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扬锋汉起 !
杨安玄对此次鄢陵讲学十分重视,除了众人猜测的选用人才、结交世族以及拉拢读书人之心外,还有更深的一层目的,或者称为野心亦可。
作为穿越人,杨安玄对大致的历史走向十分清楚,知道东晋王朝已经走向末路,改朝换代就在不久之后。
按照历史发展,笑到最后的是刘裕,时下的下邳太守,他趁桓玄篡位之机,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最终建立了宋王朝。
每每想到史书上记载的千余人,杨安玄总觉不可思议,就像史书记载刘裕一人逐千军的故事一样。
刘裕用不到二千兵马能够夺取天下,自己手握五千大军,轻骑超过两千,还有重骑,比起刘裕更具优势,怎会坐失良机。
杨安玄不止一次地思过过刘裕能成就帝业的原因,除了出身北府、骁勇善战外,刘裕靠平定孙恩、卢循之乱起家,然后击败篡位的桓玄逐渐掌握朝庭大权,排除掉异己,杀掉晋天子称帝。
朝代更迭并非易事,得民心者得天下,刘裕平定战乱,举行北伐,重用寒士,宽待百姓,才最终得以建立帝业。
要想与刘裕争夺天下,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杨安玄知道自己凭借穿越的优势,手中兵马胜过刘裕,走在了他的前面。
接下来便要在文治上下功夫,在汝南施政的做法可以在荥阳、颍川继续推行,相信有了汝南的先例,做起来会事半功倍。
这次鄢陵请孔懿前来讲学,杨安玄准备向世人展现尊师重道的一面,借讲学之机发出自己施政的声音,让天下人听到。
官位有限,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但接下来在两郡兴办学庠,需要的教师却不在少数,足以让不少寒门子弟立身。
自己在汝南任太守的时间不长,却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有十数名教师得以晋身官场,教而优则仕。千金买马骨,相信自己的举动会引得天下寒士纷沓而来。
十月二十六日,杨安玄将军政交给颍川主簿钟荣和司马赵田,自己带了一千五百轻骑押运了六千石粟米前往鄢陵城。
钟荣出身长社钟家,颍阴荀氏、许县陈氏、长社钟氏、鄢陵庾氏是颍川四大姓。不过永嘉南渡之后,除了庾氏,其他三家逐渐势弱。
温详任太守时钟荣便是主薄,温详弃城而逃,钟荣却没有走,杨安玄在许昌抵御魏军,钟荣与马广发动城中百姓运送物资、帮着守城,助力甚大。
朝庭任命杨安玄为颍川太守后,马广自问得罪过他,离职而走。
杨安玄初任颍川太守,对郡情不熟,钟荣的官声不错,办事能力也强,所以杨安玄将其留下,帮着打理政务。
十月二十八日,杨安玄率军来到鄢陵,鄢陵县令丁悦带着官吏将太守接进县衙。
杨安玄对鄢陵县令丁悦的印象并不好,这位三旬年纪,美仪容,手中麈尾不时地甩来甩去,说起话来拿腔拿调。
略作寒喧,杨安玄问起此次讲学准备的情况。
丁悦面带难色,道:“接到府衙的公文后,下官便派人将城西五里的花溪温池重新修缮了一遍,只是这些日前来的士子源源不断,花溪附近的住处两天前便已住满,后来之人已无处可住。”
杨安玄心中不悦,这次前来参加聚会的人数是有点多,但他事先便叮嘱过丁悦多准备些房屋,要足够三百人所需,而丁悦仅准备了五十间竹屋,显然未把自己的命令放在心上。
不过杨安玄亦有所准备,此次率军而来随行多携带了不少帐蓬。每顶帐蓬住兵丁十人,那些士子清高,便安排他们四人住一顶帐蓬,总无话可说。
温池附近气候温暖,将帐蓬安置在温池附近,也不怕那些士子们受凉,至于那些有钱的士人,自难不住他们。花溪温池离县城不过五里,完全可以住进城中客栈。
懒得训斥丁悦,杨安玄吩咐腾出百顶帐蓬,让张锋带了军兵在温池附近选地势平坦之处安扎。
第二天,杨安玄跟着丁悦前往花溪温池查看。花溪温池自古出名,三国时曹操在鄢陵屯田,得谷百万余石。
又因鄢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水草丰美,曹操下令在马栏村一带养马、驻兵,至今如留下几处兵营遗址:韩营、郭营以及乐营等等。
曹操建都许昌,每到冬季,便会带了文武僚属前来花溪避寒,在花溪一带建有不少殿宇楼阁。晋代曹魏之后移都洛阳,鄢陵花溪温池虽不及往日繁盛,却仍是文人墨客悠游的胜地。
胡马入侵,鄢陵先后被后赵、前秦所得,鄢陵成为胡人放牧之所,楼台殿宇失修。淝水大战之后,晋朝重获鄢陵城,庾家牵头带了颍川世家重新修缮了花溪温池,作为世家子弟悠游之所。
庾楷参与王恭之乱,失利后逃归桓玄麾下,被朝庭视为叛逆,庾家自然受到牵累,在鄢陵的势力大不如前。
庾楷曾为豫州刺史,杨安玄任汝南太守时曾是他的属下,后来杨安玄奉朝庭旨意夺取了历阳城,还从庾楷身上捞了一笔,杨庾两家嫌隙不小。
杨安玄就任颍川太守之后,鄢陵庾家也派人前来送礼道贺,杨安玄收下了庾家的贺礼,温言抚慰了一番,庾家人方才放下心。
得知太守要在鄢陵花溪温池邀孔夫子后人讲学,庾家当然要借机讨好。鄢陵庾家主事的是庾楷三弟庾欢,庾欢主动找到县令丁悦,表示愿意出资招待前来听讲的士子。
作为地主,庾欢和丁悦一左一右陪在杨安玄身边,一路替杨安玄介绍着花溪景色。
花溪温池座落在一片园林之中,一路行来水雾袅袅、温暖如春,树碧草绿,仍有鲜花盛放,小桥流水环绕着几个十余亩大小的温池,当真美不胜收。
杨安玄连连点头,赞道:“花溪真不愧其名,果然美若仙境。”
庾欢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处山泉,笑道:“杨太守,此泉名为珍珠泉,相传神医华佗曾在此取水煎药,泉下犹留药香。饮此泉水可以袪病消灾,多有百姓来此取水服用,称之为神泉。”
杨安玄知道这些典故多半是以讹传讹,寄托着百姓美好的愿望,而人活着,有些念想是好事。
先期到达花溪的士子听闻杨太守到了,纷纷前来拜见。离讲学尚有二十余天,先期到达的这些士人多是寒门子弟。
杨安玄举办讲学聚会的目的之一便是笼络这些寒士之心,当然不会摆什么架子,见不少人衣袍单薄,命张锋取来数十件事先准备好的羊皮袍,赠与衣袍单薄之人。
晚间设宴招待这些士子,杨安玄把盏敬酒,与众人谈天说笑,问寒问暖,得到不少人的好感。
杨安玄就住在庾欢为他准备的花溪精舍国,接下来几天与前来的士子们一起悠游雅聚,免不了谈经论玄,吟诗作赋。
“……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被歌女们在水榭中吟唱,在座的士子们手捧美酒,摇头晃脑地听着歌舞,一脸沉醉。
杨安玄扫看着座中士人,心中暗自得意,这几天自己礼贤下士,得到多数人的肯定,这首抄自李白的诗作一出,又为自己加分不少。
现在才十一月五日,前来聚会的士子就超过了三百,照这种趋势下去,等到讲学之日人数超过五百亦有可能。
这几日杨安玄四处游玩,让随行的兵丁山中伐竹,依照地势搭建了许多竹舍出来,很得士子们的喜欢,三五一群聚伙而居。
让杨安玄没有想到的是,不光是士子们前来,有不少名士也闻风而至,眼下花溪温池便住进了荀家的荀歌、陈家的陈达,还有南阳的冯立等人。
这些人都是名重一方的大儒,在族中讲学,此次前来都带了七八名弟子。言谈之中,杨安玄听出几人有意借机与孔懿辩论,若能压过夫子后裔一头,那在士林中的声望立时会大涨。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的这句话流传久远自是被时间所检验过,对于荀歌等人的小心思杨安玄不置可否,他属于看热闹不怕事大,于他而言这场讲学影响越大越好。
孔懿还没有到,荀歌等人便先行挑选楼台亭榭开始讲学,各吸引了不少士子前去听讲辩论。
那些听讲的士子免不了要争论一番,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戾气渐重,而荀歌、陈达、冯立等人本就暗中有争高下之意,花溪温池暗波涌动。
杨安玄得知后,派人邀荀、陈、冯等人在精舍大厅举行一场公开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十一月十日,精舍大厅内座无虚席,便连门外都站了不少人,杨安玄居中而坐,庾欢和丁悦左右相陪,算是主持。荀、陈、冯三人各自在弟子的簇拥下,各自安坐。
杨安玄刚宣布辨论开始,荀歌身后便站起一个年轻人,对着陈达拱手道:“陈公,孟子曾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请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达是陈蕃后人,陈蕃当年以一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闻名天下,这年轻人是以孟子的话来打脸了。
杨安玄看此人年纪与自己相仿,神情倨傲,轻声问庾欢道:“庾公,此子何人?”ъìQυGΕtV.℃ǒΜ
庾欢笑应道:”此子是荀歌之侄荀伯子,以博学多才而出名,只是为人有些傲气。”
陈达当然不可能亲自与荀伯子论辨,以目示意其子起身应对。陈新欣然起身,高声应道:“先祖立志高远,放眼天下……”
争辩起,据经引典,夸夸其谈。杨安玄先前还听得有味,逐渐发现争辩为辩而辩,贬低对手抬高自身。
杨安玄心中暗叹,东晋风气谈玄论经,好空谈不务实,于国何益。
看着争得面红耳赤、听得津津有味的士子,杨安玄觉得自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空谈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