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这医生太懂我了 > 第一百零二章 真正的强者是把对手掰弯

第一百零二章 真正的强者是把对手掰弯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这医生太懂我了 !

    六位评议老师落座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上,打开课本和笔记,和评分表,开始听课。

    元嘉也在听课,从考生四号上台之后,他的目光就一直落在对方身上,以他的观察力,自然很容易从考生四号的衣着、神态、年龄、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看出来,考生四号只是个刚博士毕业没多久的人。

    那么考生四号的最大劣势,就是经历和经验的不充足。

    随着考生四号开始讲课,这方面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并不是说他讲得不好,而是太过拘泥于教材了,课外话题延伸的很少,听得让人昏昏欲睡。

    而且他上课时表情一板一眼的,调动情绪的能力很差,只顾着自己在上面讲了,然后例行公事一样给台下‘学生’提几个问题,这种互动其实跟没互动没啥区别的。

    他前二十分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但越到后面,他自己都感觉无力了,没有良好的互动下,就跟自己玩单机似的。

    评议老师也没闲着,真把自己当学生了,挑着各种古灵精怪的问题来去问他。

    “老师,能提个小小的建议吗?”

    “当然可以,同学请讲。”

    “老师,您上课说话能不能慢点儿,语速太快了,记笔记跟不上。”

    “哦哦,好的好的……”

    渐渐地,考生四号的节奏就被严重打乱。

    到了后面二十分钟,就有点赵本宣读的味道了,他的激情、思维,都比刚开始时差了很多。

    当然了,这是元嘉以自己的角度上来看的,客观来讲,考生四号虽然不算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毕竟大部分的大学讲师都是这样的,他讲他的,学生听学生的,互不干扰,铃响人散。

    下课铃响起,考生四号的课还没讲完,正犹豫着要不要拖堂呢,陈主任已经示意考试结束了。

    考生四号有些丧气,他确实没把学生互动这块做好,而且面对学生刁难、或者提问的时候,处理也显得太过生涩,包括一些细节处理也十分不到位,因为语速问题,那个评议老师已经打断他两次了。

    学霸们最大的优点,便是反思能力很强,下台之后,考生四号自己都找出来自己不少问题了,只可惜,机会只有一次,他有些后悔先上台了。

    正当他准备收拾东西离开的时候,陈主任叫住他:“要是没啥事的话,可以留下来一起听听,你也当学生,毕竟你是先发嘛,可以给一号提问。”

    讲台上正在准备投影设备的元嘉嘴角抽了抽,心道陈老头你还真是大公无私啊!

    考生四号欣然留下,当老师不在行,当学生那可就拿手了。

    谁没遇到过差老师?做的PPT五颜六色,版式混乱,讲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重点,没有论点,没有分析,没有论证,对于学霸们来讲,真是恨不得自己自习还好一点。

    考生四号重新在座位上坐下来,这才认真地观察起元嘉来。

    上一次的笔试中,元嘉提前交卷,他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也正是因为这混蛋的提前交卷,打乱了他的解题节奏,不然笔试成绩应该还能再好一点儿。

    元嘉的容貌自然不用多说,关键是他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质,让考生四号愣了愣神,以至于一直看着他,像是在看一副默片一样,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不自觉地平静下来。

    从元嘉的脸上,他看不到任何的紧张情绪,也没有兴奋,就是特别的淡然安宁,仿佛已经在讲台上浸淫了几十年似的。

    懂心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他所有的人生经历所铸就的。

    假如你经手亿万钱财,就很难被钱震动心神;假如你采撷过人间绝色,面对漂亮女孩子时,自然也不会举止拘谨;假如你见过很多的人、去过很多的地方,那么你自然洞察世事人情,也不会轻易地激愤或紧张;假如你对自身的学术领域有极深的研究和理解,上课什么的,自然从容淡定;更不用说经历过生死、苦难、焦虑等等这些事了,自然而然地就有一种神态凝重、气度沉稳的气场。

    考生四号不知道元嘉经历过什么,却深深地被他身上的气质吸引住了,这对一个学心理的人来说,真是恨不得把他剥光光好好研究一番。

    我是男的!我特么在干嘛?!

    考生四号狠狠地掐了下大腿。

    元嘉的气质当然不只是眼镜带来的加成效果,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有在研究催眠术和读心术,也在系统里体验了不少常见职业人生,包括医生、演员、老师、建筑工等等,只有亲身体验过,他才能最切合实际地知道对方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于是这一次次的体验,就变成了他的气质光环,大部分人跟元嘉接触,都能在他身上找到一种亲切感。

    就像元嘉上次在动物园里看到的‘交际花’-水豚,他喜欢用水豚来形容自己,温和无害,大家都喜欢跟水豚做朋友,像是身上有种奇妙的磁力一样,让人情不自禁地就想靠近。

    当然了,气质这种东西是建立在陌生人的第一印象的,对熟人的话,气质加成是很弱的,比如你会觉得你姐姐很有气质吗,你只会记得她在家抠脚。

    像卉卉就觉得哥哥好穷,喜欢闻袜子,还很臭美!

    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元嘉的课开始了。

    这次的讲课内容早已划分好,讲得是《临床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初步诊断。

    从教案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来看,元嘉并未有多么出彩,毕竟不少考生的PPT做的相当漂亮,元嘉的PPT就稍微朴素了一点,但优点也有,条理十分清晰,重点也都全部做到位了。

    评议老师们默默给出自己的分数。

    满分四十分,六位评议老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话,平均分32,考生四号是34,这项当中,大部分考生差距并不大。

    元嘉已经开始讲课了,考生四号也认真起来,专心听着元嘉的课,想着待会儿要挑几个刁钻一点的问题来问他才好。

    渐渐地,考生四号就发现了元嘉讲课和自己讲课的不同之处。

    他的切入点相当完美……

    要知道,一节课里,总是由很多的环节构成的,比如【初步诊断】这堂课里,就包括‘求助者初步印象’‘确定求助者心理和行为的关键点’‘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严重心理诊断’‘心理评估’等细分部分。

    元嘉在切换知识点的时候,保证了课程的流畅性、逻辑性、连续性,没有别的废话,都是干货,每一个知识点都切中要害,直指教学目标,过度相当自然,有种水到渠成的顺滑感。

    渐渐地,考试四号发现秘诀了,元嘉每次切换的时候,他总会先引出新的问题出来,再利用问题过渡到下一阶段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主角打完小的,老的就顺势出来了,很自然,而且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另外,考生四号还发现,元嘉的课外话题延伸导入的相当巧妙,毕竟课堂内容肯定是相对枯燥的,学生们肯定更喜欢听案例。

    尤其是元嘉随手举得那个‘考试综合症’的诊断例子,也不知不觉地将考生四号深深地吸引住了。

    没想到那位化名‘小刘’的同学,竟然是因为有别的隐情,故意表现出考试综合症的症状来,一下子,关于【初步诊断】这堂课的内容重要性就立刻升华了,谁都知道误诊的情况下,是绝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考生四号已经完全被元嘉的课吸引住,知识内容他自然早就掌握了,但元嘉的课外延伸却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元嘉丰富的个案经验下,再配合他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情绪感染,这堂课可算是讲得绘声绘色。

    六位评议老师也扮演着学生在听课,他们也像元嘉提出一些问题,但元嘉都完美解决了。

    考生四号明白,这不是评议老师有意放水,而是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在元嘉的‘讲课节奏’里面的,他有意放出一些问题来去让学生发现,并提出,解答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

    看到有人提问,元嘉的表情是欣喜的,仿佛在说‘啊,你终于发现这个问题了’,而不是‘你怎么会问这个?’

    这跟自己刚刚混乱的‘讲课节奏’完全不一样。

    考生四号服了,这种控场能力,他自认拍马都赶不上,真的像是一个浸淫讲台多年的老教师一样。

    评议老师们也最为看重这点,对于新老师来说,最怕的就是上课时,被学生打乱了节奏。

    元嘉的个人秀持续了四十分钟,临下课前五分钟,他还有时间布置了作业,真就像在上课似的。

    陈主任也被元嘉唬得一愣一愣的,心道你小子也入戏太深了吧,还给我们布置作业,这番模样去当演员倒是合适,演技绝对吊打小鲜肉。

    毕竟元嘉的面部表情控制得相当完美,真的就像是在上课一样了,情绪感染力极强。

    很快,六位评议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打分,满分五十分,元嘉得分满分。

    其余大部分考生的评分,大多在三十五到四十分之间。

    外聘教师的标准来看,真的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真要说的话,怕他太帅,搞得女孩子们无心上课?

    这算什么破理由嘛。

    陈主任向还在认真做笔记的考生四号问了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一号的吗?”

    考生四号停下笔,回过神来……

    我是谁?我在哪?我特么在干嘛??

    这货不是老师!他是我对手啊!!

    见考生四号也没问题之后,六位评议老师给出了对场评分。

    考生四号:两分

    元嘉:九分

    用了两个小时,今天的面试就结束了,诞生了差距最大的对场分,以及目前最高的面试评分。

    如果不算明天早上的最后两位考生的面试的话,元嘉以91分的成绩位列面试成绩第一,比第二名高出了10分的差距。

    最重审核结果会在周五的时候以电话的形势通知考生。

    下楼的时候,元嘉是和陈主任一起走的,从六楼的楼梯慢慢走下来。

    “之前让你留校你不留,看你今天这表现,是不是跑其他学校当老师去了?”

    “遗传、遗传……”

    “??…我有个外甥女单身,要不要介绍你认识下,你爸学生物的,老跟我吹嘘你们家基因好。”

    “不要,我有女朋友了。”

    “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