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第277章 荒唐帝王

第277章 荒唐帝王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事实上,张丹青等人在外滞留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堂堂的都察院一把手,长时间的滞留在外头,如今的朝廷里已经有了渐渐兴起的非议之声,就连皇帝朱允文,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张丹青的工作内容和地点,一连发出了数道诏令,强烈的要求召回张丹青回京议事!

    在公文里也写得非常语气诚恳和足够尊重,一封又一封的公文诏令,让张丹青无法推却,要不然的话,自己就怕要成了下一个岳飞了,尽管性质和严重程度远远比不上……

    心不甘情不愿的收拾好行囊和队伍,张丹青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程,看着木船两岸的风景渐渐向自己飞速驶来,张丹青等人不由的微微感叹,这个政治的风暴漩涡中心应天府又要很快进入自己的视线之中了,整个应天府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城既是最富裕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地方,自然会有一大堆的政治难题,等着张丹青去头疼。

    甚至通过其他的渠道,张丹青已经获知,眼下的各路藩王,已经被朱允文成功的放回了各自的藩地,听到这个消息的张丹青忍不住的摇头呵呵一笑,真是个荒唐的愚笨帝王啊!

    这事情要是真换做自己的话,自己肯定会一一不做二不休的,把各路藩王强行的留在精神之中,不管是打着思念各位叔叔和堂兄弟的名头,还是要让他们在一起多多团聚和亲近,或是要无期限的拉长,他们为太祖朱元章守孝的时间,都是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借口和理由,甚至打的这些大义和忠孝的借口,就等同于占据了合理合法的道德制高点,即便是站着如此的由头来肆意妄为!天下人也说不出任何的话语和指责质疑,毕竟都谈出了这么正大光明的理由,谁还能说得出半句反抗之语呢?就怕这些个藩王,即便是心里头有各种不爽,只怕也只能强行的把委屈和不甘心咽回肚子里了!但这个朱允文偏不,偏要在自己的叔父和天下臣民面前,装作一副自己很讲道理,很仁义的样子,大手一挥的便把这些个藩王给放回了藩地,并且还要求各地的地方官严加保护。

    这个操作顿时就让张丹青有些看不懂了,甚至有些鄙夷起这个要面子又要搞小动作的皇帝,明明自己心里头有一百个想法,想要削藩,甚至煞费苦心的让御史杨进,玩起了苦肉计,对外宣称意外消失,并因此来嫁祸怀王朱允熥,可另一方面,你要削藩就削藩吧,偏偏海又不愿坏人做到底,扭扭捏捏的,又为了顾及自己的名声和威严,竟然把各路藩王给放了!平白无故的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打击机会。

    长长的叹了口气,张丹青深感无奈,要是皇帝这个时候拉得下面子和表面的道德功夫,直接趁着诸王齐聚在京师的时候直接动手,也就没有后面的那一大堆烦心事了,什么燕王朱棣奉天靖难,也就再也不会出现在历史之中了,而建文帝朱允文自然也不用闹的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甚至还要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妻妾一并放火自焚,自己的儿孙被叔叔圈禁一生!自己的大臣们也一个个的被赶尽杀绝,株连九族……

    这历史上原本发生的一列列凄惨事实,都源自于朱允文的一次次心软和自以为是上头……也是朱允文的一系列奇葩思想和决定,一步步的葬送和丢失了制裁燕王朱棣的最佳机会,从而最终遭到了自己叔叔的反噬,便丢了,天下也丢了性命……

    或许在朱允文的心里头想来,只有把自己的这些个叔叔以及堂兄弟,大方的放回,然后再通过自己这个帝王的手段和措施,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削藩和处置,才能够显得自己这个帝王的所作所为合法而又受天下人爱戴和尊重,那煌煌青史上,才不会说自己刻薄残忍而口蜜腹剑,才不会说自己削藩的行为是趁人之危,才会大方的赞许自己一声仁义之君!

    事实上,这种迂腐而又自以为是的想法,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朱允文的那些个老师以及侍读们长期培养起来的错误儒家观念所导致的,并且这些儒家思想,这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儒家思想,最终让朱允文彻底的翻了车!

    看着手中的这些个诏书公文,张丹青一脸的无奈哭笑,自己好不容易的侧门离开金斯,就是为了躲避朝廷里这些无休止而又毫无意义的争论和削藩决策,并争取为清算燕王朱棣的过程少出力,少出谋划策,而希望得到燕王朱棣的网开一面!可没想到究竟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朱允文的一纸照书,自己还是不得不强忍住心中的委屈和不适,再次返回到那风暴漩涡中心的京城。

    事情到了这里,自己未来的选择和道路已经非常清晰明了,要么自己在对燕王削藩的事件上闭口不言,要么持反对意见,以争取换来将来燕王朱棣对自己的宽容和接纳,否则的话,自己怕是只能和齐泰黄子澄等人一样被株连满门了!

    而抱着消极的态度,尽可能的不参与削藩决策,也是需要格外的谨慎,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黄子澄和朱允文等人视为与燕王朱棣有所勾连,并遭到打压和排斥,最终离开京城的权力中心!

    但这个结果显然并不足以让张丹青感到畏惧和害怕,真正让他感到不安和无法预料控制的,是自己会被当成燕王同党来处理对待,那就有些栓q了……

    毕竟自己怎么说也有一大家子等着自己养活和照顾,可不能学徐增寿,最终被朱允文一剑捅死在了大殿之上,那就有些芭比q了。

    河水两边的山峦和农妇渐渐跃入眼帘,也逐渐让张丹青的思绪更加凌乱起来,自己的接下来策略和对策也更加清晰明了,那就是消极应对,但也不要做的太明显,总之不要给燕王朱棣造成太大的伤害和压力,以此为目标和准绳,相信将来燕王朱棣就是夺了天下登基称帝之后,也不会过多的苛责和为难自己,大不了自己会被一脚踢到地方上做个小官,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张丹青心里如是想着,即便是有这样的结局,也总好过那个草包李景隆,明明屁的功劳没有,就因为连连输给了燕王朱棣,并且在关键时候给他开了一下城门,就被,燕王朱棣封了国公,并列为封天禁难功臣第一位,并招来燕王府的那些个大臣极度仇视和排挤!最终被削去官职圈禁起来,草草一生!

    一提到这个李景隆,张丹青也是忍不住的摇头苦笑一声,这个最不会打仗的官二代,事实上在这个特殊的朝代,却被朱元章和朱韵允文视为大明朝最有希望的第二代名将,并且此时在京城之中的呼声颇高,讲起拥兵策略起来几乎是一套一套的,此时还真的唬到了不少人!此时的京城王公大臣里面,还真别说,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肚子里非常有料的,像极了当年还未来得及出征的赵括!

    明太祖朱元章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此时的朝廷面临着一种强支弱干的尴尬局面,建文帝的叔叔们在外就藩,势力庞大。为了解决藩王势力过大对朝廷造成的威胁,朱允炆在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下进行削藩。面对朝廷的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攻破南京,从自己的侄儿朱允炆手中夺下皇位。

    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有个人一直站在朱允炆一边,但他却是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这个人就是李景隆,开国大将李文忠之后,建文帝朱允炆的表兄弟。为什么一个朝廷的人会成为燕王朱棣夺位的第一个功臣,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坑死”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草包。

    出身将门,却是纸上谈兵之徒!

    李景隆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李文忠与朱元章还有一层亲戚关系,李文忠的母亲朱氏是朱元章的姐姐,从辈分上来说,李文忠要喊朱元章一声舅舅。

    朱元章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就带着14岁的李文忠投奔了朱元章,在之后的岁月里,李文忠跟随他的舅舅朱元章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章大封有功之臣,李文忠因卓越战功被封为曹国公,在武将中地位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李景隆就是在这样显赫的家庭里慢慢长大,从小喜欢读兵书,很有贵族气派,在外人看来确实是一个仪表堂堂,很有出息之人,不过李景隆此人,其实和战国时期的赵括一样,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徒。

    李景隆,小名九江,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家和明朝皇室有亲戚关系,李景隆的祖母正是朱元章的姐姐,所以李家的身份很特殊,是“勋而兼戚”。李景隆自幼生长在富贵之家,“读书通典故”,成年后长得很帅气,“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

    朱元章并不相信,他手底下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个大将和元帅,甚至为他出谋划策的李善长,以及自以为是而骄狂自大的胡惟庸,他都并不信任,而对于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义子李文忠,却是非常的信任和包容,在他死后,并把这份卷爱转移到了他的儿子李景隆身上,再加上李景隆这个家伙,谈吐自若口若悬河,偏偏长的一表人才是当时京城有名的一个大帅哥,每谈起军士的时候,便侃侃而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自然在洪武皇帝朱元章的面前备受青睐!受爷爷的影响,朱允文对他也非常的推崇备至!

    由于身份特殊,所以李景隆在朱元章时期就得到了重用,“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后,更是对李景隆信任有加,以肺腑见亲任”。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在齐泰、黄子澄的推荐下,出任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

    但朱允文却是有些不信邪,非但无条件的相信他,把几十万大军全部押宝在他的身上,并且还在他的出征仪式上,亲自为他推车送行,一个皇帝亲自降节如此,,按理来说,已经表达了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从来就没有独自领兵作战过的李景隆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居然被朱棣的几万人打败。更令人不解的是,每当战局对朱棣不利时,李景隆总要站出来“帮忙”。比如说在攻打北平时,“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李景隆闻讯后,马上派人制止瞿能攻城,使得燕军得到了喘息之机。

    李景隆领兵期间,“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南军遂不支”。后来李景隆被撤职,朝廷官员纷纷上书,认为“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宜诛”。不过建文帝没有答应。朱棣大军打到南京城下时,方孝孺等人怒不可遏,十几位官员居然围殴李景隆。不过建文帝,还是信任李景隆,居然让他先去向朱棣求和,然而驻守金川门。

    然而,李景隆彻底背叛了建文帝,他打开了金川门,朱棣兵不血刃,夺取了南京。朱棣称帝后,立即封赏功臣,战功最高的当属丘福!他的封赏是“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

    但是这不过是燕王朱棣的权宜之计而已,没过多久,李景隆便遭到了朱棣的收拾和排挤,最终惨遭清算和圈禁。

    既然这个人的例子不能学,张丹青忽然就想到了一个人,茹瑺!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军闯入金川门,茹瑺带领建文朝29个文臣,手举降表,欢迎新主朱棣的到来,这是最先向燕王朱棣发起欢迎和祝贺的,自然让燕王朱棣高兴无比,毕竟有这么级别和分量的大臣对他表示欢迎和接纳,作为乱臣贼子的他,自然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后来茹瑺首先劝燕王朱棣早登皇位,由此深得朱棣欢心。

    朱棣即位后,仍让茹瑺担任兵部尚书,另外,还加太子少保衔,并特封茹瑺为忠诚伯,食禄1000担,终身享用。朱棣不仅给茹瑺加官进爵,还选其子茹鉴为秦府长安郡主驸马,茹瑺一时风头无两。

    相信只要自己也第一时间表示祝贺和欢迎燕王朱棣的到来,不说什么升官加薪,保住自己应该不成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