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原来大神暗恋我 > 32.第三十二章

32.第三十二章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原来大神暗恋我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看到这个要说抱歉啦, 这是非正文, 上一章作话提了周五有事请假不更, 周六晚六点前替换, 抱歉啦

    ——我们今天今天学习金刚经;-)

    【原文】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③,千二百五十人④俱。尔时世尊⑤, 食时著衣持钵⑥,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⑦, 还至本处,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⑧已, 敷座而坐⑨。

    【注释】

    ①如是我闻:如是,这样;我闻, 我听说。我听佛这样说, 表示经中的话都是佛亲口说的, 这是为了增加佛经的可信度。

    ②时:那时。

    ③大比丘众:比丘是梵语, 即受了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又名乞士。女性叫比丘尼。

    ④千二百五十人:释迦牟尼最初有六大弟子, 即舍利子、迦叶三兄弟、目连尊者、耶舍长者子;六大弟子又收弟子,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

    ⑤世尊:对佛的尊称,所谓佛为三界之尊,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⑥钵(bō):僧人食具, 通常用泥或铁制成, 圆形,略扁,小口,平底。

    ⑦次第乞已:按顺次挨家挨户乞食。佛乞食是为被乞食者种福,所以不能择贫富,而要按顺序来,即“次第”。

    ⑧洗足:佛是光脚乞食的,所以回来要洗足。

    ⑨敷座而坐:整理好座位打坐。

    【译文】

    我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评析】

    “法会因由”意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法会召集的原因和背景,“分”相当于现在的“章”、“节”等。第一品讲述了佛是一个平常的人,但在平凡的生活里时时处处在修行,进入境界,穿衣,乞食,吃饭,洗足,敷座,都自然体现乞士的威仪,这就是后来禅宗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①,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②,右膝着地,合掌恭敬③,而白佛言④:“希有世尊⑤,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⑥,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⑦,云何应住⑧,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往,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顾乐欲闻。”

    【注释】

    ①长老须菩提:须菩提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善现、善吉、空生等,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婆罗门种姓,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义,被称为“解空第一”。

    ②偏袒右肩:印度僧侣披袈裟时偏袒右肩,形成习惯,后世有许多解说,其实可能与印度的气候较热有关。

    ③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这也是佛教的规矩威仪。

    ④白佛言:对佛说,白就是说话,白是南北朝时的说法,即道白。

    ⑤希有世尊:希有即稀有,这是对佛的赞美。传说佛诞生时就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⑥如来:与佛、世尊等一样,是称呼佛的一种名号,佛共有十种名号。这里指释迦牟尼。

    ⑦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⑧住:停住,守护,即后文所谓的“降伏其心”。

    【译文】

    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能,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地说明。”

    【评析】

    本章是讲述善现(须菩提)向佛请教的事情。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善护念”。一念之间,等于一呼一吸的时间,佛教认为这么短的时间内人就会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佛要大家修行,根本就是要“善护念”,也就是要让这些烦恼“住”,要“降伏其心”。此即善现(须菩提)向佛“启请”之所得也。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④,即非菩萨。”

    【注释】

    ①摩诃(hē)萨:即摩诃萨堙,摩诃,就是大,前人曰:“心量广大,不可测量,乃是大悟人也。”旧译大心、大众生,新译大有情,就是菩萨的另一种尊称。

    ②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佛教认为众生的各种形态和境界。

    ③涅槃(niè pán):梵语,也译作泥洹、泥畔等,意为灭度、寂灭、不生、安乐、清净、解脱、圆寂等,总之是指达到了佛的无念想、无烦恼境界。

    ④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在佛教中叫“我人四相”,指还没有悟道成佛的各种执著。

    【译文】

    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么无知;等等。他们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其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