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慷慨的歌 > 第二章 第二十一节 射雕法与思考(上)

第二章 第二十一节 射雕法与思考(上)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慷慨的歌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这几日,程志在上课之后,偶尔也会去那“马老先生”那里,跟着孩子一同请教箭术。

    而马老先生的课程,与程志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程志的方法,至少还有着好几代人的教学经验和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而这个马老先生手中,有的只是自己的经验积累,有的说法甚至连一般性都不成立。

    这一日,在课后,程志发觉时间还早,便又起了去观摩箭术的心思。

    一个念头,将程志引入了回忆之中【

    |“告诉你们,练箭是有技巧的,而且这个技巧还很简单——你们闲下来的时候,可以找个小东西看,天天看年年看,日日夜夜不要停,等什么时候你看小东西跟这个青铜鼎一样大了,你的箭术自然就娴熟了。”

    |听了马老先生这样的观点,程志忍不住,便问了出来:

    |“马老先生,我想问一下,把一个小东西,看得跟铜鼎一样大,到底需要多久呢?三个月、五个月、一年、还是几年?”

    |马老先生笑着做了回应:

    |“我看了十年,才到了这个境界。”

    |听到“十年”这个时间段程志直接吓傻了:“马老先生,你这里竟然练了十年——万一你十年没练成这样惊世的箭术呢?”

    |对程志的问题,马老先生的回应很是平淡,以及理所当然:

    |“那又有什么,练不会,就死呗!总有人能练会,也因此这方法多半是没问题的。”

    】

    那句“练不会就死”,在程志心中的印象,并不怎么好——但是考虑到那“马老先生”是有真本事的人,程志只好一边劝说自己“取其糟粕取其精华”一边跟着孩子们一同去学箭。

    一度,程志真的很想,把从裕仁那里听到的,“人活着就是为了让后人活得更好”的言论砸到马老先生头上,然而徘徊许久,程志发现,自己终究没有裕仁那样的胆量。

    或许,这就是求人与被人求的区别所在。

    然而,虽然程志这样想,孩子们却听得津津有味,或许是因为弓箭是对付狼的,最好的方法吧。

    兴许,是被孩子们恭维久了。这一日,马老先生,终于决定掏出自己压箱底的本事,告诉大家,自己那“一箭双雕”的秘诀。

    “所谓一箭双雕,要的其实并不只是箭法,更有力量和运气——人在地上,无论如何都不如大雁灵活,也因此,一箭能射落飞鸟,已经是箭术的极致——若想一箭射落两只飞鸟,除了箭法,更多的,其实还是力量和运气——”

    马老先生这么说着,从身后拿出了那张弓:

    “首先,弓要用硬弓,要用相当硬的弓,否则,凭一张软弓很难射出穿透两只大雁的箭矢。”

    说完这些,那马老先生笑了笑:

    “小崽子们,你们别觉得软弓比硬弓好操控,真正用起来,硬弓比软弓要强很多很多——软弓只是练习用的,要是射狼射雕,不用硬弓,就是做无用功。”

    听了马老先生的话,程志摇了摇头,忽然有一种找到栗子给他做一张硬弓的冲动。

    只是,就像前几日那样,程志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想到这里,程志忽然发觉了什么

    想到这里,程志默默笑了笑。

    并非自嘲,而是欣喜。【

    ·不确定道法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去研习道法——我也是犯蠢了。

    ·或许道法真的很强,那又如何?

    ·更强的我又不是没有过。

    】

    正在程志胡思乱想的时候,马老先生又发话了:

    “等你们的目力练好了,你们便可以试试射鸟了——你们一定要记住,射飞鸟的时候,一定要从鸟的后方射箭,曾经我也迎着飞鸟当面把箭射出去过——而那些鸟太灵活了,箭是死的,鸟却是活的。一箭迎着鸟射过去,机警些的鸟是能躲开的。”

    说话间,马老先生数度开弓,频频把箭支抛洒向了远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勤’,勤练箭,勤射箭,把握住箭的轨迹和脉络,熟捻用多大力度可以射出多远的箭支,这样,方能最终练出那种一箭双雕的本事。”

    听了老人这番话,孩子们纷纷表示受教,而程志只是笑了笑,却在心里默默摇头【

    ·勤?勤有用吗?

    ·若是“勤”字有用,还会有“南辕北辙”吗?

    ·从小到大,老师们只会用“勤能补拙”教育我们——或者说,教育他们。

    ·然而,他们,或许在分数上比我略好,而到了解题的灵性,却远远不及——甚至或许都不及他们小时候。

    ·发生了什么呢?大抵,用**之勤勉,补思想之笨拙,补来补去,最终也只得一个“南辕北辙”吧。

    ·或许,老师们都一样吧。先说“勤”,“勤”不能解释的用“天赋”,“天赋”也解释不下的便说什么“伤仲永”之类的话语。

    ·事实呢?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天才啊。

    ·昔日,有某个被打得四处转进的的诸侯问孩子,说“长安与日孰远”,孩子思索半天,想到了一个解释,就信口说,大约是太阳远罢,毕竟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旁边过来。

    ·那个诸侯忽然觉得自己孩子很聪明,便大宴群臣,想给臣子们介绍自己的好孩子究竟多么有天分。

    ·而那孩子呢?在第二次听他爸问他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惴惴不安,总觉得是不是上次答错了,他爸要再给他一次机会

    ·那,自然,上次答太阳错了,这次就回答长安嘛。

    ·于是,绞尽脑汁之后,孩子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群臣纷纷觉得这是意有所指,也纷纷大赞孩子的天赋才情,孩子或许也因此获了不少自信,名噪一时。

    】想到这里的程志只是摇头【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呢。

    ·只是——然后呢?

    】

    ————————————————————

    注:原文应当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里用“举头”是程志or中子的记忆出了问题。

    下一章的注释里面还有一整段关于晋明帝的评述,跟中子的故事(真·故事)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