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全帝国都在看我直播盗墓[星际]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2016年,日本电影十佳
原创 2017-01-06 荒也深焦DeepFocus
作者 | 荒也(札幌)
编辑 | 不一定、Stevie(武汉)
1. 《错乱的一代》 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ベイビーズ
导演:真利子哲也
如此正面有力,并多层次表现暴力的电影,只怕日本电影史上未曾有过。当泰良(柳乐优弥)一拳又一拳砸下去,关于道德的批判也好,法律的违背也罢,都被暂且搁置,一种被压抑的原始快感从身体内翻涌而出。这是叫人痛快的但又极其纯粹的,甚至某种意义上而言高尚的暴力。对于追求剧情合理性,习惯了安全观影心理的观众来说,泰良缺乏说明性的无因暴力行为,也许成了本片最大的理解障碍。但如果结合片中松山特有的民俗节日,喧哗祭(山车、神輿等相互碰撞,看起来像在吵架一样的热闹节日)来看,即可知道泰良的存在不仅是法外之徒,而是象征着整个喧哗祭,这一日常社会文化制度之外,无法消解的混沌力量本身。
即便抛开以上民俗文化背景,仅从影像表现力而言,本片在每一个人物上的造型,如沉默无语面无表情,但肢体动作过剩的泰良,语言暴力但内心胆怯的裕也,眼神时常游离的谎言者那奈,孤独背影彷徨的将太等刻画都过于深入人心。在固定长镜头和手持长镜头之间产生的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在场面调度和动作设计上,追求点到面的直接身体接触的写实风格等,都让人对这位三十代导演和这些年轻演员内心充满敬意。年度最佳,当之无愧。
2. 《何者》 何者
导演:三浦大辅
一般来说,戏剧出身再转行电影的导演,往往在演员演技指导上,有过于强调演员肢体表现力的特征,但三浦大辅无论在描写□□派对的《爱之涡》,还是本片当中,都克制地只用小幅度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去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比如,五个参加就职应聘的应届毕业生,在即将和大学生活与青春岁月告别,进入成人社会之前的那种焦躁和迷惘,特别让人共鸣。另一方面,在看似十分和谐的友情之下,因为潜在和直接的竞争关系,五人之间充满的猜疑,嫉恨甚至背叛的腹黑关系也逐渐变得显露。手机和社交网络作为道具,在表现现代年轻人之间的那种复杂、脆弱、敏感的人际关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强大的同化和移情之下,使得整个观影的过程,好像在窥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是的,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安住这样一位“何者”。结尾佐藤健的一分钟回答,险些泪崩。。。强荐!
3. 《SCOOP!》
导演:大根仁
看过《恋之涡》(2013)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大根仁,这个奇怪但却不为人熟悉的名字。喜欢电影的人会爱上他,想拍电影的人会嫉妒他,怎么能用那么点钱和全素人演员就可以拍出那么一场精彩的荒诞爱情喜剧?!即便华丽转身执导全明星阵容,商业娱乐片的本片,大根仁对商业娱乐片的高度自觉性和对多种类型杂糅的掌控力都让人眼前一亮。
本片以狗仔都城静(福山雅治)为主角,刻画了他人生的三个阶段,电影随之通过摄影的目的不同分为三部分。偷拍明星和政治家隐私,充满正义感的新闻报道,以及效仿摄影师卡帕“战士之死”的英雄式自我终结的同时,成功完成儿时的梦想。相机作为非人物的主角,拍摄这一行为在本片赋予丰富意义,是充满欲望和爱意的,是捕获猎物的,也是自杀的武器。大根仁一共执导过四部作品,目前为止都从未失手过,当然本片也不会是例外~
4. 《新哥斯拉》 シンゴジラ
导演:庵野秀明
曾让东宝赢得过世界的,一是电影天皇黑泽明,一是被称为怪兽中的怪兽的哥斯拉。作为日本独有的怪兽系列特效片,六十余年来一直受到国民追捧。随着时代的变迁,哥斯拉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也不断在变化。
《新哥斯拉》的成功不仅在于,东宝和庵野秀明将已终结的系列,封印的哥斯拉再次“复活”,满足了粉丝们的怀旧情绪,更关键的还在于,新哥斯拉VS日本政府的虚构的对峙关系当中,十分巧妙的植入,并毫无违和感地隐射了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大事件,如海啸,3·11大地震,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二战后的原爆伤痕以及相对应的日本政府的无能。最后以年轻人政治家团队击败新哥斯拉,完成灾后重建,充满希望的主旋律方式收尾。在娱乐性,影像表现力,以及现实意义同时有机结合这一点上而言,本片完成得过于完美。
5. 《毛骨悚然》 クリーピー
导演:黑泽清
搭建在作者性和商业性双重坐标之上的惊悚悬疑片《毛骨悚然》,很难说不是黑泽清对崇拜的大师希区柯克的致敬。比如,那直到电影后半部分才逐渐显现,象征着犯罪者缺陷人格的地下室,不觉让人联想《惊魂记》等。可以说,空间是本片的重要主角。不仅是叙事里的空间,还通过空间以叙事。剧情的展开同时伴随着空间的变化,而空间的变化也提前暗示了结果。其中最为显明莫过于,支配者一定出现在斜坡、台阶、楼梯、屋顶等高处。空间的位置关系也构成了支配者捕杀猎物的判断标准。
确实,本片在剧情合理性和逻辑问题上有硬伤的嫌疑,但另一方面也让我想起,希区柯克在回答特吕弗提出的类似问题时,如是说道:“我最喜欢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逻辑是无聊。合理性是一种平衡手段,并没有实际作用”。一个优秀的导演,看的绝对不是剧本,而是画面,画面和画面!
6. 《在这世界的角落》 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导演:片渊须直
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和本片提供了极佳的对照性文本。都是以二战为历史背景,以美军空袭下的日本为舞台。但相较于前者以左翼立场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后者只是用“轻松的笔调描绘”(片中擅长绘画的女主角的画构成了本片的部分,属于嵌套结构)着□□坠落广岛前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但反而深得我心。前者的欠缺在于,与批判的对象距离太近,作者自上而下的主观判断与意识强加过多。而政治不诉求的《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则客观如实地呈现着人间地狱下普通日本民众的喜怒哀乐,清脆的朗朗笑声更是犹在耳边。
但本片绝不是试图去美化战争,回避历史。比如,拿宪兵开玩笑,收听完天皇玉音后的欧巴桑们的平淡反应,美军空袭后海上漂浮的鱼又可以拿来美餐一顿等苦境下的揶揄。这样一系列的细小瞬间,正是民众如何从被天皇=国家意识形态绑架下彻底挣脱,主体性重新获得的瞬间,也是人性得以闪光的动人时刻。
轻描淡写的水彩画风也和主题十分契合。对于上映期结束后的不断加场,以及媒体称扬道:后吉卜力时代的到来等,也就自然不难理解了。
7. 《怒》 怒り
导演:李相日
《怒》和桥口亮辅《恋人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剧情都是以在不同空间之下的三组情侣,以三组平行线的方式各自展开。只是本片通过“犯人到底是谁?” 这个疑问,所引发的猜测,即犯人可能是三组关系中的某一个,也可能都不是。(因为三人行为都可疑且与犯人长相相似)将看似毫无关系的三组情侣,间接地串联在一起,以至于他们之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不仅体现在剧情,在表达手法上,李相日也通过声效和图像的蒙太奇,穿越各自的时间和空间,将三组关系拧结成一个整体。比起凶手是谁的真相,更重要的也许是由此引发出的三组人物各自的悲剧。不再只是归结到个体的命运,任何看似无关联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临信任的危机,卷入“怒”的连锁反应当中,指向的日本社会整体的普遍性。
8. 《FAKE》
导演:森达也
年度最佳的纪录片。曾被誉为日本当代贝多芬,天才作曲家佐村河内守突然被告发,其作品不过代笔,作者另有其人。围绕这一事件的真伪,森达也不断拜访作曲家家中,耗费一年半进行密切采访。但不同于大多数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义的纪录片,试图去回答与发现真相,本片表现的恰恰是通向真相之路的曲折,甚至是真相的不可能。森达也用近乎挑衅的镜头,真实电影的方式对准了每一个当事人。媒体的暴力,证言的无力,信任的危机被层层剥离而出。什么都可能是虚假的,人人都可能是谎言者,连森达也本人也都说:我也并不值得信任。
夜晚阳台下穿行而过的列车(时间的符号),作曲家家中的好奇眼神的猫(动物客观视角的导入)都构成了作为电影的最佳元素。当佐村河内重新弹奏起,妻子指缝间的戒指光芒闪烁。森達却将镜头回转,突然反问作曲家时,电影却在一片沉默中戛然而止。
9. 《比海更深》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导演:是枝裕和
正准备去看本片首映时,无意从收音机里听到是枝本人的采访,得知《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创作的契机其实都是源于儿时关于父亲和台风的记忆。而本片的故事舞台、团地(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出现的一种廉价集体住宅)正是是枝从小居住过的地方。台风,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现象,以不可抗拒的自然外力,将原本破裂的家庭,重新囚禁/相聚在团地——这个逼仄但却反而倍感温馨的空间里,也就越发强调了三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抽象化的乌托邦空间——公园里的章鱼隧道,更是将如此情感推向极致。但台风过后,外力的消失,导致内部的再次分离,使得三人再次回到日常宁静的生活轨迹和原有的关系当中。一切看起来都没有变化,但变化却又已然发生。格局精小,但手法完熟的温馨家庭剧。
10. 《临渊而立》 淵に立つ
导演:深田晃司
深田晃司比日本其他导演,更早地获得戛纳的关注。本片送入戛纳电影节,并小有收获。作为三十代的年轻导演来说,不得不说是种殊荣。《河畔的朔子》(2013)当中,那种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性的惊悚感其实早已显露,本片则将这种反差与张力越发放大。在故事结构上,浅野忠信作为外来者突然的闯入,然后作为破坏者毁灭整个家庭,却又消失而去。但下半场仍然作为不在场的在场,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罪与罚,救赎与复仇的主题与浓厚宗教意义的结合,都显示出深田对剧本的精心打磨。在声效处理上,本片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车库门的刺耳声音,指甲钳的清脆声音,自杀前哼的小曲,女儿的风琴声等,和人物的关系剧情的发展相对应,且直接作用到叙事层面。另外,导演本人一定真是热爱电影之人,可以看到片中散见着的,来自很多名导名作的直接与间接引用。
最后来谈:新海诚《你的名字。》 君の名は。
既然都已经成为全球化现象,自然也就没有再推荐的意义,和再列入片单当中的必要。但想说的是,任何因为《你的名字。》太受欢迎要去差评它,和因为太受欢迎而跟风追捧它,其实本质上无异。都是根据他人判断之后做出的判断。关键在于,抛开这些外在影响因素,具体到文本内部作品本身,我们该怎么去分析它。贬低它是“超级大烂片”也好,称赞它是“后吉卜力时代到来”也罢,任何情绪的宣泄、停留在印象表面的看电影方式,已无法满足任何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观众的需求。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