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宅男的大明 > 第5章 勤王圣旨

第5章 勤王圣旨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宅男的大明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就在吴应熊、满云龙、何承志等辽东将领擦干脸上的血迹,和宁远数十万百姓欢庆守城胜利之际,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大明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和十余个锦衣卫飞马到了宁远城,带来了崇祯皇帝的一纸诏书,要求辽东总兵吴三桂“立刻放弃宁远城,回京师勤王”!

    蓟辽督师府里有正堂、议事厅、点将台、签押房、监舍等。那日,身穿内官冠帽的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带着十余个锦衣卫和御林军,从仪门进到正堂,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副总兵冷允登、副将杨珅、吴应熊、满云龙、何承志等将领已经候着崇祯的圣旨了。吴应熊一看,王之心年过四旬,个头中上,体态微胖。他面透红光,神情高傲,身后四个东厂的锦衣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还有七八个护送他来宁远的甲胄御林军,各系鲜红的披风或大氅,个个威风八面。

    王之心见了吴三桂,便从身边一个锦衣卫手中取过一个黄绸布包裹,里面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装着圣旨。只见王之心从匣子中取出崇祯皇帝的圣旨,用公鸭嗓子喊道:“辽东总兵吴三桂接旨!”

    吴三桂和众将跪拜接旨,正堂外的将士也单膝下跪,口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之心大声宣读诏书:“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患难之际,方见忠良。今辽东总兵吴三桂,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朕心甚慰,兹特嘉‘平西伯’,享宗室格,世代相传,另赐内孥一千两……即日起,弃宁远城,但不弃民,入京勤王。钦哉。”

    原来,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亲率五十万东征大军,从西安出发,短短两个多月,就攻克宁武关,攻克太原,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的降表亦到,京城门户大开,危如累卵,崇桢不得不降旨,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军入京,保卫都城!当时通信主要靠人马,三月初,崇祯皇帝只知道众多“闯贼”已到大同,没想到大明会很快亡国,所以他的诏书中,为了顾全自己“圣君”的颜面,要求辽东总兵吴三桂放弃宁远时,不放弃辽东几十万边民。历史上,崇祯皇帝也一直以大明中兴之主自居。

    吴应熊掐指一算,农历三月初三,明朝还有十余天就要灭亡了,崇祯就要死了,满清入关蹂躏汉族百姓,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便站起身说:“带几十万辽东百姓入关,大军日行最多不会超过二十里,等走到山海关,估计京城就陷落……”

    “大胆!你是何人,竟敢口出妄言”,没等吴应熊把话说完,王之心就阴阳怪气地对身边锦衣卫下令:“速速将眼前的反贼拿下!”

    吴三桂赶紧接了圣旨,给王之心赔不是,道:“王公公,你误会了,这里没有反贼;他是末将之子,刚在和满清鞑子的战斗中奋勇杀敌,脑子受了伤,胡言乱语,还请见谅。末将府上有两支上好的高丽参,一会送上给公公压压惊!”

    在执政初期,崇祯皇帝干掉魏忠贤,搞垮阉党,太监们倒了大霉。但后期“东林党”卷土重来,文官空谈误国,崇祯又性情多疑,只能信任身边的太监,宦官们又重新得势,腐败依旧。王之心听吴三桂说有上等高丽参,铁青的脸色才缓和不少,不过他并不满足于人参,双眼望着崇祯皇帝送给吴三桂的一千两内孥,慢悠悠地暗示道:“平西伯,这年头,高丽参再珍贵,不是谁都有命吃呀,还是白花花的银子好使!皇上说了,只要你们关宁军进京勤王,朝廷还会为你们准备二十万两兵饷。想必平西伯不会在意眼前区区一千两银子吧?”

    四万关宁军为朝廷守边关,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每个士兵的军饷一个月才二两银子,而且到三月份,关宁军一连十四个月没发军饷了,王之心这太监,竟敢公然向吴三桂索贿,副总兵冷允登、副将杨珅、游击郭云龙等人都愤愤不平,暗中都紧握了刀柄。吴三桂咳嗽了一声,众将也就不吭声了。“王公公说的是。”吴三桂笑脸盈盈,顺手将一千两内孥转赠给了王之心。

    这一切被吴应熊尽收眼底,他明白了,对关宁军这支虎狼之师,吴三桂就是头狼,他有强大军事才能,也具有绝对的威严。因为吴三桂出身于辽西将门望族,他的父亲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622年)如何在广宁之战中失利,辽东经略熊廷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吴襄后来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在辽东身经百战。

    蓟辽督师府的正堂中间,摆了一个大木炕,上面铺了一层虎皮褥子,中间摆了一矮脚茶几,炕两边可坐两人,炕下摆了两排太师椅。依封建社会那种尊卑等级的“升炕”规矩,吴三桂请王之心升炕,副总兵冷允登、吴应熊和杨坤等诸将坐在炕下的太师椅上。

    过了一会,吴府上一位十四五岁的青衣婢女端上一个大茶盘,上面放了两只官窑粉彩盖盅,里面泡了两盏香气腾腾的沸茶,茶盘上还有两支上等的高丽参。王之心取茶在手,和吴三桂闲聊了几句,收好那两支高丽参和一千两白银,这才心满意足地要离开。

    吴三桂带领诸将起身送走太监王之心,然后下令辽东高级将领到议事厅商议“弃宁远城,进京勤王”的圣旨。吴应熊悄声对何承志耳语了几句,何承志点点头,笑道:“大哥放心,小弟一定办到。”

    放弃宁远,带几十万边民入关,不是一件易事,一帮辽东将领包括吴三桂,对崇祯的圣旨很纠结,吴三桂更是面色沉重。宁远城是吴家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他的舅舅祖大寿降清后,祖家的家产也都交给了吴三桂。如奉召入京勤王,放弃宁远,吴家和祖家几代人的心血就化为乌有。而且宁远城易守难攻,一朝离开,再想从满清手中夺回,无异于与虎谋皮。另外,吴三桂心底还有一个顾虑——每次京师受外敌攻击,事后崇祯皇帝必斩兵部尚书或总兵维护朝廷尊严和自己圣君的面子,满清先后四次内犯时,被崇祯杀掉的兵部侍郎、总督、督师、总兵等军事高官达四十多人,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督师袁崇焕。

    吴三桂心里很纠结,心想即使率关宁军抵达京城杀退李自成,以崇祯皇帝多疑和刚愎自用的个性,自己会不会步袁督师的后尘,这很难说。当年满桂在京城外与后金军队激战,皇太极下令用袁崇焕部下用过的箭矢射伤满桂,结果满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贯体,回城后军医取出。满桂中了计,以有袁督师部下记号的箭矢和伤口为证找崇祯告御状,坐实了袁督师的“通敌之罪”。当时吴三桂和舅舅祖大寿陪袁督师进宫面圣,在大殿亲眼看到袁督师蒙冤,被锦衣卫野蛮按倒,强行剥去朝服,这一幕十五年过去了,还历历在目!而且,在崇祯十六年,吴三桂就率军勤王过,等他到了京城,危机早就解除了,白跑了一趟,所以这一次是去是留,吴三桂迟疑不定,让诸将先表态:“诸位都是多年随三桂出生入死的兄弟,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