p>

    传闻这位出自大楚云门书院的右相,少年时曾潜修十年,通览玄道,武人,剑修,释教经书典籍,本身又立身于儒门,几乎被认为是当时只要出世便是修行者之中集大成之人物。/p>

    可谁知6接舆并不打算走向修行道路,反倒是又江湖转入庙堂,成为了当时还是楚侯的幕僚,最后坐上了大楚右相的宝座。/p>

    即便过去了五十年的时光,江湖上和老人同辈之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成为了某些门派的长老,还有的已然踏足天人,但依旧那一辈江湖人依旧无人忘记6接舆这个名字。/p>

    原因无他,儒门中人最擅长的其实就是养气,昨日布衣书生,明日说不定就能够青云直上,成就五境修为。/p>

    老人从未出手,一步天人也未必不可能。/p>

    正所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p>

    而今老人指点楚泽,也正是因为楚泽师父竹离道人希望借这位老人之手,初步雕琢楚泽这块璞玉。/p>

    楚泽在苍溪镇一待就是半个月光景,除了每天不变的从镇子东头跑到镇子西头,就是修行那枯燥无味的抽刀拔剑,收剑掠刀。/p>

    一夜梦青莲而醒,不到三天便因为一块“平妖令”下山。/p>

    三个月,千里路,刚上岐山,便下岐山。/p>

    自从楚泽恢复灵台清明之后,似乎就再也没能够停下脚步,十年的痴傻时光的修道,好像耗尽了楚泽这一生最后的闲暇。/p>

    除了背了十年的百来字心法,让楚泽一步成为修行者之外,楚泽的修行之路可以说是空白一片。/p>

    楚泽没先走那武夫的外家路数,而从内功心法开始修起。/p>

    一来是因为体内气海窍穴,元气真气都要从小开始修行,所谓的灌顶、点化、传功也不能够让一个普通人瞬间登临五境。况且没有心性磨炼,体魄支撑,这些法门其实对于被传功者来说相当危险。/p>

    二来楚泽痴傻十年,走武夫路数修行体魄几乎不可行。即便那是百来字的心法,楚泽当时也整整背了一年才背了下来,更别说练体了。/p>

    有了元气支撑,修行招数定式便可以说是顺畅了不少。/p>

    而且楚泽记忆力和领悟力,似乎也不输当年的6接舆。/p>

    无论是在岐山安斯人施展的一莲开,还是在大荒楼的取巧观书,都被楚泽牢牢的印在了脑海之中,并且化为了己用。/p>

    当然,如果只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胡乱吸纳知识而不整理,楚泽多半会走上岔路,或者走火入魔。/p>

    所以6接舆的出现,不得不说是一种极为必然的巧合。/p>

    暮春彻底过去,初夏逐渐转为盛夏,田间小麦由青转黄。/p>

    时至芒种。/p>

    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p>

    苍溪村的男女老少,大小村民开始收割田间小麦。/p>

    而在这一片麦浪之间,又以一个穿着道袍的年轻少年身影最为特别。/p>

    之间这位少年双持镰刀,并不站立田间,而是从田埂之上,似轻鸿一跃而下,单脚点在麦田之中,双手在麦浪下的每一次回转,都会整齐的割去一片小麦。/p>

    少年在田间来回数十次,踏着麦浪而行,不多时便可割上数十斤的小麦。/p>

    原本十来天才能够收割完的麦子,在楚泽的帮助下,不到七天,便全部堆进了各家的谷仓。/p>

    小镇里的人,更不怀疑这位年轻的小道士就是那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了。/p>

    半夏至,天气一下子变热了不少,村子各处的夏蝉闷头鸣叫,唯有苍溪村后山竹林一片凉爽。/p>

    为了感谢楚泽的帮助,老镇长家的小胖子特意邀了三五个伙伴,抱了一个大西瓜来后山,说是爷爷要答谢楚泽的帮忙。/p>

    楚泽和6接舆那里不知这群少年又想要听老人讲故事了,刚笑着点头,这群少年就搬着板凳朝着溪边竹林走去,一股比平日里学习更聚精会神的劲头,让老人颇为哭笑不得。/p>

    等到楚泽和6接舆走到溪边,小胖子已经把放在冰冷溪水里的西瓜切好,露出一张憨厚笑脸,将两块硒鼓分别递给了楚泽和老人。/p>

    6接舆缓缓坐在自己最熟悉的那张竹椅上,楚泽则和几个少年坐在一起。/p>

    在苍溪镇待着这些时日,年龄不大的楚泽已然成为了少年们心中最向往的神仙人物,不知不觉的变出了孩子头。/p>

    待到楚泽和6接舆坐下,为的小胖子就大声嚷道:“先生,咱们上次讲到大楚了。”/p>

    6接舆看来楚泽一眼,笑道:“对对对,是讲到大楚的那些极有大周遗风的人物了。”/p>

    老人缓缓咬了一口西瓜,接着道:“今日咱们不讲别人,单独讲讲大楚那位亡国皇帝。”/p>

    一听到要讲有关皇帝的故事,少年们瞬间变得安静下来。而楚泽则是楞了一瞬,脑海中缓缓浮现出一个算不上宽广高大的背影。/p>

    楚泽虽然从当年的凤凰城死里逃生,可大楚的皇帝,楚泽的父亲却是确确实实的死在了皇宫城头,连同楚泽的母亲一起葬身火海。/p>

    十年都没有听到旁人再谈起自己的父亲,楚泽忽然觉得有些百感交集。/p>

    6接舆也变得语气沉重起来:“大楚王朝虽然只建立了短短三十年,历经两帝。但这两位帝王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我们今天要讲就是那第二位楚帝。”/p>

    “要说这位楚帝是个怎样的人物,其实也和一般人差不了许多。高高瘦瘦的,皮肤还挺黑,待人接物总是带着和善的微笑,”/p>

    “遇上难题时,这位皇帝总喜欢挠着头傻笑,请教身旁的两位老臣。”/p>

    “他曾登上过大楚最高的九曜山,也曾去过大楚最广的云梦泽。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位好皇帝,但他却觉得自己算不上是一位称职的父亲。”/p>

    “他也想要抽出时间来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只是他背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要一个国家。”/p>

    “他曾许诺过,等来年开春带着自己的家人去九曜山、去洞庭湖,只可惜大楚终究是倒在了深秋的一场大火里。”/p>

    “他死前没有说话,只是望着城南方向,默默留下最后两行泪水。”/p>

    “他还有许多想说,却一字一句都未能说出口。”/p>

    “他叫楚怀瑾,是大楚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自认有愧的父亲。”/p>

    天历四百三十一年,大楚亡国第十年的夏天,再次听到楚怀瑾这个名字的楚泽泪流满面。/p>

    转眼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