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宋军三川口之败,震动了整个京城,给尚未从过年欢乐气氛中走出来的京城,平添了一种沉沉的压抑。参知政事宋庠请仁宗皇帝下诏,加强潼关的防守,宋仁宗同意了这个请求。但宋庠这个建议,却遭到了此时已任知谏院的富弼的反对。富弼质问道:天子守在四夷,今设备潼关,难道潼关以西之地要放弃吗?
平心而论,无论潼关设备与否,宋军三川口之败并没有动摇仁宗皇帝以武力扫平西夏的决心,他现在迫切需要宋军打一场大胜仗,挽回帝国的面子,他不相信帝**队会是如此草包,三川口之败不过是个意外,是前线将领失误造成的后果,而且,损失万把人,对帝国数量庞大的军队来说伤不了元气。因此,当宋仁宗从三川口兵败的惊怒中清醒过来之后,一面立刻对前线兵力重新进行布署,并对前线将领进行调整:调知枢密院夏守斌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以内副都知王守忠为陕西都钤辖,一面再次下诏给嘉勒斯赉,让他乘元昊国中空虚之际直捣其根本,如果成功,便由其节制银、夏等地。另一方面,则对三川口战败负有责任的将领进行追究,以严明军纪,准备再战。
但追究责任,只是警示军队的一个方面,想让士兵能够疆场效命,除了严明军纪,更重要的是鼓舞军心士气。因此,宰相张士逊向仁宗皇帝建议:禁军(宋正规军)戍边已经有些日子了,尤其那些家在京城的士兵,朝廷应当关心一下他们家中是否有什么困难,另外要派人到前线,去慰问一下戍边将士。
尽管仁宗皇帝不懂得军事,但边疆征战之际,稳定军心,让将士用命这个重要性,他知道的却决不比前朝任何一个皇帝少。于是,仁宗皇帝特下诏书,拿出内库缗钱十万,分赐京城戍边将士各家。但是,派往前线慰问军队的人选,这件事却让仁宗皇帝颇为踌躇:派去前线的这个人,不能仅仅只肩负到前线慰问士兵的使命,而是还应当具备纵观全局的胆略谋识,还要干练忠诚,在军事方面有所见解。
历史,注定韩琦这位大宋王朝一代名臣,其50年仕途生涯中最峥嵘、最悲壮的一段岁月由此开始。
就在仁宗皇帝挑选赴西北边陲合适人选时,完成四川救灾使命的韩琦于此时回到京城。由于韩琦赈灾期间始终关注西北局势,因此,韩琦在向仁宗皇帝汇报四川情况、谈到西北的战局时,竟“论西师情况甚详”。
我们今天无法知道,当年韩琦在向仁宗汇报情况时,是不是向帝国天子提出了对西北边陲独具慧眼的见解?反正,大喜过望的宋仁宗竟然不顾韩琦征尘未洗,立刻任命这位年仅30余岁的青年官员为“陕西安抚使”,赶赴西北。宋仁宗对韩琦不无期待地说:“西戎猖獗,官军久不经战阵,因此屡战无功,今日经过这场小小示警(三川口兵败),必定能从中获得宝贵经验。”
在仁宗皇帝心目中,眼前的韩琦的确是赴西北劳师的最佳人选。这位年青官员忠诚果敢,也曾经为西北边事屡次上书,请求朝廷备边,由此可见其远见,而在四川赈灾时,还不忘关注西北局势,此可见其足当大任。
宋仁宗没有看错韩琦,这位帝国未来一代栋梁之臣,以国家利益为重,从接到陕西安抚使任命,到起程赶赴陕西,韩琦在京城仅仅停留了5天。
韩琦,征尘未洗复征尘。
与此同时,仁宗皇帝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帝国反击战做准备,下诏在京畿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淮南路、陕西路征购战马,凡有马不报者,一律严加惩治,同时又在京师至陕西路段增设大批驿站,以便能更加迅速地传递前线军情。又听从富弼建议,暂时改变帝国中书和枢密院分掌军政的制度,以加强中央在军事方面领导,下令凡有关前线事宜,一律由宰相和枢密院共同商议。
宋仁宗康定元年二月(1040年),受命帝国陕西安抚使的韩琦,一路风餐露宿,征尘扑扑到达西北前线的延州。
果然是兵凶战危,韩琦视察边陲,极目所见的,是战争过后的残垣断壁;躲避战乱、流离失所的黎民百姓,以及残破不堪的城池寨栅、前线宋军匮乏的战争物资储备。而更让韩琦深感不安的,是前线士兵中普遍弥漫着一股沮丧、绝望的情绪,许多将领和下级军官以患病为由,请求罢职他往。
三川口战败的阴影,几乎彻底涣散了帝**队的斗志。
必须尽快改变这些不利局面!
针对前线存在的种种问题,韩琦迅速采取各种措施,限期整修寨栅;储备战争物资;招募豪杰勇毅之士;选练将材;抚慰当地居民。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韩琦深知,哪一方能尽早掌握战场情况,哪一方就能占据战场主动权,以往宋军前线军情传递都是靠着侦骑来回奔波,刚送来的前方战事情况是这样,但可能很快又会送来另一种情况,韩琦于是仿河北抵御辽军的战法,根据地势远近设立烽火台,用烽烟相互传警。
在韩琦不懈努力下,前线宋军颓丧局面终于渐趋扭转。
然而,陕西前线的这些具体问题,远在京城皇宫大内的帝国最高统帅宋仁宗是不可能知道的。仁宗皇帝现在一心所想的,是怎样尽快和西夏决战,以及怎样为前线调动人力物力。
就在韩琦到达陕西不久,朝廷征购战马以及征调民夫的诏令也随后到达。但很明显,如果按朝廷这个诏令来执行,那无疑将使已经饱受战乱摧残的陕西百姓更加穷困,而大战在即,保持前线稳定最为至关重要。为此,韩琦立即上书仁宗,请求朝廷免去在陕西征调战马的诏令:“陕西课扰频仍,民已不胜困,请免括此一路,以安众心。至于兵兴,财源困窘,则陕西产铁甚广,可以铸钱兼用”。
随后,对朝廷征调民夫一事,韩琦又根据已得经验,上书仁宗,提出应当慎重行事,当此战争之际,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被刺配参军,现在陕西的做法是只征调弓手,而这种征调老百姓是能够接受的,请除商、虢二州之外,于其他各州、县、乡、村三丁以下的主户内,选差一名充当弓手,不再征调其他人员,并将此法公布为朝廷条约。
一支军队如果缺乏斗志,那在战场上无疑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做为杰出的军事家,韩琦深知,军队坚强的战斗力,必须要有铁的纪律做保障。韩琦根据了解到的宋军三川口战役失利具体情况,总结出经验教训,上书仁宗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镇戎军上次作战失利,虽然和统兵主将缺乏战斗经验有关,但士兵亦有很大的责任。当是时,我军战阵未成,一经敌军鼓噪攻击便不能立足,四散溃逃,若只为此追究统兵将领的责任,虽然可以起到一定警示作用,但恐怕士兵们会因此觉得法不责众,那么,再遇战斗就会依然选择退却,反正战败了自有主将去承担责任,退却自己则可不受刀兵之害,如此人人惟求生路,士兵岂能会有斗志?据说目前诸路士兵普遍都存在着这种情况,这往往会让那些勇敢作战的将领,担心部队士气不振,自己会被士兵所误,上损国威。请从今以后,和敌军接战时,统兵诸将和各级将领依次约束,如有不用命退却者,就于阵前处斩!如此,使士兵能够畏惧军法,以为取胜之道。
毫无疑问,此时的陕西安抚使韩琦,已经是帝国西北前线,仁宗皇帝首要倚重的几位大臣之首,几乎韩琦所有关于边事的奏请,仁宗皇帝都一一给予了批准。
仁宗皇帝批准韩琦的奏请容易,但在处理前线败军之将的问题上,宋仁宗却陷入了不知所以的境地。
三川口之败,做为主将的知延州范雍难逃其责,已降为礼部侍郎、知安州,其原来职务由环庆副都布署赵振代替。但对于具体指挥战斗、丧师辱国的主将刘平如何定罪,却让仁宗皇帝深感棘手。原先,宋仁宗听信了三川口一战,首先逃跑的鄜延都监黄德和奏报,认为刘平已投降西夏,于是派兵包围刘平等将领在京城的住宅,准备锁拿其家属问罪。但天章阁待制贾昌朝,举出汉朝李陵故事劝说仁宗,说汉武帝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断了没有投降凶奴的李陵归路,汉武帝后悔。本朝太宗皇帝,对也说是投降了敌国的王继忠厚抚其家,后来终得王继忠报效。现在刘平究竟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朝廷就先罪其家,如果刘平没有降贼,那么就会象汉朝李陵一样不会回来了。
知谏院富弼,更是全力为刘平说话:刘平不分昼夜率军驰援,因奸臣不增援而至失败,被俘后又坚贞不屈,大骂贼人而死,朝廷理当抚恤其家。一时间各执一词,仁宗皇帝实在难以决断,只好派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天章阁待制庞籍,前往河中府审理此案。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